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跷的艺术特征

山西高跷的艺术特色如下:

它是由两个人表演的连体高跷,由兽头、兽身和表演者组成。高跷表演者脚上绑着木跷,腰上绑着兽皮,前面绑着兽头,扮演骑着动物的角色;表演者都负重前行,脚下同步行走。为了相互配合,表演时按照曲牌的节奏走,难度极大。

现存的动物基本都是代代相传,经过多次修缮,原貌犹存。兽首由技艺高超的艺人造型,然后用软布、麻纸、草纸通过涂胶、阴干、取模装饰、彩绘而成。

动物体主要由主架、竹板、麻带、麻纱、麻绳、铁丝、软布、卫生纸等组成。,缝制装订,粘贴装饰。其表演需要花鼓、锣鼓等辅助乐器。花鼓班约15人,锣鼓班约13人。

有很多种形状奇怪的动物。北羊城的动物有麒麟、鬣狗、独角兽、竹马、猫等。南阳市的动物有:黑貉虎、梅花鹿、貘等。这些动物大多来源于神话故事或图腾崇拜,大多表演神话故事。

由于动物的形状非常奇特,从外面看就像真人骑着动物,随着鼓声列队行进时,气势磅礴,蔚为壮观。闰年正月二十九日,作为民间表演艺术活动之一,在祭祀火神的仪式中举行,意为辟邪、战胜灾难。

踩着高跷的野兽

高跷是山西省稷山县的传统舞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踩高跷是山西省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庙会文化活动的一种表演形式。盛行于清朝雍正初年,出现在大型庙会活动中。是两人表演的连体高跷,巧妙地将人与兽结合在一起,演绎神话传说。

山西稷山县阳城村的踩高跷兽艺术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据说清朝雍正年间设立了火神庙,正月二十九举行大型祭祀仪式,踩高跷兽表演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