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沙漠
由巴彦高勒镇西行数里便可观赏道闻名天下的乌兰布和沙漠,它在磴口县境内面积达286.6平方公里,乌兰布和沙漠生有干草、花棒、麻黄、锁阳、沙棘、梭梭等多种名贵药材和稀有植物。并有大小湖泊200多处,鸟类繁殖和迁徒地,有白天鹅等一百余种鸟类栖息在湖中。大大小小的湖泊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乌兰布和沙漠之中成为大漠中一大奇观与沙海驼影、大漠落日和生机盎然的沙生植物、田园风光***同构成了大西北粗矿、恢弘、神秘莫测的天然神韵。
1、自然地理
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是华西和西北的接合部,地处我国西北荒漠和半荒漠的前沿地带,地理区域为东经106°09′-106°57′,北纬39°16′-40°57′之间。东北部以河套绿州为界,西部以阿拉善左旗的吉兰泰—图库木公路为界,西北部以狼山为界,东至黄河,南至贺兰山,总面积129,8平方千米,是我国的主要沙漠之一。
2、气候条件
气候终年为西风环流控制,属中温带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102.9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50.3毫米,最小年水降水量公33.3毫米,年均气温7.8℃,绝对最高气温39℃,绝对最低气温-29.6℃,年均蒸发量2258.8毫米,无霜期168天,光照3181小时,太阳辐射150千卡/平方厘米,大于10℃的有效积温?3289.1℃,终年盛行西南风,主要害风为西北风,风势强烈,年均风速4.1m/s,风沙危害为主要自然灾害,但光热资源丰富,发展农业具有潜在优势。
3、地质水文
就大地形来说,属于阿拉善高原之冲积平原,海拔1050m,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断陷盆地,为细沙及粘土状第四之冲积—湖积物所覆盖,其上为冲积、淤积和风积物,多为高低不等3-10米的流动、半固定、固定沙丘、平缓沙地及丘间低地相互交错呈复区分布的地貌类型。黄河自南向北流经磴口县的东南端,磴口绿州的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大体在1048—1053m之间。而乌兰布和沙漠整个地势都低于黄河水面,有引黄灌溉的条件,从而弥补了降雨少,蒸发大,干旱缺水的不利因素。且地下水埋深浅5-8米,浅层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宜于灌溉。据内蒙古河套总局勘测资料,浅层承压、半承压水极为丰富,有100米含水层,总储量为57亿立方米,而且水质良好,是坚持排灌的优质水源。
4、植被组成与区系特征
乌兰布和沙漠的荒漠植被隶属亚非荒漠植物区,亚洲中部区,阿拉善省,东阿拉善洲。阿拉善荒漠省的东界就在乌兰布和沙漠的东缘,也就是亚洲中部荒漠区与草原区的分界线,而且是极为重要的植物地理学分界线。
植物地理成分古老而种类贫乏,以蒙古种,戈壁--蒙古种,戈壁种以及古地中海区系的荒漠成分占主导地位,世界种与与泛北极区系成分十分贫乏。据初步采集与统计,乌兰布和沙漠境内***有种子植物312种,隶属49科169属,戈壁区系成分中一些地方性特有的单种属和寡种属的优势作用十分显著。灌木、半灌木占绝对优势。乌兰布和沙漠植物基本上都是沙生、旱生、盐生类灌木和小灌木组成,这些植物对当地生境有极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5、基础设施
早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沙漠考察曾在磴口设点,并组建巴盟治沙综合试验站,为开展沙漠综合治理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并在全国的沙漠治理与开发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中心自1979年成立以来,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一直从事以林为主的区域生态治理与开发,具有长期工作基础,设施完善,水电林渠路配套,科技人员素质较高,年富力强,观测辅助人员操作熟练,技术全面。1982年起,先后在绿洲外围荒漠区,绿洲边缘区,绿洲林网中心区建立地面气象站3座,观测内容有气温、地温、风速、风向、湿度、蒸发量、降水量、日照时数、大气降尘、太阳辐射。台站仪器配置按国家基层地面站规范执行。部分项目配备自动记录装置。目前有两个站一直连续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建立了具有40多万观测数据的信息数据库。12眼地下水动态监测井。土壤与水分化验室,常规仪器齐全、人员固定、操作技术熟练,对试区内的土壤和水分进行长期分析,积累了大量数据,还具有AST-386,AST-486微机2台,并有专人操作,为建立荒漠生态信息数据库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