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大班儿童解决纠纷的能力

我们知道,人是在不断解决纠纷和问题中发展的,孩子也不例外。随着孩子解决纠纷能力的提高,孩子的独立意识也会增强,尤其是独生子女,可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沟通能力。

角色扮演是学龄前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借助真实或替代材料,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也称象征游戏。有人认为角色扮演是一个想象的世界,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孩子们一会儿进去,一会儿出来,乐在其中。他们可以在游戏中运用自己的大脑和想法,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开心和忧郁,帮助孩子理解美、丑、善、恶。

所谓争执,是指活动参与者之间相互对立或一方有意识地阻止另一方企图的行为。它是教育活动中一种基本的互动形式。儿童纠纷是指儿童与同伴在活动过程中的相互抵触或对抗,表现为双方在行为、言语或情绪上的对立,是儿童与同伴之间频繁发生的一种社会交往形式。角色游戏中的大班幼儿之争,是指角色游戏中大班幼儿在各个活动区域独立活动所产生的纠纷和冲突。对策研究是指在角色游戏中处理矛盾,解决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纠纷的方法。

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题目进行分析,阐明本研究的意义:研究题目的发展现状、大班幼儿游戏与交往的特点、角色游戏对大班同伴交往的影响、纠纷解决在大班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是“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纠纷解决方式”的研究现状

有些老师认为游戏不像教学活动那样容易控制,因为孩子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他们的行为很难被老师控制,是孩子而不是老师主导了游戏。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从角色游戏出发,对幼儿纠纷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不是很深入。大部分老师都不清楚为什么要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另外,有些老师虽然知道孩子交流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也尽量去观察孩子的游戏,只是不去记录观察到的东西,也不知道哪些应该记录,哪些不需要记录。结果他们观察了很久也没有结果。有些老师每次都仔细观察和记录孩子在游戏中的同伴争执,但是面对大量记录的文字、表格等资料,却无法分析出游戏中存在哪些问题,下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老师要鼓励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孩子之间的交流,老师可以主动劝说不协调的孩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教师有责任引导幼儿健康交往:“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应高度重视良好的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应该给孩子提供人际交往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引导。”

总结:在研究文献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研究者关注的是“儿童的同伴交往冲突”,但他们在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中遇到了困难。

“ICPS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儿童通过沟通协商、解释和请求独立解决冲突,提高解决同伴冲突的策略。而在故意挑衅、干涉和控制他人的情境中,尤其是在故意挑衅的冲突情境中,儿童的退让、回避和强行攻击策略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这说明,当儿童遭遇胁迫或暴力时,ICPS训练并不能有效帮助儿童勇敢面对冲突或控制冲动情绪。大部分孩子还是会回避矛盾或者采用‘以牙还牙’的报复行为。”②

也有研究者意识到“角色游戏中的儿童纠纷”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交往。

“攻击行为是一种反社会行为,常见于角色活动中。孩子解决纠纷,达到协调,是一个不断克服自我中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尊重和欣赏他人,学会了包容。”③

启示:鉴于此,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纠纷解决,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合作与分享的发展。诚然,在收集的文献中,很少有解决争端的具体策略。角色扮演是最典型、最有特色、最符合孩子意愿的。它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自由交流的场所和氛围,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与幼儿发生关系。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幼儿容易产生纠纷,纠纷解决能力好的孩子容易被同伴接受,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从而获得友谊,形成健康的人格。相反,冲突解决能力差的孩子容易导致冲突的扩大,甚至会因更具攻击性的行为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对孩子的身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角色游戏反映了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和社会技能,与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密切相关。从角色游戏中研究孩子的纠纷解决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与同伴互动

了解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发展,为“解决幼儿纠纷”提供支持大班幼儿与社会的接触大大扩大,生活经验的积累增多。在游戏中,他们不仅可以反映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物和现象,还可以反映自己从电影、电视、文学作品中听到和看到的,从成年人或同龄人那里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与中小幼儿相比,大幼儿游戏目的性和独立性强,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游戏合作水平好,游戏评价能力强。但随着不同角色的渗透,与标准角色相似度的提高,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对他人的情感倾向和评价也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同伴不仅仅是一种强化,更是一种影响儿童行为发展的社会模式或榜样。”④

“同伴接纳型是对儿童同伴交往水平的总体评价,是社会认知的综合投射。关键的影响因素在于儿童解释社会问题的策略。”⑤

"受欢迎的孩子往往是优秀的社会问题处理者、有效的协调者和他人的支持者."⑥

总结:大部分文献都指出了大班儿童在角色游戏中的“特殊性”,因为他们接触社会更多,生活积累更多,所以与同龄人的交流情节日益丰富,他们在游戏中的冲突也日益突出。

“儿童在冲突解决中使用的策略有四种:第一,降低成本,即当解决方案会导致一方的成本时,会遭到该方的反对。这个时候,如果找到一个减少或者消除努力的方法,就可以让双方都同意;二是补偿,即想办法补偿让步方;第三,相互支持是指双方为了达成统一的意见而各让一半;第四,弥合就是想办法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新选择。”⑦启示:长期以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大班幼儿的交往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儿童的沟通类型、沟通取向、沟通情绪进行了研究。但我要研究的内容有一定的特殊性,即“角色游戏”中儿童的纠纷解决策略。角色扮演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的模仿游戏,有其特殊的意义:角色扮演没有目标,以儿童为主体参与活动。那么就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相当“自主”的交流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研究“大班幼儿纠纷解决策略”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角色扮演对大班幼儿互动的影响因素

"游戏是儿童发展和生存的主要活动."⑧

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大班儿童获得和表达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沟通问题,从而摆脱自我中心的倾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感受。在角色游戏中,当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建立后,经历冲突、协商或磋商的机会也随之出现,使同伴交往摆脱了单线的行为互动,达到了更高的情感互动。他们在游戏中的冲突和协商,无论是指向对象,还是不同的社会观点,都起到了巨大的触发折中主义和平等互惠的作用。

结论:角色扮演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大班儿童在交往中体验和宣泄情感,丰富了交往的类型。

“在角色游戏情景中,儿童的同伴交往策略可以分为十类。其中,发起交际可分为主动邀请、联想、攻击、帮助他人、物质交换、口头协商、提供物质、拒绝等七类;有八种应对策略:合作、结盟、攻击、应对攻击、帮助他人、物质交换、口头谈判和拒绝。”⑨

“角色扮演有助于大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大班的孩子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心理水平,即能够理解和认识人的行动,能够从大人的行动中进行归纳,能够重新组合头脑中已有的人物形象,能够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意见,能够学会理解和互相帮助。角色扮演促进了大班儿童的同伴交流。促进了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行为的发展,强化了儿童的社会角色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角色游戏越深入,孩子在交往中越主动,越能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在游戏中,孩子必须学会妥协和让步,学会协商、轮流、分享、谦让等沟通策略。角色扮演干预有助于推广干预效果,并确保儿童获得新技能,并在培训教室之外的适当场合得到应用。" ⑩

启示:角色扮演对于促进幼儿交往的和谐具有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在讨论和争执中不断总结交流的经验和教训,在自省和相互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同时,角色游戏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再现了日常生活的规则和游戏中的交往过程。所以,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年人的生活,进而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进入社会。因此,“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纠纷解决方法研究”不仅是为了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更是为了引导幼儿“从游戏中来,走向生活。”

第四,纠纷解决在大班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性是指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控制自己行为的心理特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动作模仿,而是喜欢扮演各种游戏角色,反映身边的现实生活并从中获得乐趣,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发展自己的社会性。

但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之间难免会发生各种矛盾和纠纷,比如争抢玩具、争抢角色、加入别人的游戏等。,而且游戏经常出问题。为了让游戏顺利进行,孩子会努力去理解和体会同伴的想法,学会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

总结:在大多数研究者的研究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儿童纠纷解决策略的关注,认为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催化剂之一。

“能力作为一种心理特征,不同于物理现象的特征。它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直接测量。然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通过他成功解决各种问题的活动来展示。所以,通过分析一个人如何解决一个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就可以判断出他能力的大小。”

“同伴纠纷的解决策略直接影响同伴关系的质量,纠纷处理不当与攻击性和同伴拒绝密切相关。”

启示: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就是同伴交往,而同伴交往中会出现很多“冲突”和“纠纷”(由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孩子如何处理这些矛盾纠纷,如何解决目前游戏场景中的问题?儿童直接面对集中的“社会生活”,展现自己的社会经验(成人模仿、同伴干预、老师指导等。)和做事能力。

因此,本研究将立足于“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现状,参考“大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角色游戏的社会性”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针对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纠纷解决方式的观察,了解并分析角色游戏中纠纷产生的原因。为探索和培养孩子解决纠纷的能力提供指导。从而进一步推动游戏的发展,促进大班儿童的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