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孩子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1。问题提出来了。

世界已经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转变,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中国的家庭教育也从“多子女家庭教育”向“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转变。独生子女的独特性使得这一代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对孩子表现出过度的期望、关心、呵护和保护。他们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最优秀的人才,但事与愿违。这样的训练造成了这一代孩子有三不:无能,不负责任,无情。追根溯源,是父母的过度保护让孩子失去了自信。没有自信的孩子,可能会事事失败,久而久之变得无能;因为无能,不愿意主动,可能久了就变得不负责任了;因为没有责任感,对人对事漠不关心,久了可能会变得冷酷无情。

第二,关于自信

自信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自信在一个人的人生发展中的作用,无论是智力上还是身体上,或者是为人处事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撑作用。自信就像是人的能力的催化剂,调动人的所有潜能,把各部分的功能推向最佳状态。在不断重复的基础上,高水平的玩乐成为了人性的一部分,把人的机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一个人的成长路线是沿着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趋势,可想而知其积累效应是非常可观的。在许多伟人和成功人士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这种非凡的自信。正是这种自信的催化作用,让他们努力,坚持,在失败中看到希望,最终成功。

在当今国际交流的时代,美国作为本世纪崛起的最强大的经济大国,其国民素质也是独一无二的。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这种自信渗透到了美国的方方面面,反过来又促进了优秀民族文化的发展。在美国家庭教育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非常重视自信心的培养。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美国,很多孩子喜欢滑板。街道两旁和宽阔的广场上,经常有孩子在跑来跑去,在台阶上跳上跳下,甚至从铁扶手上滑下来,让人为他们捏一把汗。但在这群孩子中,你几乎看不到中国血统的孩子。为什么?滑板需要技巧,中国人总是擅长玩技巧性的游戏,但它需要勇气,因为它很危险。同样在美国长大,接受同样的教育,为什么中国血统的孩子很少玩这些有风险的游戏?追根溯源,是因为在中国家庭的传统意识里,中国很多家长认为这个游戏太危险,容易断肢,所以不鼓励孩子玩。相比美国的教育思想,中国的家庭教育有着更深的家长式教育传统,父母对孩子的基本教育方针是保护、灌输和管教。这样一来,孩子原本对这种游戏的恐惧得到了加强,有了更好的理由退缩。虽然孩子暂时保证了身体不受损伤,但性格损伤将是终身的。创伤会很快愈合,但性格中的软弱和胆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我们不鼓励孩子随意冒险,但是鼓励孩子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有克服胆怯的勇气,有不到成功绝不放弃的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一个人的发展;对于国家来说,意味着整个民族的发展。

过度的保护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

孩子们需要一些空间来成长,测试他们的能力,学习如何处理危险和紧急情况。“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要替他做。”如果做的太多,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剥夺了孩子的自信心。

母亲带孩子们去公园玩。孩子跑得很快,妈妈着急地喊:“宝宝,慢点,小心摔跤!””孩子慢了下来,他妈妈拉着他的手继续往前走。孩子爬上秋千荡来荡去,妈妈焦急地喊:“宝贝,慢点,我来帮你。”母亲小心地摇着秋千。一整天,孩子不跑不爬不跳。他一点也不开心。这位母亲太保护她的孩子了,以至于她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孩子没有被撞,母亲松了一口气,似乎觉得自己尽到了责任。

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磕磕碰碰,所以意外是不可避免的。孩子们需要学会如何忍受生活中遇到的痛苦。擦伤的膝盖可以痊愈,但被伤害的勇气一辈子都无法找回。我们应该放松对孩子的束缚,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去体验和旅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第三,不要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我们一心要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却不允许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发现自己的能力。反而怀疑他们的能力,限制他们的发展。三岁的孩子要帮妈妈收拾桌子的时候,我们抢着盘子说:“宝贝,你会把盘子打碎的。”为了不打破盘子,孩子的自信心被打破了。孩子们试图发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他们喜欢跟在大人后面做事,充满好奇心。一个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帮助妈妈,这是很不容易的。也是培养他自信心的好机会,但是我们泼冷水,浪费了机会。为了省菜,我宁愿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也许母亲认为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了再让他做这些事,但她不自觉地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降低了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孩子长到十岁的时候,有一天妈妈对孩子说:“宝贝,你帮妈妈倒垃圾好吗?”孩子们可能会玩电子游戏,说:“我很忙!”“妈妈会很不开心,但她可能不明白,是她把孩子这样带大的。

三,影响幼儿体育活动自信心健康发展的因素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多种多样,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要培养孩子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首先要了解影响孩子自信心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孩子们的身体活动能力。

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年龄越小,其身体活动能力越是其一切行动的基础,对其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也极为重要。那些身体活动能力强,能完成多种体育活动或动作的孩子,成功的经历比较多,往往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积极、主动、独立。相反,那些身体活动能力差、动作慢的孩子往往在体育活动中遭遇失败,成功的经验较少。久而久之,他们会对“自我”产生负面的概念,表现为缺乏自尊和自信,行为被动、退缩,有很强的依赖性。

4.父母的关注和态度。

生活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重视孩子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在这些活动和游戏中,当孩子成功时,往往会给予表扬和赞赏;当孩子失败时,往往会及时帮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重新参加活动。自信心强的孩子,往往都是从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对于自信心差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视体育锻炼,因为他们渴望成功。各种智力或技能训练,使孩子的户外活动或与家长的活动大大减少,孩子的行动能力得不到及时发展,心灵的空间被各种压力占据,越不想在体育活动中失败,越容易失败。偶尔失败的时候,家长就急着责怪孩子“笨”“连这点小事都不会做”,等等。这样一来,孩子的自信心就无法健康发展。

3.对孩子表现的评价和反馈。

对孩子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孩子的自我评价主要取决于大人的评价,尤其是孩子心目中最有威望的老师和家长。他们的一言一行,批评或表扬,往往是孩子评价自己的标尺。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可以使孩子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尊心,树立自信心。而负面评价使孩子在体育活动中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体会不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自尊心得不到满足,自信心受到打击,遇到困难时没有信心。

第四,如何培养孩子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

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融入群体。

在体育活动中,由于小群体的体育锻炼,拉近了老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彼此感到亲切和依赖,从而引起情感的歌唱。由于小组的影响,可以用老师的榜样和小组中的榜样来鼓励每个孩子努力学习和练习。特别是教师经常在活动中用眼神与每个孩子进行心理交流,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并采用眼神观看孩子的活动,或提醒孩子,或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欣赏和暗示同意;或者显示提醒、警告和停止活动的信号;或者用生动幽默的文字、健康大方的外表、优美的示范动作来引起孩子的兴奋和惊喜,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让他永远求知不懈怠。小群体中频繁的情感交流,让每个孩子都把自己融入到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这样的集体成了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沃土。

二、打破传统,提高要求,让孩子在挑战中获得自信。

人是社会人,社会在发展,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也在发展,孩子也不例外。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对儿童的要求远远不适合现在的儿童。如果还是用传统的要求教育孩子,孩子会吃不饱。我们要打破传统,敢于突破,改变和提高要求,让孩子面对新的挑战,在不断战胜挑战的过程中建立自信。

比如以前大班跳的标准是60 cm,现在的孩子很容易满足,满足不了。虽然每个孩子都能达到这个要求,但是通过活动对孩子建立自信心有帮助吗?没多大帮助。因为那些可以轻松完成的任务并不能让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成功感,也无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

根据现在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打破传统,提高要求,敢于突破。在实践中,我们收获了很多。每次出现新的身高,孩子们都欣喜若狂,争先恐后地尝试;当尝试成功后,他们又一脸自信,主动要求新的高度。最终很多孩子可以从120 cm的高度跳下,能力弱的孩子也可以从90 cm的高度跳下。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高度不是伸手就能达到的,而是“跳”出来的。这是现在孩子的能力。

每一个新的高度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每次挑战被克服,孩子们都会获得一次成功的经历。从成功中,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所以对自己有信心。通过不断的积累,他们最终建立起自信。

第三,区别对待,不同要求,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机会。

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不同的孩子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我们以大班跳下为例。如果要求所有孩子都是120 cm,能力弱的孩子无论多高都不可能“跳”下去。如果他们努力后仍然不能成功,这些孩子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很难树立自信心。这就需要老师同时安排其他身高,比如100 cm,80 cm,60 cm等。,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机会。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只有在较低的高度取得成功,才会有信心冲击新的高度,这将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逐步建立。同样,在其他体育活动中,老师也要根据孩子的不同要求,安排不同层次的内容,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机会,这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创造自由空间,让孩子有主动探索的机会。

体育活动中,老师不再是“独裁者”,孩子决定玩什么,怎么玩。模式也从过去的机械模仿变成了孩子主动探索。在这样一个自由的空间里,孩子们可以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当任何装备展示在孩子面前时,老师都不会告诉他们怎么玩,而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比如“我们自己想想,怎么玩?”你想的方法越多越好。”“除了这样玩,我还能怎么玩?“等一下。长期以来,孩子养成了主动探索的习惯。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孩子感受到一次又一次探索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不断加深,自信心也不断增强。

5.通过鼓励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鼓励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方面。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和雨水一样。没有鼓励,孩子就不能健康成长。但是我们往往轻视对孩子的鼓励,往往会忘记。很多人误以为孩子需要的是教育和持续的教育,而教育更多的是灌输和管教。

当孩子尝试做某件事没有成功时,我们要避免用言语和行动向他们证明自己的失败。我们应该把东西和人分开。做一件事失败不代表孩子无能,只是他还没有掌握技巧。一旦他掌握了技能,他就能把事情做好。如果采取指责的态度,孩子的自信心会受到伤害,这个时候就不是掌握技能那么简单了。孩子可能永远做不到。对于成年人来说,首先要做到不灰心,不丧失信心。

如果要鼓励孩子,最重要的两点是:第一,不要讽刺他们,让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第二,不要过分夸奖他们,以免产生自豪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考虑到这一点:不要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同时要懂得鼓励孩子的自信。

要找到最有效的鼓励孩子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深入透彻地了解孩子。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用不同的方式鼓励孩子。这就需要我们花时间去了解孩子的特点,然后找到最适合他的方法。

鼓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主要目的是给孩子一种自我满足感,即自尊感和成功感。从根本上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明白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给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决定的机会,让孩子看到正确的结果,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对周围环境和大局的贡献有多大,从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重要性。那就是帮助孩子明白自己是整个群体的一部分,所做的一切都与整个群体息息相关。他们可以做出贡献,与他人合作,参与并帮助他们使人们变得更好。

这样就可以教会孩子,生活的真正乐趣在于让周围的人感受到我们的存在,因为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美好;鼓励孩子,他们不需要让自己变得完美,只要他们愿意尝试和努力,他们就会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我们鼓励孩子成长,他们会知道如何接受失败和挫折。他们相信自己,会继续努力。

奖惩的正确运用

在体育活动中,老师采用多种方式反馈和评价孩子的表现,奖惩可以说是最常用的方式。这主要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面部表情)向孩子传递赞同和反对的信息,孩子也通过自己的心理体验接受老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可以说,每个老师都知道奖励对孩子的意义,尤其是对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积极作用,但很难保证他们是否都知道正确的运动奖励。

口头奖励的正确使用

以文字的形式奖励孩子,通常称为“口头奖励”。口头奖励的正确用法应该是:

①有丰富的词汇。

在用言语赞美孩子时,合理用词对影响孩子的心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词来代替普通的词。比如,孩子的动作做得再好,老师总是用“好”或者“好”的成语,会让孩子得不到心理上的满足。在选择赞美的话时,老师应该考虑周到,把孩子当成成年人来关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预测孩子的需求和情境的性质,对相关的事物进行恰当、确切的表扬,具有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老师表扬一个孩子做得很好时,不要简单地说“好”或“非常好”,可以用下面的话来代替:

a对于有些孩子,你可以说“你又做完了”或者“你很勇敢”。

b评价动作质量时,可以说:“你做得很漂亮”,“这是老师喜欢的”,“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

c当孩子被要求演示时,他们可以说“来看XXX的表演”和“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

d鼓励孩子,你可以说“继续,你会成功的”“我相信你妈妈看到了会为你高兴的”。

这些例子说明,老师对孩子的表扬,可以用无数的文字来表达孩子的态度和感受。这不仅可以加强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②用正面词代替负面词。

正面的话会明确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负面的话只告诉孩子不该做什么,而不能表达该做什么的要求。比如有些孩子在做一些危险的动作时会害怕,那么“勇敢一点”、“放松一点”这两句话比“不要胆怯”、“不要紧张”这两句话更能激励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正反两个词在逻辑分析上可以有相同的意思,但在实际教育中,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心理效果。正面的话有正面的效果,负面的话会引起负面的反应。比如:

肯定词

否定词

“你应该更加努力。”

“不要偷懒。”

“我看到你在进步。”

“你的进步并不快。”

“希望你做得更好。”

“你让我失望了。”

非语言的赞扬和谴责

非语言的“表扬”和“谴责”是通过表情和动作来表达的。即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声音和语调的高低,姿势和手势来表达人内心的情感体验。它是语言交流的辅助形式,但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个轻微的手势或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足以向孩子们传递一个信息。如果理解是敏感的,恐怕只有一个小小的“暗示”或者一个“眼神”就能得到思想的传达。

A Mehrebian,1968+0968)报道了非言语交际手段的微妙运用,发现在传达信息的形式中,言语信号占7%,声音信号占38%,面部信号占55%。体育活动中有几种动作表现形式:

(1)辅助语。它包括语气,语调,所有非语言的声音,甚至老师的咳嗽声都可以表达一些暗示。同一个字,老师用的语气语调不一样,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比如“加油”这个词是小孩子用的,如果语气生硬,就有责备的成分;而且用亲切的语气,是一种鼓励。例如,“啊”这个词可以表示惊讶或期待。因此,教师要善于用丰富的助词来修饰奖惩词,更形象、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2行动行为。也就是说,你要通过身体各部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感受。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篇幅较大,教师用点头、摇头、拍手等不同的手势来表示赞同或反对是非常重要的。

③亲近孩子。这里指的是人际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被期望采取消极态度的孩子往往在教学情境中远离他们的老师。一些要求表扬的孩子倾向于站在老师附近。同样,老师也经常走近孩子或拍拍他们的肩膀,摸摸他们的头,以示对孩子无声的欣赏或表扬。

4关注孩子。也就是教师要通过与孩子的接触来表达对孩子的关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可以通过视觉与孩子交流友善、善良、焦虑、愤怒等情感。目光接触可以唤起和加强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和意义。在活动中,当老师与所有的孩子交谈时,他们应该经常用眼神交流来告诉孩子老师正在注意他们。当一些孩子被老师无视或者老师故意无视一个孩子的乞讨,孩子会觉得这是一种极大的惩罚。大多数人小时候都非常熟悉这种眼神交流的技巧。所以老师的关注可以成为奖惩的有力武器。

总结以上几点,教师要善于把奖惩作为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有力武器,同时要正确使用,防止无意中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一个长期而重要的教育过程。有了自信的支撑,我们的孩子才能有毅力,高质量的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