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奖《献给阿尔吉·农的花束》:我一生都是半睡半醒。
作者丹尼尔·凯斯对人性和社会关系有着深刻的研究。这个看似简单的自述故事,在作者作为心理学家的操控下,揭示了人性、两性关系、家庭教育、人生意义、科学研究等社会道德内涵。这本书获得了雨果奖和星云奖。
注:1。这本书的前几篇日记错漏百出,错别字很多,不是句子。作者这样做是有意为之,为的是与智商提高的《查理的日记》呈现出明显的对比差距。
2.阿尔吉侬是一只小白鼠,他在查理之前就开始了智力科学实验。在实验室里,查理也是一只老鼠。
主人公查理今年32岁,智力低下,智商只有68。他被父母遗弃,被一位好心的面包店老板收留多年。他负责在面包店扫地和倒垃圾。在面包店里,他有几个好朋友,过着幸福自足的生活。但查理手术后这一切都改变了。随着智商的提高,查理很伤心的发现,他的朋友喜欢他,因为愚弄他可以带来快乐。他的贴心朋友把他当成听话的智障娃娃;大家都笑得很开心,但这并不是来自他们对他的爱。
查理变聪明后,他的朋友们非但不为他高兴,反而冷眼看着他,互相咒骂,笑也不再笑了。他们甚至联手把他赶出了面包店。
查理默默地接受了再次被踢出家门的痛苦——他在面包店工作了十七年,没有其他地方可以住,也没有其他朋友,这是他与社会的唯一联系。这种揪心的痛是查理的朋友们始料未及的。毕竟,他们从来没有把他当作一个心智健全的人。
查理让自己变聪明有错吗?还是人性本恶,大家都不想在别人面前处于劣势,所以宁愿智障也要展示自己的聪明?朋友乔直言,查理变聪明后,看起来像个书呆子。在乔看来,是查理背叛了他们,所以他们有理由恨查理。
面包店里唯一没有取笑查理的范妮认为,查理通过后天手术改变了智力,相当于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是原罪。
智慧成了查理和他爱的人之间的驱动力。聪明的查理,如登琼楼玉宫,高不可攀。他很孤独。
幸运的是,查理仍然有爱丽丝陪伴。爱丽丝是查理的老师,她也向尼姆教授推荐了查理作为实验品。对查理来说,爱丽丝是他的人生导师和灵魂伴侣。差不多年纪,查理智力正常后,向爱丽丝求爱。爱丽丝一开始拒绝了,理由是查理的智力还在上升,很快她的智力就比不上查理了。
后来虽然在一起了,但是随着查理的智力上升到185,他们之间出现了不可逾越的鸿沟。爱丽丝跟不上他的思维,远远落后于他的知识,这让她很恐慌。她希望感情世界是可控的,平衡的。
其实不管什么智力指数,查理都是真的爱她。只是手术后查理的智力上升太快,情绪发育严重滞后。他第一次追求爱丽丝,就像《爱的种子》里的少年。他们的爱情就像世界上很多一开始就郁郁葱葱的爱情。前期女生比男生早,后期男生发展快,女生跟不上。两人从未达到过亲密的状态,这大概也是校园爱情不长的原因吧。
后来,查理遇到了浪漫派画家菲伊。她自由、独立、聪明、善良。查理确定自己不爱她,但他需要一种简单、开放、可靠的人际交往,于是默许了与法耶的性伙伴关系。在这段男女关系中,他投入了身体而不是灵魂。但由于心理原因,他无法与爱丽丝发生性关系,却与法耶畅通无阻。他相信自己对爱丽丝是忠诚的。
智障的查理记不住父母的长相和名字。他只记得叔叔带他去了面包店,他从没想过父母是怎么对待他的。手术后,他通过梦境一点一点回忆起来,他意识到母亲很关心他的智障,他为此感到羞辱,他也一直没有接受真正的他。
以至于后来,由于担心查理呆在家里可能会影响妹妹的成长环境,他的母亲用死亡威胁他的父亲,要把他送到州立沃伦之家(一个智障人士收容所)。
母亲身体强壮,面容姣好。她曾经带着查理到处求医,企图扭转局面,让查理变聪明。查理无条件地接受科学实验是一只智慧之手。难道不是童年的恶魔促使他用一生去争取母亲的认可吗?
同时,他的母亲和姐姐欺负他,不理他,给查理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每次想要和爱丽丝更进一步,突破最后的底线,查理都会产生幻觉,仿佛查理小时候就在看着自己的行动。这是小时候家里最亲近的女人不尊重造成的恐慌。为什么他能和法耶在一起?因为他不爱Faye,所以他没有把她当成自己心里最亲近的人。
父亲是查理童年的温馨回忆。父亲坦然接受了查理智力不如人类的事实,认为应该让他自由发展,而不是强迫他接受各种庸医的胡说八道。然而在家里,父亲明显弱于母亲,没能为查理遮风挡雨。
结局很悲伤。查理变聪明后,他分别去找他的父母(送走查理后,他的父母分居)告诉他们,他变成了一个天才。但我父亲根本认不出他;母亲认出了他,但她惊慌失措,神志不清;姐姐很兴奋,因为哥哥是名人,多多少少能给她带来好处。虽然在查理成名之前,他们甚至以为查理已经死了。
查理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温床。有多少人年轻时缺少亲情,长大后成了无足轻重的小鸟,不肯降落,不肯回家。智障的查理不懂这些道理。他只会下意识的屏蔽自己家庭的表象——屏蔽痛苦的根源,但至少那时候他觉得自己和别人一样有家庭和父母。睿智的查理一眼就看穿了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庭,悲哀地意识到自己的亲情是微薄的。对于他的母亲来说,他的到来甚至是一个他宁愿被抹去的错误。
一个没有根的人,找不到生而为人的意义。
查理获得智慧后,陷入了哲学的经典问题:我是谁?它从哪里来的?去哪里?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
我是谁?大概是世界上大多数人折磨自己的问题。答案各不相同,有些人一生都在寻找这个答案。同时,也有很多人从来没有问过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只是被动地跟随生活大潮的方向,迷迷糊糊地走过人生,就像一直没有醒来的查理一样。
聪明的查理艰难地问,查理到底是谁?曾经是智障还是现在是天才?他天生智障32年,只是过去几个月才成为天才。他智障的时候对生活有什么贡献?就算你现在是天才,你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吗?仅仅是科学进步的反映吗?尼姆教授尽力证明自己。多少是人类进步的科学,多少是现实利益?
智障的查理从来没有想过,每一个普通的聪明人都生活在一个营地里,无休止地追逐名利。成为天才本身并没有赋予他生命的意义。意识到这一点促使他跳出自怜的困境,投身于科学研究,帮助世界上数百万像他一样的智障人士。
然而结果却极其讽刺。聪明的查理用一生证明了天才的查理是一个失败的科学实验品。他将沿着阿尔吉·农智力衰退和死亡的人生轨迹回到智障世界。
更讽刺的是,当他的智力从185降到正常水平时,爱丽丝主动求和,认为此刻他们势均力敌,可以继续相爱;当他的智力降到68以下时,面包店老板把他接了回来,乔再次向他伸出了友谊的橄榄枝。人间笑语如常。
那么,智障是不是更幸福呢?
领导这项科学实验的尼姆教授有一个长期的科学愿望,那就是为自己留名。智障的查理以为他们是无所不知的神,但聪明的查理发现他们只是一群普通人,试图据此实现生活的利益。这个提高智力的实验甚至没有一个透彻的理论基础和足够的观察期。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教授们试图将研究成果传播到全世界。这种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将科学研究推向了功利化的发展方向,而阿尔吉·农和查理则成为了科学研究的牺牲品。
而且尼姆教授自始至终都没有把查理当成一个人,也没有把阿尔吉·农当成一个生命,只是把他们当成了新的科学创造和实现利益的工具。查理喊道:不,我不是你的产品。手术前,我已经是一个人存在了。
在看透真相后,聪明的查理决定投身于科学,以便为增强人类的智慧做出贡献,目的是帮助其他同样智障的人。
查理提醒世人,智力科学研究中最不可忽视的是人类感情的调和。以人为本,应该是最高宗旨;刚性应该是基本态度。
从3月到10,短短7个月,查理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故事的最后,查理的自述又犯了一个错误,含糊不清,语焉不详。他又回到了智障的世界。我们应该为他高兴吗?他没有再多想,只告诉他:如果有时间,请送一束花给葬在后院的阿尔吉侬。
对查理来说,天才似乎是一个荒谬的梦。如果再给一次机会,他愿意醒来看看这个浑浊的世界吗?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