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阅读我藏好了怎么表演童话剧比较好
童话剧是一种根据童话故事进行改编之后形成剧本,供幼儿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
(一)剧本的选择
(1)小班:故事主题鲜明、生动,内容短小精悍、情节简单,语言简洁、重复句式多,易于幼儿模仿表述。
角色以动物为主,数量以3~5个为宜,故事场景和道具变化少,如《小兔乖乖》《拔萝卜》《小黑鸡和小黄鸡》等。
(2)中班:故事主题突出,内容生活化、较为丰富,情节具有一定的曲折性,有一定的语言描述和场景变化,颜色可以是动物或人物,如《小蝌蚪找妈妈》《小猫钓鱼》《三只蝴蝶》等。
(3)大班:故事主题更多元,内容丰富、有趣,情节曲折起伏、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不确定性。
教师可引导幼儿续编、改编出适合表演的童话剧。如小班读本《小狗的一天》,中班读本《小熊生病了》,大班读本《池塘》《小蛇要走了》等。
故事情节丰富、趣味性强,可扩展的范围较广。教师还可以读本为依托,带领幼儿进行创编童话剧活动,以丰富幼儿的童话剧表演内容。
(二)熟悉剧本
熟悉剧本是童话剧表演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在集体教学的基础上,我班还探索多种途径提高幼儿对童话剧内容的理解,为童话剧表演做好认知、情感上的铺垫。
(1)小班:针对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远远不够,为了使幼儿有更多机会熟悉故事,我们利用班级“每天睡前讲故事”活动时间及午后的10分钟,让幼儿反复听童话故事。
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情节的理解,特别是强化幼儿对故事中固定句式及角色对话部分的理解和模仿。
(2)中班:在幼儿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与幼儿一起讨论剧本的方式,帮助他们进一步梳理剧情发展的脉络,分析故事中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及内在关系。
使幼儿对故事内容及人物性格有一个积极、准确的认识,为幼儿在后续的童话剧表演活动中较好地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积累经验。
针对中班幼儿喜欢表达、善于表达的特点,我们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复述故事,为童话剧表演做语言上的准备。
(3)大班:大班幼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表述、表演能力增强,有了较强的社会性情感需求。童话剧表演活动对大班幼儿的促进作用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替代的。
首先,在幼儿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我们启发幼儿进行创编活动,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例如,在进行分享阅读读本教学的第三阶段时,我们会让幼儿对故事情节进行续编和改编。
其次,我们还利用家园栏以及班级博客引导家长和幼儿***同创编故事,并请家长记录幼儿创编的故事,然后请幼儿将其带到幼儿园,与大家一起分享。
角色是故事的魂,一个成功的角色塑造能使故事变得有血有肉,激活幼儿的心智,发挥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根据幼儿年龄、个性特点及能力水平,我们在角色分配上采取了以下策略:
(1)小班:多数是以教师为主帮助幼儿确定角色。
(2)中班:鼓励幼儿自己选择角色,教师依据实情协助幼儿完成角色的分配。
(3)大班:幼儿可与同伴协商进行角色的分配,教师作为观察者、记录者,对幼儿角色分配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可适时点拨和帮助。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角色分配首要的原则是尊重幼儿的意愿,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前提下,教师作为支持者,帮助幼儿优化角色表演团队人员搭配,使其发挥最佳的教育效能。
通常班里一些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会先承担一些较为复杂的角色。我们可引导幼儿以强带弱、以点带面,促使幼儿之间相互学习。
教师还应意识到此环节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价值,将此过程作为培养幼儿自我决策能力和协商、合作能力的教育契机,这叫适时有效的引导。
实践中,还会出现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例如,在表演《小狗的一天》中,当时剧情里没有兔爸爸,可幼儿们在讨论时认为家里应该有兔爸爸和兔妈妈才是一个真正的家。
于是幼儿们推选了一个男孩当兔爸爸,这样就使得剧情更加丰满、有趣。教师要及时捕捉到幼儿这些鲜活的想法,并给予理解和支持,使幼儿的想法得以实现。
(三)口头语言训练
童话剧的表演离不开语言的支撑,通过对童话剧中讲述语言和角色对话语言的训练,可以加大幼儿对表演活动的兴趣和信心。在此过程中,幼儿会对故事内涵和人物内心活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1)小班:童话剧中语言相对简单,以重复句式为主,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语言模仿。例如,在《苍蝇苍蝇快走开》剧中,角色对话是排比句。
“苍蝇苍蝇快走开,不要落在我的脸上”“苍蝇苍蝇快走开,不要落在我的鼻子上”等。
在《三只蝴蝶》剧中,角色对话是重复句式:“黄蝴蝶的颜色像我,请进来,红蝴蝶、白蝴蝶别进来”“黄蝴蝶的样子像我,请进来,红蝴蝶、白蝴蝶别进来”等。
训练时,教师可采用手偶游戏引导幼儿以角色身份大胆对话、熟悉剧情,这样效果更好。
(2)中班:幼儿语言能力有所提高,训练时我们要求幼儿模仿、掌握剧本中角色的对话,同时,还训练部分幼儿当讲述者讲述故事旁白,尝试与扮演角色的幼儿主动配合完成童话剧表演。
训练时我们降低难度,分段进行练习,还组织幼儿观看大班哥哥姐姐的表演,引导幼儿通过观摩、讨论,激发兴趣、积累经验。
(3)大班:幼儿较好掌握讲述语言、角色对话及合作表演能力基础上,我们还训练幼儿有感情地使用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
幼儿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幼儿在进行童话剧表演时,语言讲述配以相应肢体动作,会使表演活动更具感染力、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也能提高幼儿对故事角色、故事内容的理解,丰富幼儿表演的经验。
例如,在故事《三只蝴蝶》表演活动中,讲到下雨了三只蝴蝶一起飞到黄花跟前说:“黄花姐姐,大雨把我们的翅膀淋湿了,大雨淋得我们发冷了,让我们在你的花叶下避避雨吧”时。
我们会启发幼儿踮起脚尖、伸开双臂学蝴蝶飞来飞去,引导幼儿说话时表现出焦急、请求的神态。
而此时黄花姐姐可将头抬得高高的做出很神气、很傲慢的样子说:“黄蝴蝶的颜色像我,请进来,红蝴蝶、白蝴蝶别进来。”
在开展每个童话剧表演之前,我们都会收集相关的视频,引导幼儿发现角色的动作特点和心理特征。
小蝴蝶翩翩飞舞的样子,大灰狼凶巴巴的形象,小兔子蹦蹦跳跳可爱的样子等,让幼儿在边看、边议、边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模仿、迁移运用,积累用肢体语言表演的经验。
肢体动作也可叫做肢体语言,它和幼儿们的口头语言同样重要,是幼儿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我们还鼓励幼儿根据剧情大胆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以满足幼儿表达、表现的天性。
(四)合作表演
合作表演是童话剧表演活动的最后环节,也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是诸多教育元素的浓缩和提升,需要幼儿合作才能完成。
合作是对教师耐心和智慧的挑战,更是对幼儿多方面能力的一次锻炼和提升。
现在的独生子女参与合作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能力,不会与他人合作活动,表演时只顾自己,不管他人。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如何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出场顺序及站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小班教师在表演场地上做上相应的记号,或用一个小道具做标识,引导幼儿进入表演情景。中班和大班则可利用场景中的道具作为参照物,请幼儿表演时自觉按照参照物提示进行故事表演。
这一做法是将表演的规则和要求物化在环境材料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天区域活动、离园活动时,幼儿们都会主动到表演区选择材料进行合作表演。
通过此阶段的训练,幼儿之间主动发起的合作活动增多了,他们会主动协商、谦让、等待、轮流、提醒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五)童话剧的环境创设
童话剧的环境创设包括表演场地的布置、表演用的道具、背景音乐等。它能烘托故事表演的气氛,营造表演的意境,使表演更加逼真,发挥出更大的教育功能。
每一个童话剧的环境创设是不一样的,而且工作量比较大。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发挥此环节的教育功能呢?
小班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比较弱,因此,童话剧环境创设工作主要靠成人完成。
参与是最好的沟通和培训,我们发动家长参与到环境创设过程中,利用双休日及每天的离园时间,将参与表演活动的这部分幼儿的家长组织起来。
指导他们一起布置场地、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所需道具,如用废旧纸箱做场景中的餐桌、山洞,用牛奶箱缠上纸棍做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