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游戏总拿“世界末日”当背景?是活着不好吗?

打僵尸,打外星人,打怪物,玩电子游戏一直对世界末日有着特殊的爱好。在许多视戏中,世界末日只是游戏制造商创造特殊世界的借口。这个世界上没有执法者或其他社会制约因素,有的只是对怪物的暴力反叛的一再例行程序。在早期著名的电子游戏(例如1982年生产的“机器人大战2084”)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场景。

在《机器人大战2084》中,一个孤独的英雄必须消灭这个房间里的机器人,以拯救地球上最后的人类家庭。英国设计师Sandy?White于1983年制作的经典3D游戏“?Ant?Attack”更加恐怖和逼真。游戏的场景设置在沙漠之城Anteschel中,该城被墙壁包围。一个人被巨型蚂蚁覆盖。

在这里,一对彼此相爱的男孩和女孩必须避免巨蚁的袭击和炸弹的反击。这是单色极简主义的杰作:一对夫妇在灰色瓦砾之间挣扎求生,空气中弥漫着巨大的巨大蚂蚁声。面对世界末日的悲剧浪漫主义,这款游戏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但是,大多数视频游戏只会呈现出末日怪物:僵尸。历史上的世界末日小说经常反映出写作时期人们的心态。

例如,启示录向基督徒承诺,罗马帝国不应该让他们看不见,因为耶稣基督迟早会复活。自从已故导演乔治·罗梅罗(George?Romero)拍摄他的第一个经典系列以来,僵尸反映了现代人在从非理性的消费主义到流行病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上的普遍焦虑。在电子游戏中,僵尸也扮演着敌人的角色,杀死僵尸时玩家不会有任何良心的感觉。可能游戏总以世界末日为背景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是我们没有发生的,就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