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绝对烧脑的小说理论书
?——《小说面面观》反思
《小说面面观》的作者福斯特是绝对的语言大师。你看他写的人物,像木偶一样。他有至高无上的权利随心所欲地摆弄那些角色。谁能说“不”?也许福斯特本人太自大了。他似乎以上帝的视角俯视世界,不提小兵(语素),不提你的国家(文章),不提你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大臣(小说家),就是皇帝的老儿(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小说三段论:发展、高潮、结局)
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很喜欢他。霸道也很厉害,视角独特,根基深厚。我没读过多少外国小说。对于阅读面狭窄的我来说,这本书真的是“嚼烂了”。所以不能避免吞枣,也可能消化不良。但是,营养对我这个基层老师来说绝对够用。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有的作家太习惯哗众取宠,让你感觉像浸了猪油;有些作家太理性了,没有春天你会忍不住无聊。这个福斯特完全不同。
“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请允许我这样评价他。
他很冷。“真知不可说,真学者难得。”“书必须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他们有什么。一些野蛮部落时尚的吃书,但对于西方世界来说,读书时唯一的消化方式。读者必须独自坐下来与作者竞争,但伪学者拒绝做这份苦差事。”福斯特针对的是一些把“太多小房子(低质量的书)当成建筑(值得一读的名篇)”的批评家,他批评的是这些漫不经心的行业态度、犀利的语言和不厚道。
现在很多读者真的是被评论影响的,豆瓣书评,微信读书。一本书的受欢迎程度往往取决于它的阅读量。人们还认为读者越多,书的精神质量就会越高。但是真的完全是这样吗?我的社交圈告诉我,大部分读者不知道自己想读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喜欢读什么,潮流流行的时候读什么;其他读者有自己的阅读方向选择,但由于知识有限,只能参考媒体的评价和出版社的宣传,往往把小小的中国房子当成宏伟的建筑。比如前几天掀起朋友圈的叶开文章《中小学语文老师九成要回炉》中提到的一个现象,就是朱自清的经典谈话被很多老师奉为“宏伟建筑”。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曲高和寡,伟大的作品只能等待伟大的读者。所以评论家的评论需要严谨,福斯特的态度是对读者负责。
所以读者本身不需要努力?我很佩服梭罗的观点。他说:“最高贵的文字就像藏在云后的星空。星星就在那里,有能力的人都可以研究。”他还说:“努力学习,也就是说,用真正的精神读一本真正的书,是一种高尚的活动,这将比它同时代的习俗所推崇的任何活动都更需要读者竭尽全力。读者需要的训练是运动员所经历的那种训练,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几乎是必然的。读书要像写书一样谨慎克制。”应该说,一个合格的阅读者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也是可以训练出来的。梭罗并不是唯一有这种共识的人。埃德罗和范多伦总结了阅读的层次和方法:基础阅读、考察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倡导单一阅读与整体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福斯特写这本书的目的大致相同。应该怎么看小说?这种风格对读者有什么要求?
我们先来看看小说的定义。小说是有一定长度和不确定长度的散文小说。这和我们通常对小说的定义不太一样。
接下来我们就按顺序说说小说文体对读者的要求。
小说的基本层次是故事。故事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系列事件的叙述。一部好的小说不仅能及时描述生活,还能反映出用价值衡量的生活。读者对故事的态度将决定他在阅读中的收获。对故事有好奇心可以帮助你阅读,对小说有新鲜感。
小说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作者所描写的人物的生活、饮食、睡眠、爱情、死亡等来表现梦想、激情、欢乐、悲伤、自省等人性品质。小说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在“生、食、睡、爱、死”上都不一样。小说中的人物“通常都有自己来来往往的理由,几乎吃不下睡不着,孜孜不倦、孜孜不倦地追求各种人际关系。”内心隐秘的生活清晰可见,“因为他的创造者和叙述者是一个人。”他是否真实,不在于他是否和我们的读者相似,而在于他是否让我们的读者信服。
为了处理好人物与情节、道德、其他人物和整体氛围的关系,小说家会采取两种策略。第一种策略是用平字和圆字配合的方法。二是采用合适的视角。卢伯克将其概括为旁观者视角,全知视角,某个人物视角,以及这些视角之间的一种态度。福斯特认为视角的改变会让故事更有说服力。人物迎合了读者的人性和价值观。
小说的情节也是对事件的叙述,但因果关系要成立。传统意义上,我们把情节概括为开始、发展、高潮、结局,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福斯特认为,小说中的人物很多,用三段论的意义解释一部小说的情节可能很难。为了让人物为剧情的发展做出贡献,在戏剧中必须做到这一点,而在小说中,剧情和人物是互相争斗的。完美的作品当然是展现人物个性,让剧情取胜;但是这有多难啊!作者认为,一部好的小说绝不是让人物总是向情节妥协,人物也要在恰当的时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庞大的情节及其因果关系,要求读者既有大脑,又有记忆力。
玄幻小说是我的短板。我儿子爱读《哈利·波特》,但我看不懂。看完《小说的方方面面》,我找到了原因。“幻想需要我们付出额外的代价”,就是认同小说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小说中的预言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在我看来,福斯特所说的“预言”也是作者在作品中衡量生命价值的部分的复杂思想,也就是福斯特所说的“信仰”。《预言》要求读者谦虚。我认为的是,伟大的作品真的需要知音,谦逊不是每个读者都能有的。
为了追求美。小说家精心设计模式和节奏。有沙漏和长链形成模式。再漂亮的模特,也不能牺牲新鲜的素材。小说的节奏也是文本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好的节奏能给人余音绕梁,三天一个美感。福斯特的《战争与和平》做到了这一点。
我小心翼翼地读这本书。看到了山外的世界,听到了海中波涛汹涌。当你小的时候,被大智慧包围,面对面站着,用最年轻的头脑去倾听,用最智慧的头脑去处理,这就是力量。
因为工作的原因,这次复习中途停了下来,后面的部分找不到“节奏”,但还是努力完整的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