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理解金钱”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职工,经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有什么特点?以下是我帮你整理的幼师班的教案《理解金钱》。欢迎阅读收藏。

幼儿园大班“理解货币”教案中1的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得知,人民币有纸币和不同面值的硬币,(元,角)。

2.积极参加活动,了解金钱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能够认真听取同行的意见,能够独立操作。

5.培养孩子的多元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懂币。

2.区分元和角。

要准备的活动

1,教具准备:真人民币,仿真人民币。

2.学习工具准备:《模拟人民币(1)(2);一些标有价格标签的文具、铅笔、记录纸。有许多商品标签、许多装有各种硬币的存钱罐地图和许多购物工作表。

3.操作手册,第五卷,第57至58页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老师和孩子们互相问好

在线,网络游戏:打虎。小朋友边走边练童谣。

2.小组活动

(1)人民币观感

老师问:“小朋友,你买了什么吃的,书,玩具,衣服?””老师展示“真人民币”,“你认识这些人民币吗?它们是一样的吗?“引导孩子观察硬币上的数字,了解它们不同的面值。

(2)认人民币。

区分10元以下各种面额人民币。可以按要求拿出相应的货币,如:老师说4元,孩子可以拿出4个张一元人民币,老师说6元2角,孩子可以得到一个5元。一个1元两个1角或者六个1元两个1角等等。

3.小组活动

第一组:操作学习工具,“模拟人民币”玩取钱游戏。孩子们两人一组工作。一个说钱的数量,一个想准确取出对应价值的货币。

第二组:孩子根据存钱罐里的人民币写下总额。

第三组:孩子根据购物清单中的提示,高亮显示对应的货币。

4.游戏活动

游戏《文具店》。会场上摆放着各种文具,上面标着价格。几个孩子装成售货员,其他孩子装成顾客,让孩子学会用钱。

5、交流总结,收拾学校工具。

教学反思

这一课,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知道了我们离不开人民币。同时我们也知道,人民币分为硬币和纸币,它们都有不同的面值(元、角)。在游戏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纸币和硬币的面值来购买商品。但是,有些孩子还是不知道怎么把几块几分分清楚。下节课,我们要巩固元和角的交换。

幼儿园大班活动目标“理解金钱”教案二:

1.认识人民币,尝试在生活中使用人民币。

2.教育孩子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培养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难点:初步掌握带钱购物的基本常识;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模拟人民币》;小猴子果园的场景布置;一些附有硬币的水果;文具店、书店等店铺场景;爱心捐款箱;各种标有价格的文具、书籍等商品;灾区视频。

2.学习工具的准备:“模拟人民币”。小孩子做的小钱包;小水果篮。

活动流程:

第一,准备活动。

1,简介。

老师: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好。你最近喜欢什么样的玩具或书?谁给你买的这些东西?你用什么买的?(提问,引导孩子进入主题)

老师:妈妈,爸爸,给你们送礼物的人,他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孩子认识人民币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老师:你想学着自己去逛街吗?

幼儿:是的。

老师:如果我们想去购物,我们必须有人民币。我们该怎么办?

幼儿:像爸爸妈妈一样去上班。(引导孩子知道,只有工作,付出,才能得到回报。)

老师:嗯,我今天在路上碰巧遇到一只小猴子。他说他想邀请一些园丁来帮助他采摘果园里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帮助他!你愿意吗?

幼儿:是的。

老师:去小猴子的果园,要经过一座狭窄的木桥。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跟着我。(老师带领孩子一往无前)

第二,群体活动。

1,采摘水果激发孩子兴趣。

老师:啊,我们终于来到了小猴子的果园。看,小猴子在等我们呢!

小猴子(老师扮演):小朋友,你终于来了。来帮我摘水果。每个水果都有一个小秘密!

小朋友拿一个小水果篮,帮小猴子摘水果,从水果里拿出不同面额的钱。2.懂人民币。

老师:小朋友,我们刚刚帮小猴子摘了那么多水果,辛苦了那么久。现在我们要付钱给小园丁。

老师:你们都知道它们的面值吗?(展示仿真人民币、面值100元人民币、50元人民币、20元人民币和面值10元人民币,引导孩子阅读。)

3、儿童操作识别。

让孩子读手中的人民币。

4.感知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小朋友提问可以换多少50元(20元,100人民币)?

让孩子们用他们的工具荡秋千。(引导幼儿分组数数)(展示课件)

老师总结:100元可以兑换成2个50元,5个20元,10元。

3.游戏:小庄家。

让幼儿清点自己模拟的人民币,按面值记录数量并记录在记录表中。(记录表见附图)

4.看灾区的视频。

教师;你知道吗,孩子们?在我们的灾区,还有很多孩子没有家,没有学校,没有书。他们多么想像我们一样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学习唱歌跳舞啊!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引导孩子关心他人,愿意付出自己的爱)

老师:孩子们,你们想怎样帮助这些受灾的朋友?

孩子:我想给她一份礼物...

孩子们讨论他们给灾区孩子的礼物。

5、献爱心活动。

请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传递爱的方式。

(1)、文具店、书店、玩具店,老师选择孩子扮演店员,要求孩子按照购物规则购物。

2.爱心捐款箱,请小朋友把钱捐到爱心箱里。和孩子一起清点“爱心募捐箱”的捐款数量。

三、结束“送爱心”活动。

老师:孩子们,让我们把我们的爱心礼物送给灾区的孩子们吧!

老师带领孩子们登上“幸福列车”,为灾区送去爱心。

四。推广活动:

带孩子去超市购物,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意见和建议:

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息息相关。在孩子们的生活中,一个玩具,一个蛋糕,...,都得接触到人民币。《幼儿园教育大纲》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基于这个理念,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正确认识一些货币的面额,了解用钱购物的常识,知道如何合理消费。同时可以引导孩子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现象、特征和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让数学教育更加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

幼儿园大班活动目标“理解金钱”教案三

1.积极参与买卖游戏,体验金钱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了解不同国家的货币,并能简单说出其特点。

3,明白钱来之不易,初步明白合理消费。

要准备的活动

有许多玩具货币和许多物品可以在活动中买卖。

活动过程

第一,认识人民币。

老师:如果你想买些东西回家,你需要买什么?(钱)

老师:你曾经用钱买过东西吗?你在它上面花了多少钱?

——老师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让孩子说说它们的面额和颜色,鼓励孩子比较大小。

——老师总结:人民币正面的人物是毛泽东主席,背面印着中国最重要的景点。不同面额的景点也不一样,主色调也不一样。

第二,开阔眼界。

1,老师展示电子书《各种货币》,请幼儿观察并谈论其特点。

——日元:由日本特有产品“三亚浆”制成。纸张坚韧,有一种特殊的光泽。是淡黄色,面额越大颜色越深。

-美元:是各国货币兑换的基础货币,是使用最广泛的货币。

——英镑:英镑正面是英国女王的头像。根据面值的不同,背面的文字也不同。大多是与科技发展有关的重要人物,分为硬币和纸币。

2.让孩子们谈论他们最喜欢的货币以及为什么。

3.快乐的游戏。

-老师准备各种货币图案来覆盖其中一部分。请幼儿说出这是哪个国家的货币,有什么特点。或者老师说特点,让孩子说出是哪个国家的货币。

第三,学会合理消费。

老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钱,比如买玩具,零食,去游乐场。你知道钱从哪里来的吗?

老师:钱主要是爸爸妈妈赚的。银行里的钱也是我爸妈打工赚的。只是我爸妈把钱存在银行让银行帮他们保管,等我爸妈需要的时候再从银行取出来。

老师:钱是爸爸妈妈辛苦赚来的。爸爸妈妈爱我们,所以我们花很多钱。所以我们应该买我们想要的吗?

老师总结:要合理用钱,用钱买我们需要的东西,比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少花零食的钱。

第四,体验活动。

——老师把准备好的货币图案发给孩子,老师扮演推销员的角色,让孩子排队买东西;当孩子告诉老师他想买哪件物品时,老师会告诉孩子需要哪个国家的货币以及相应的金额,并要求孩子相应支付。

-鼓励孩子在游戏结束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活性菌株

第四个环节也可以改成判断游戏:老师举一些生活中消费的例子,让孩子判断对错,用例子让孩子知道如何合理消费。

活动扩展

艺术活动:让孩子自己设计游戏币,用艺术的形式展示出来,谈谈设计的思路和意义。

角色活动:玩超市等角色游戏时,在上面贴上价格标签,让孩子选择物品,根据价格标签支付相应的货币。

面积角活动

科学领域:

1,放各种钱,鼓励孩子观察,说说特点。

2.摆放金钱图案和物品,鼓励孩子买卖,感受金钱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环境创造

老师把各国的货币图案打印出来,贴在主题墙内,鼓励孩子主动观察和理解。

家庭互动

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了解中国货币的发展历史,培养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随机教育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消费,节约开支。

附录:纸币

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是中国,大约在9世纪。欧洲最早使用的纸币是1661年瑞典银行发行的,但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是作为真正的货币。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开始发行银行券。银单本来是手写的,后来改成了印刷品。印刷的银片被大众接受后就变成了真钞。

目前,世界上有200多种纸币,在193个独立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流通。纸币作为各国的主要货币,精美地、多方面地反映了该国历史文化的横断面,沟通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交流。目前世界上比较重要的纸币有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

幼儿园一班第四课“理解金钱”。活动名称:

货币使用

二、老师:

李xx

三、活动课:

大大一班

四、活动时间:

20xx年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目标:

认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能够熟练准确的区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在生活中尝试使用人民币,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锻炼孩子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做事有条不紊的好习惯。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不及物动词活动准备:

1.仿真人民币;商店的布景(商品上标有价格)

2.两个旧包。

七。活动流程:

1,导入游戏:找朋友。老师给每个孩子教具里的1块模拟人民币,散落在音乐中。音乐停了,同样颜值的孩子们手拉着手围成一圈。

2、倾诉,揭开话题。

老师:(老师展示生日包)同学们,请猜猜这是什么。我们再看看里面有什么。长方形,像纸一样,叫纸币;圆形、坚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硬币称为硬币。这么多钱和钞票,我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人民币”。

3、了解人民币的使用,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孩子分辨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小朋友,你知道人民币是用来做什么的吗?你什么时候使用它?你能说出它们多少钱吗?

4.集体活动。

①认识人民币。老师展示教具“仿真人民币”,从里面拿出一张面值为100元的人民币,一张面值为10元的人民币,将人民币排成一行,一边摆动一边引导孩子读出面值。当孩子们熟悉它时,请闭上眼睛。老师从里面拿走了任何面额的人民币。请睁开眼睛,找出哪种面额的人民币不见了。

②感知人民币兑换关系。问题:50元(20元,100元)可以换多少?请举手回答这个问题。

老师总结:100元可以换2张50元,5张20元或者10元。

5.游戏活动。

①游戏:看谁说话又快又准。

老师手里有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可以从中随机抽取一张,让孩子快速准确地说出人民币的面额。

②游戏:开店。

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操场,观察货架上陈列的商品价格,玩“开店”的游戏。把孩子们分成三组。每组一个孩子当店员,其他孩子扮演顾客,玩“开店”的游戏。买东西的时候,你要搞清楚你该给多少钱,你能拿回多少钱。孩子玩游戏时,老师根据情况引导孩子正确付费和找零。

6、教师总结:

孩子的收获,并教育孩子不仅要珍惜人民币,还要养成存钱不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的好习惯。

八、安全教育:

孩子在滑梯上玩耍时,老师总是注意孩子的安全,要求孩子有序排队,不要打架、推挤。

九、反思:

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还小,缺乏社会经验。父母很少让孩子一个人去超市购物,对人民币也只是初步了解。本课幼儿园教学是结合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对100以内数字的认识,让幼儿在简单的幼儿园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面值和作用。这节课的难点——换钱。在这次幼儿园活动中,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幼儿园教学方法。人民币100,人民币50,我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其他一些面额的,孩子接触的很少,有的孩子认识了也很困惑,尤其是2元和20分的不清楚。当然,我也准备真的人民币。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了,太小了,以至于所有的孩子都读不仔细。在人民币兑换的过程中,我通过“开店”的游戏让他们感受生活,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数量多,又乱,让整个教室的纪律有些难以掌控。有些孩子对购物的种类缺乏生活经验,有些孩子甚至会问:“售货员应该拿多少钱?”很难理解,所以课后我加了一个“小超市”,让孩子体验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人民币,同时掌握人民币的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