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虎子披萨
鲁兹是意大利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写了一篇自传式的心理学论述,结合了自己的经历和一些心理学观点。在这本生动有趣的小册子里,鲁兹的妈妈擅长做披萨。卢的家境并不富裕,饭桌上经常会出现蔬菜披萨,但时不时在卢茨盘子里的披萨下面,会放上漂亮的腊肉,那是他妈妈偷偷留给他的。鲁兹感慨地回忆道,那薄薄的一片腊肉,让平淡的童年充满了期待和惊喜。
根据这段记忆,鲁兹在自己的餐厅里对顾客进行了一次安静的实验。他在每张比萨饼里藏了一张写有祝福的纸条。几乎所有的顾客都表现出极大的惊讶,没有人质疑这张纸的卫生状况。这种里面有祝福信息的披萨被称为“鲁兹披萨”,成为意大利西餐中的文化盛宴。
通过这个实验,鲁兹证实了心理学的两个理论,即“表层心理学”和“转折点”。所谓“表面心理”,是指个体最初看到的事物或物体的表面现象和最直观的原因,比如上面提到的披萨。而“转折点”指的是意外出现的,能改变表层心理带来的心理感受的东西,也就是培根和小纸条。
品味:意外的收获,哪怕是很小的收获,也能让人感受到巨大的惊喜。但如果提前知道这种收获,绝对不会有什么惊喜。也许,只有意想不到的事,才能让你的心灵喜出望外。
津巴多实验
著名心理学家津巴多曾经做过一个有争议的实验。虽然他最终被迫停止,但这个实验本身就发人深省。
实验如下:津巴多招募了21名本科生作为志愿者体验监狱生活。在实验中,这些人扮演警卫或囚犯。在此之前,这21人都通过了人格测试,被评定为情绪稳定、成熟、遵纪守法。通过扔硬币,10人被送去当俘虏,65438+。这些“囚犯”是在一个星期天早上被逮捕的,戴上手铐,在警察局登记,然后被带到“监狱”。一切都模拟得和真实情况一样,“看守”们也制定了一些规则:“犯人”在吃饭、休息、关灯后必须保持安静;他们必须按时吃饭;互称号码,称呼“警卫”“军官”等等。违反任何规定都将受到惩罚。
这原本是一个游戏,但令人惊讶的是,“守卫”和“囚犯”很快就变得像真的一样了。“看守”认为“犯人”危险,对他们要求严格;“囚犯”们也视“看守”为虐待狂,暗中反抗。过了几天,“犯人”真的组织了一次叛乱,但被“看守”残酷镇压了。从那以后,“看守”们制定了更多的规则来约束“囚犯”,甚至试图折磨他们。
在实验中间,大多数人表现出困惑,是“囚犯”还是“看守”。有一个“守卫”在实验前是个和事佬,不喜欢攻击别人,但在实验的第五天,他居然开始任意惩罚“囚犯”,因为他讨厌这个人。他在日记中坦言:“犯人(416)没有吃这根香肠,所以我决定逼他吃。我让食物顺着他的脸流下来...我为强迫他吃饭感到内疚,但他的不服从会让我更加恼火。”
实验第五天,实验者为了保护大家,不得不完成实验。这个实验让人们感到惊讶,这些非常正常的年轻人可以如此容易地被激发实施虐待狂。说明正常的、健康的、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在“监狱环境”的群体压力下是可以迅速改变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在某些环境下会有一些反常的过激行为。这个未完成的心理学实验后来因为太不人道而被法律禁止,但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另一面。
品味:其实环境总能给人产生不可思议的微妙变化。如果你想快乐和成功,请注意你周围的环境。当环境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改变当然是好的,但是如果改变不了,最好还是远离。
不去想,就不会害怕。
一位心理学家想知道人的心态会对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于是苦思冥想,决定做一个别出心裁的实验。
首先,他让10个人跟着他穿过一个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带领下,10的人都顺利通过。然后,心理学家轻轻地打开了房间里的一盏灯。昏暗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间里的一切,都出了一身冷汗——这房子里有一个大水池,里面有十几条鳄鱼,水池上方还搭了一座狭窄的木桥。没想到他们刚才走在独木桥上!
心理学家接着问:“现在,你们当中谁愿意再走过这座房子?”一片寂静。过了很久,三个勇敢的人站了起来。其中一个走得很小心,比第一次慢了很多;另一个战战兢兢地踏上了小木桥,走到一半时,他甚至趴在桥上爬了过去:第三个刚走了几步,突然摔倒了,再也不敢往前挪半步。
房间里有十盏灯,心理学家打开另外九盏灯。突然亮如白昼。这时,人们刚好看到小木桥下有一张安全网,只是由于网线颜色极浅,刚才没有看到。
"现在,谁想走过这座小木桥?"心理学家问。这一次,五个人迅速上前。
“你为什么不愿意?”心理医生问剩下的两个人。
"这个安全网牢固吗?"两个人异口同声地问。
品味:没有“理解”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恐惧。但是,如果你明白自己身处一个危险的环境,原本不是障碍的“独木桥”足以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即使明确告诉人们安全网确实存在,还是有少数人不愿意轻易冒险。
不去想,自然就不会觉得危险,危险和感觉往往是相伴的。
10公里行程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去10公里外的三个村子。
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子的名字,也不知道距离,只是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开始抱怨:走到一半,有人都快气炸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尽头。有些人甚至坐在路边,拒绝前进。他们走得越远,情绪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子的名字和距离,但是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越有经验的人说,中途,大多数人想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大概走了一半吧”,于是大家都挤过来继续往前走。当我们到达旅程的四分之三时,人们开始感到沮丧和疲惫,旅程似乎还很长。这时有人说:“快到了!”每个人都重新振作起来,从而加快了行进的速度。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庄的名称和距离,而且沿路每一公里都有一个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每个人都有小小的爆笑。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旅途中的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很快就要到达终点。
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当人们在行动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并能不断地将自己的行动与目标进行比较,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速度和距离目标的距离时,人们的行动动机就会得到保持和加强,就能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实现目标。
品味:德川家康说得好:“人的一生就像负重走很长的路,不能急。”走很长一段路的秘诀,其实就是一步一步,有条不紊的往前走。如果你对理想的追求充满荆棘和坎坷,不妨把理想分成小目标,防止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