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品鉴一个庄园?以及策划庄园体验需要注意的点?
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努力就能决定的。相反,更多时候努力就是一件徒劳而费的事情。比如要当有钱人这件事情。封建后时代的地主,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靠天吃饭的年代,谁有地谁就是老大;那个时候也没有理财这一说,能给人带来最大的安全感就是占领地盘然后建自己的房子。这点上来看,人和猫猫狗狗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占领地盘的方式不同而已。于是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中国式庄园这件事情,后来还被拍成了《大宅门》这样的剧。
然而,人更聪明一点,他们会将自己占领的地盘出租出去,靠收租来赢得更多的财产。当时收租不是金钱而是地上能够生产出来的粮食,而且不管一年收成如何,上交的粮食是固定的数量,丰收之年地主可以在收租的时候耍点小手段(比如验粮食重量的秤不准),收成不好的时候,农民就真的只有哭死的份。于是自小变听说了《白毛女》、《周扒皮学鸡叫》的故事。先不说故事到底有几分真实,单从能编出这样的故事,也看的出来农民对地主的嫉恨却也只能任人摆布的悲催命运。
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处,最大的可悲便是不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试图颠覆别人的生活,好让自己好过一点。穷人的数量总是大过于有钱人,团结就是力量,“打土豪分田地”这样的口号一出,地主优越的生活似乎就走到了尾声。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于是富贵终如一梦,今天还紧抱在手中的东西,明天也许就被别人夺了去;而也许谁家出的纨绔子弟曾败光了家产,被视为贫民,反而可以分到良田十亩。财富的流动,滑稽且毫无规律可寻。于是在现在人人都渴望拥有的富有身份,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就是一场看似甜蜜的噩梦。
说到底,不论农民抑或地主,从这场资源的PK争夺战中胜出的,永远是先洞察出局势的聪明人,抑或走了狗屎运刚好掉在这个局势中的糊涂乐观主义者。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了道德经里所说的“大阴生小阳,大阳生小阴”的教义,觉得老子说的还是有那么点道理,他起码看出了有气势在流动,来改变事情的发展趋势这件事情。
据说但凡经历过高潮的故事都是像着不可逆转的方向发展的,历史大抵也一样。所以有钱被视为品质生活与三商皆高气质好的象征,成了孜孜不怠的追求。于是物质被极度的开发,随之兴起的还有眼花缭乱内容营销。这样很容易推理出,下一个运势的流动导向势必是至简到极简了...... 抑或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带领大家走向另一个新的虚拟空间。写到这里,《失控》与《必然》两本书中所提到的技术最终占领人类可怜的已经退化的差不多的大脑也能够理解了。
扯远了,文章的最后再拉回来,品味一下中国式特有庄园的味道。
封建社会常说的门当户对一点不假;门代表的便是主人的身份地位与审美品位。所以第一当然先看门。总的来说,建筑结构与装饰元素看当时社会的主流阶级评判标准。而吉祥的雕花元素看一个人所寄予的信仰与心愿:希望长命百岁和福气常驻的比较多。
其次是庭院的布局。中国人建的宅院大多都比较方正,不同位置的房子就像是不同功能的收纳盒一样,安放着不同的人,布置着不同的东西也发生着不同的故事。一个个方正的宅院也许会拼凑成不同的格局,深深地怀疑这和占领土地的分布位置有关系。所以我觉得可以尝试通过布局,来了解主人骨子里的信仰和性格。这个推理从基督教总是喜欢建一片房子然后把他们摆成十字架的样子想到的。而占领土地这件事情么,有的人喜欢一路向东,比如亚历山大;有的人喜欢以自己为圆心,四周扩散开来,比如罗马大帝。
再其次是不同房子里的不同东西了,很难说没有被后人仿古过,我不太信这个其实,因为再修旧如旧也还原不了当时主人的气质与灵魂。所以尽可能去找点真迹看看,也不只是看,更需要领悟的,是东西背后所呈现出来的主人的生活智慧。不管这种智慧出自于宗教的信仰,还是解决实实在在的生活问题。
至于宅院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我很难想象在不做功课的情况下如何来还原,像侦探一样寻着蛛丝马迹来推理么?恩,有点意思,下次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