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讲稿。
一、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来游去的蝌蚪成了孩子们的最爱。他们关注蝌蚪的变化,喜欢用文字描述。纲要中指出,儿童的语言是在应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教育要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各种活动中进行。所以,借这个机会,随着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语言故事。
这是一个很有童趣的故事。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不知不觉长成可爱的小青蛙,帮妈妈抓害虫。教材以童话的形式呈现了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既包含科学知识,又告诉孩子从小就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
第二,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看图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知蝌蚪找妈妈的一系列经历。
2.试着用图片的提示和老师的语言说出故事中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3.能够专心听故事,对故事活动感兴趣。并在活动中,使活动变得有趣、全面、活跃,在生活情境和语言游戏中对其进行教育。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提供了可能。
第三,教学准备。
1,蝌蚪找妈妈的背景图。
2、若干小蝌蚪头饰。
3.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和青蛙头饰。
四、教学过程:
①开头部分。(老师准备图片)
春天来了,温暖的春风轻轻吹着,阳光照射在池塘的水面上,青蛙妈妈产下的卵慢慢变成了大头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开心。给我看图1。
(2)中间部分。
老师:听,那是什么声音?嘿,朋友们,我们的母亲在哪里?让我们问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游向母鸭。小蝌蚪们问:你好,鸭妈妈!你看见我们的母亲了吗?她在哪里?
是的,你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和一张大嘴巴。
好孩子,问鱼妈妈!
3.小蝌蚪游向鱼妈妈,小蝌蚪问:鱼妈妈你好!你看见我们的母亲了吗?她在哪里?鱼妈妈回答说:是的,妈妈,你有四条腿。
好孩子,去前面问乌龟妈妈!
蝌蚪:谢谢你,鱼妈妈。再见!
4.小蝌蚪游向乌龟妈妈,小蝌蚪问:你好,乌龟妈妈!你看见我们的母亲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回答:是的,你妈妈的肚子是白色的。
好孩子,去前面问鹅妈妈!
小蝌蚪:谢谢你,乌龟妈妈。再见!
5.小蝌蚪游向鹅妈妈,小蝌蚪问:你好,鹅妈妈!你看见我们的母亲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回答:是的,你的妈妈穿着绿色的衣服,唱着“呱,呱,呱”的歌,一路跳着。好孩子,去找她!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了!
7.总结:小蝌蚪开心的和妈妈一起游泳,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孩子的语言训练。
第五,讲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努力在活动中形成师生间的“合作探究”互动。因此,在这项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用生动的语言和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孩子,还要积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因此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探索方法:
是孩子的科学探索。基本的方法是孩子根据老师准备的蝌蚪进行探索。
2、交流讨论法:
经过摸索和操作,我创造了一个自由轻松的语言环境。通过把蝌蚪引入青蛙,孩子们可以互相交流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加深各自的理解。
3、游戏法: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具有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在音乐游戏中,我引导孩子和老师玩一个问答的表演游戏,孩子在游戏中不自觉地掌握了故事中的语言。
4.提问方式:
设计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和回答问题。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是语文教育的任务之一。
第六,说和学。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既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又升华了情感。在这项活动中,孩子们采用了以下学习方法:
1,多方面参与:
新《纲要》在科学领域的目标明确指出,“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各种感官、用手、用脑,以适当的方式来表达、交流和探索。”所以,在我的活动中,我引导孩子们看、说参与的方式,对把蝌蚪变成青蛙产生了兴趣。
2、师幼合作法:
心理学指出“每当人们积极参与到体验过的活动中时,人们的记忆效果就会显著提高。”为了让孩子对蝌蚪有更深入的了解,我采用了师生合作答题的方式,在积极回答老师的活动中,给孩子提供了表达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理解和学习故事的语言。
上述教学方法的采用,极大地体现了“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这次活动的教育目标也很好的完成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