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什么年龄?
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
学校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在这个特殊的学习过程中,孩子获得了知识和技能,掌握了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学习是小学生的社会义务。
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教师的教学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答疑解惑,育人。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不应被视为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教与学是师生之间积极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矛盾,而教师是矛盾的主要一方。教师的素质、敬业精神、对学生的爱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获得直接经验到掌握间接经验,是一个逐渐转向掌握间接经验的发展过程。小学低年级倾向于以直接、抽象的方式学习物理经验;小学高年级已经能运用抽象逻辑和多重抽象获得数理逻辑的经验;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学习和认知活动超越直接经验掌握间接经验的转折点。
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发现真理的能力,我宁愿选择发现真理的能力。”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学会学习涉及很多因素,包括学会思考,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学会学习策略和记忆策略,学会实现一定学习目标的规则、方法和技能。
学习促进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发展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在引领活动中进行的,而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活动进行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认知或认知过程。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在丰富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内化所学,不断引起智力、人格和社会性的结构性变化,从而促进积极的心理发展。
记忆的发展
在童年时期,儿童的记忆发展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时记忆的效果和保持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忆策略。学龄儿童的主要记忆策略有:
重复策略
重复策略是指有意识地重复和背诵要记忆的信息。重复策略的应用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在一项研究中,要求5岁、7岁和10岁的儿童拍照,以视频中的嘴唇是否轻微移动为指标,考察儿童的重复行为。结果表明,10%的5岁儿童、60%的7岁儿童和85%的10岁儿童表现出积极重复。这表明,大多数童年儿童能够自发地使用重复策略进行记忆。
有研究对6-7岁不会重复的孩子进行了训练,发现这些孩子很好学,可以利用重复策略提高记忆力。这说明,童年末期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容易接受记忆策略训练,这种训练是必要的。
组织战略
组织策略是指将需要记忆的材料按照其内在联系进行分类记忆。孩子对组织策略的运用要随着年级的提高而发展变化。大三学生不能用,大四学生可以自发使用,中学生也不能用,但通过引导和提示可以提高组织策略的应用效果。
如何组织记忆材料,应以提高记忆效果为标准进行选择。如果分类,材料可以按照概念、功能、颜色、图形等标准进行组织。
研究表明,提示儿童使用策略的指导方法因年龄组不同而效果不同。一个实验是让4-5岁到10岁的孩子记住动物卡片。口头命名组让孩子们给动物起名字,对照组不说出名字。结果表明:4~5岁儿童的成绩不受言语线索的影响;10岁儿童的分数没有因为口头命名而改变;6~?8岁时,言语命名组的表现明显好于控制组。这说明对于4、5岁的孩子来说,记忆策略的暗示没有效果;10岁已经是军师,不需要提示;小学中低年级对6-8岁的孩子进行记忆策略的指导和提示是最好的。
系统策略
系统策略是指对记忆材料的信息进行加工,将相互关联的信息按照系统关系进行整理和组织,形成知识体系,帮助记忆的策略。
巧妙的处理策略
巧妙的加工策略是指要记忆的刺激信息之间没有有意义的联系,需要运用联想、谐音、拆分、重组等加工方法,使之成为活的“意义”。如记忆外来词、电话号码、区分常见的混合汉字、错别字等。
童年思维的发展
幼儿思维的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的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种转变要经历一个进化的过程,这就构成了儿童童年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
儿童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1.童年思维的本质特征
儿童期是认知发展的一个具体操作阶段,其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依赖于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2.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
儿童思维在儿童期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是主导型思维发生质变的过程。
3.思维方式转变的转折时代
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为9 ~ 10岁,即小学中年级。
思维形式的发展
思维形式是指思维的逻辑形式,发展心理学通过研究儿童思维形式的发展来揭示思维发展的规律性。本文主要谈儿童概括能力、词语概念、推理能力的发展。
1.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逐渐从对事物外在感性特征的概括转变为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小学生的一般水平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直观形象层次。直观形象层次的概括,是指事物的概括特征或属性,就是事物外观的直观形象特征。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的概括能力主要在这个水平。
(2)形象抽象的层次。形象抽象层次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既有外在直观的形象特征,又有内在本质特征。就其发展趋势而言,直观形象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内在本质特征的成分逐渐增加。小学中年级孩子的概括能力应该是这个水平。这个层次是从形象层次到抽象层次的过渡形式。
(3)初步本质抽象的层次。
本质抽象初始层次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主要基于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初步接近科学概括。
中国一项要求小学生解释隐喻性词语的研究结果,为总结能力发展的三个层次提供了很好的验证。
直觉意象水平的儿童只能从词语的表层和具体意象意义来理解隐喻性词语。比如“无头无尾”解释为“无头无尾是人,因为人有头无尾”。
抽象形象的孩子开始理解隐喻性词语的含义,但在概括含义时不能脱离具体情节。比如你要打草稿,早就应该准备好了。抽象本质的孩子可以摆脱具体情节,抽象出隐喻性词语的意义。比如“身无分文”就被理解为“非常小气”。
2.词的概念的发展
国内被广泛引用的《儿童掌握词汇概念的发展特点研究》丁祖音将儿童掌握词汇概念的特点分为八种形式。通过分析总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从中可以解读出小学生掌握词语概念的发展趋势。
(1),第一类是无法理解实验要求。低年级有1/3的孩子属于这一类,这类人的数量随着年级的提高而迅速减少。
(2)、第二类是功能性的和具体的形象特征描述。其发展趋势呈钟形。这是一种明显的过渡发展形式;
(3)第三类包括接近本质定义和本质定义。属于这种类型的孩子,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3.推理能力的发展
推理是一个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或多个判断导致一个新的判断。小学儿童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上。
(1),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三段论是典型的演绎推理形式,如“所有画家都是艺术家,齐白石是画家,所以齐白石是艺术家”,这是一种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形式。以往的研究将儿童时期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用概念对直接感知的事实进行简单的演绎推理。
(2)能够推导出文字所表达的事实。
(3)有意识地运用演绎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即根据命题中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正确得出结论。
研究表明,小学儿童能达到三级的比例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
低年级占39%,
58%左右是中年级?,
高年级学生占81%。
由此可以认为,小学低年级已经初步表现出逻辑能力,小学中年级的逻辑能力属于发展的过渡阶段,小学高年级已经基本具备逻辑推理能力。
P246
(2)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
归纳推理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形式。本文通过概括词研究了小学儿童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
(1)、小学生基本能完成简单的归纳推理。
②归纳困难的因素很多,归纳推理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冯深班等。),要求幼儿总结三句话,如“我们5月1日去北海公园,你们6月1日去景山公园,他们11月11日去颐和岗公园”。这是同时对三个意义单位进行总结,结果如下:低年级正确率50%左右,中年级正确率60%左右,高年级正确率80%。
(3)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物体之间的某种关系,推断出同样具有这种关系的另外两个事物。是归纳和演绎的综合,即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过程。比如,首先总结出“大与小”是对立关系,是从个体(大与小)到一般(对立关系)的过程。根据这个关系,推导出“黑”和什么是对立关系,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
小学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特点如下:
①有年龄差异。
低年级学生的正确比例是20%。
初中35%,高中60%。
从小学生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速度来看,从中年级到高年级的发展速度快于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发展速度。
②小学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低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与幼儿期相比,这一时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思维结构。其主要特点之一是掌握守恒。
1.主保护
守恒是指概念的掌握和概括能力的发展不再受事物的空间特征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是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抽象概括。也就是说,儿童的认知能力不会再因为事物的非本质特征(如形状、方向、位置等)而改变。),而且他们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把握本质的不变性。
儿童期的孩子逐渐达到各种概念的守恒;
6~8岁达到数的概念和长度守恒,
液体和物质守恒大约是7-9岁。
面积守恒和重量守恒大概是8、9岁-10岁。
体积守恒在11~12岁才能掌握。
2.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模式
守恒概念的形成有三种推理方式,即恒等式、可逆推理和二维互补推理。以皮亚杰的液体守恒实验为例。有两个相同的杯子,装着相同数量的水,水位相同。当其中一个玻璃杯倒入一个又短又厚的杯子时,杯子的水位明显下降。这个时候,年轻的被试会出现流体体积不守恒的现象,而儿童期的孩子会掌握流体体积守恒。
他们解释说:“你没有增加水分,也没有减少水分,所以还是一样。”这是通过身份保护。
他们还会说:“水还是那么多,不多也不少,因为你把原来的杯子倒回去之后,还是那么高。”这是通过可逆推理的守恒。
或者:“水虽然变低了,但是变稠了,所以还是一样。”这是通过二维互补推理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