如何通过游戏或活动培养小学3岁以下孩子的爱心和感恩心?

第一,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孩子的爱心

角色扮演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开展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交际能力、独立性和道德情感。角色扮演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孩子在游戏中模仿他人,获得快感。老师要引导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把游戏活动往健康的方向发展。比如“玩偶之家”游戏中,“妈妈”要照顾“孩子”,“孩子”要尊重长辈。“奶奶”累了,帮“奶奶”捶背,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在“爱心医院”的游戏中,开展“献爱心”活动,免费救治病人,让孩子知道关心同龄人,生病时主动去看望家人,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超市”游戏中的“店员”要为“顾客”提供方便,进行“送货上门”服务。“客户”也要尊重“销售人员”的工作。“幼儿园”里的孩子,去“医院”体检,去“超市”购物,去“图书馆”读书,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大人”的关怀。在这些情感体验中,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更好的影响。

第二,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游戏培养孩子的爱心

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也可以通过音乐游戏、表演游戏来进行。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孩子的表演欲,也促进了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比如小朋友表演“萝卜回来了”这个游戏,通过小白兔送萝卜,最后萝卜回到自己手里的过程,体验关心他人的感受。通过“孔融让梨”的表演,让孩子养成“谦让”的习惯。孩子优秀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和条件反射,才能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让座”、“李晓朵分享果实”等音乐游戏,培养孩子“尊敬长辈”、“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格。《谁是熊》启发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从而有了给熊找个家的欲望。体现孩子的爱和情感。

第三,通过桌上游戏培养孩子的爱心

小孩子玩桌上游戏,很容易因为争抢玩具而产生纠纷。这时候老师要教育孩子团结友爱,知道玩具是大家的,孩子要友好的一起玩,改掉独占的习惯。同时,也叫“共情”教育,引导孩子注意到被分配玩具的孩子的快乐和喜欢的感觉。用“同理心”教育孩子,使孩子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完善孩子的人格,形成良好的行为性格。

积极为孩子创造游戏环境,有助于促进孩子爱和情感的发展。当然,培养孩子的爱的感情不能孤立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应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并延伸到幼儿园教育的各个角落。培养孩子的爱心,也要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孩子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形成习惯,养成良好的品德。

我找到了这本,可能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