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回忆散文
我也读过太多关于童年的文字,或天真活泼,充满乐趣和温暖;要么固执叛逆,嗅出很多东西,可笑;要么温暖,充满爱和幸福;也...不管是什么,它描述的是那个年代天真烂漫的天性:率真,单纯,天真,年少无知的悲哀,无穷无尽的乐趣。总之,他们几个都是安静的主人,让人省心,却又其乐融融,回味米卡的醇香。尤其是在现在遥远的记忆里,回味悠长,越来越喜欢那种纯真自然,肆无忌惮,无忧无虑。
而对我来说,就不一样了。
童年给我的印象是回忆是一片沙漠,单调、干燥、枯燥,天空灰蒙蒙的,很少有云,这也是我不喜欢破碎的回忆的原因。
爷爷嗜赌,奶奶抑郁,积劳成疾。他爸爸两岁的时候,抑郁离开了。没人管的爷爷更是肆无忌惮,用疾病赌上了家人,父亲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很早就成了孤儿,在叔叔爷爷和两个阿姨的帮助下长大,到了结婚的年纪和母亲结婚,家里就这样穷困潦倒了。我没有亲眼见证父亲在没有父亲和母亲的艰难岁月里是如何走过的,但我只知道,从我记事起,家里就一直很穷。
父母结婚后,十年不死的孩子又添了五个新口,两个姐姐、两个哥哥和我的到来,让这个本来就经济拮据、靠父母生产队挣钱的家庭雪上加霜,每年都超支。
我最怕下雨。下雨的时候,房子到处漏雨,到处都是泥。不能让雨水漏在锅碗瓢盆上,一家人忙着用锅碗瓢盆接雨水。炕上,锅头上,有挡雨的东西。洗衣盆、脸盆放在炕上,盆和锅碗瓢盆放在锅头上,地上的雨水用铲子、铁锹铲进桶里,一桶一桶地提出来。
记得有一年,我们家连煤油都买不起,晚上连灯都点不了,每天天黑了都要早睡。后来,父亲偶然发现,大队农机修理站的院子里有一口破旧的没有耳朵和缝隙的黑铁锅,里面装着半锅粘稠的废柴油。它给我们家的夜晚带来了光明。白天还有人,不敢倒。想必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即使是丢弃的东西也是弥足珍贵的。那个院子的墙上有个缺口,我们一双脚交叉就进去了。父亲每次在月光下倒一瓶,我们可以用差不多一个月。
晚上,妈妈坐在灯下,中指戴着顶针,头上抿着针,鞋底嗖嗖地响,缝着衣服,我在灯下爬着写作业。我忘记了我的兄弟姐妹们做了什么。每天早上醒来,家人鼻孔里都有黑乎乎的东西。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家只能在除夕夜吃一顿饱哨面。平时家里的饭都是玉米汤圆,青稞糯米,还有小米干,就是我们的咸菜。零食是玉米粉、黑面馒头和装满沙枣的口袋。偶尔吃一顿白面是一种奢侈。只有我爷爷来我家的时候,我妈才会做这样的饭。她还把我爷爷碗里的锅里的面捞了大半,用勺子在灶火里炼了点清油,扔了几根葱花,捅了捅泼在上面,用筷子抄了,端给我爷爷吃。我们就用一些面条把一些黑面馒头泡在汤里。葱花面的味道香香的,在心里挥之不去。
或许,贫穷会让人变得卑微。面对沉重的日子,我幼小的心灵过早地体会到了生命的沉重,天空布满了云朵。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心情变得忧郁沉闷,性格变得自闭内向。
一整天,我都安安静静地坐在不算太破旧也不算太明亮的教室里,和那些正规的课本呆在一起,认真听老师讲课,做作业,下课铃一响就按规矩来。然后我帮助我的父母做一些我永远不能停止的家务和农活。比如放学后,我放下书包,去膀子上搭个筐,去田埂上拔点秧。然后,同一只胳膊放在篮子上往树沟里走,红柳滩上到处都是烧锅里的柴火,柴火堆满了灶和门。春天是耕作的季节。我只是看到了牛头,拉着牛给大人播种,踩在松软的泥土上,不小心被牛的蹄子伤了,不敢说一句话;麦收季节,假期顶着烈日去麦田给生产队摘麦穗,为家里增加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工作点。至于洗衣做饭,没什么稀奇的。所以,当时我玩的时间很少。在我的记忆中,玩的时间很少。我当年的记忆干涩单调,缺乏活力。我以为我的童年是灰色暗淡的。
结果小时候就不太喜欢自己的性格。我整天看着其他同龄人,满脸笑容,自由发挥。我想不通自己为什么放不下自己,一脸苦涩。那时候唯一让我骄傲的就是学习好,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第一,这也是老师喜欢我的原因。除此之外,恐怕就没什么好喜欢的了。想想看,我就像一只丑小鸭,灰姑娘。我从不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不是我不会,是我胆小,害怕,害羞。我一站起来就脸红,鼻汗,结巴。当我紧张的时候,我什么都不记得了。回家的路上,遇到老师,男同学,熟悉的,陌生的,都会躲起来。就这样,童年塑造了喜欢安静、沉默、孤独的我。
这并不是没有好处。苦难是人生的试金石。因为这段童年的生活,磨练了我的意志,坚定了我的性格。在以后岁月的长河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能坦然面对。
前几天看三毛文集,才知道三毛小时候自闭。这不是一个人的缺点,而是一种心理疾病和环境。只是我理解的太晚了,担心了自己半辈子,才知道改变已经来不及了。
并不是说童年很无聊。我还记得几个很有意义的玩法,虽然大部分我都没有参与,但是我还是记住了。比如踢毽子,跳绳,踢沙袋,玩石头,狼吃娃娃等等。
毽子就是从鸡身上拔一撮漂亮的鸡毛,最好是公鸡的,一半白一半棕红色。用线把鸡毛的根部扎一厘米,用一块手指宽10厘米的布,中间剪一个长1.5厘米的口,把剪好的口贴在麻钱一边的孔上,从另一边拿出两块布,拉紧,把扎好的鸡毛种进去,夹在中间。课间十分钟,早饭晚饭后,是最好的玩具。左右脚趾连续向前踢,脚中间从左向右连续接,脚跟向后跳,向前踢,玩法多样,非常过瘾。
跳绳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玩法。短绳可以用它的左右手拖着一个绳头单独抛跳,双脚平跳,单脚交替跳,双臂交叉跳。几个人把长绳放在一起,一边一个扔绳子,中间几个人同时跳。很多人可以轮流玩,是同学之间很热闹的游戏。
踢沙袋就是在地上画一个大矩形框,前面三分之一处画一条线作为门,后面画一个十字把沙袋分成四间房子。把沙袋扔在门的左侧,一脚不准落地。门一边的第一个房子跳起来把沙袋踢到一个房子里,转身从另一边出来,就算沙袋不压线也赢了。这是女生最喜欢的游戏,男生一般不玩。
玩石头就是几个人在松软的地上坐成一圈,手里拿着七颗光滑圆润的石头或杏核或桃核,撒在地上,然后拿起其中一颗,扔上去,一吃六,二吃三吃六(再抓在手里),每次都要接住扔过来的石头。几个人轮流玩,也很有意义。
狼吃娃娃和下围棋差不多。十五个娃娃被三只狼围着,却总是被狼吃光。在地上画一个长宽大致相同的五行格子,用土块或鹅卵石扮演狼,用棍子扮演婴儿。“狼”和“瓦”阵营显然占据了一个交叉点。“狼”的区别在于,需要在路口有人把守。“狼”和“宝宝”都只能按照规定的路线行走——整条线成一条直线,在一个路口禁止越位。狼吃宝宝的时候,宝宝后面不能有孩子,两只狼也不能在同一个位置吃宝宝,也就是说两只狼不夹宝宝,宝宝就能从狼嘴里逃出来。“瓦”是迂回包围“狼”的战术。只要几个“娃”把“狼”围起来,或者逼到墙角,“狼”就出局了,失去一个“儿子”。
后来生活稍有起色,也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更有趣更吸引人的玩法,输钱。当然,这些都是小孩子的游戏。在马路上挖一个碗口大小的洞,在离洞两米左右的地方划一条线。先几个人轮流踩钱窝,把手中的硬币扔向线,统一的,要么一毛钱,要么两毛钱。谁把硬币扔到那条线附近,谁就收集别人手里的硬币。他们会先站在线外往钱窝里扔钱,一次就整理好了。谁扔进去就算几个。当然有时候也有一锅端的。那是最幸福的时光。有一段时间,午饭后,一群群的人聚集在村前的主干道上向鸟巢扔钱,热闹非凡。那时候,只有一个人知道一分钱有多珍贵,所以输钱,赢一两个便士高兴得不得了的事并不少见。
还有一种玩牛九牌的方式,大多是大人玩的,但是和我有不解之缘,我还是很喜欢。
原因是我爷爷晚年在我家住过一段时间,由他父母赡养。爷爷的爱好是打牛九赢玉米种子。每天吃完午饭,我都会去队里找几个和我爷爷差不多大的爷爷来我家,和我爷爷一起打牛九。一般四个人坐在一起,轮流玩。每人面前堆着十粒玉米种子,每次都有一个农民,他在看牌。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洒在他们身上。在炕上,他们常常坐在母亲正在煨热的炕上玩得很开心。我爬到爷爷身边,伸长脖子看他手里的牌,在炕上看。我看着那些玉米种子被传来传去。久而久之,我也看出了一些门道。有时候看爷爷手里的牌,经常会发生爷爷生气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在迄今为止所有的娱乐活动中,我独爱这一项。只要有对的人,在一起,我们就有乐趣。
时间在成长中不知不觉溜走。转眼进入初中,童年离我渐行渐远。
那时我是个孤独的人。因为没有一起玩,我爱上了书。因为花了太多时间沉迷在书里,稍有空闲就啃那些枯燥的课本,却忽略了四季的风景,忘记了美丽的大自然,让自己的内心充满了太多孤独、单调、枯燥、无聊的日子,生活变得枯燥、孤独,给童年的天空画上了一片乌云。然而,正是那些日子改变了我的命运,成就了我今天的生活。
回忆是甜蜜的,快乐来自比较。童年,我不能以阳光为伏笔,把它变成乐趣和无限欢乐。但是,它毕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不能放弃。我能做的就是如实简单的记录下来。让那段只属于我的时光复活,永远活在时间的走廊和历史的扉页。因为它是我人生的底色,它为我的成长打下了基础,让我在大都市生活的未来,面对很多诱惑,也不会迷失方向,忘记自己的根,它给了我很多关于幸福生活的启示和感悟,让我更加感激今天拥有的来之不易的生活。
现在各种娱乐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我只喜欢用书来打发闲暇时间,这也和我的童年息息相关。
现在的孩子,没有钱,没有乐趣。
我八岁的女儿有一大堆玩具。自从她出生以来,她的玩具从来没有坏过。气球、摇铃、手铃、芭比娃娃、狗、熊、猫、玩具渔具、厨房用具、医生用具、橡皮泥...是无穷无尽的。每次给女儿讲小时候的事,女儿都笑着说:“啊!可怜的妈妈!”
开学前,小女儿去了“参观未来城”,体验和模仿成年人的工作方式。她从早上十一点一直玩到下午五点。她在六个小时内只经历了五个项目,花了元。
今天和过去不一样了。时间过去了,回忆还在。那些童年的回忆,虽然苦涩却甜蜜,装扮着我生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