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阅读笔记

地理阅读笔记(8篇精选文章)

读完名著,大家对生活或事物一定有很多感悟,所以认真写读书笔记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你真的知道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我为你收集的地理读书笔记,仅供参考。让我们看一看。

地理读书笔记1这是20xx年买的双语版《龙方地理——关于世界的故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买它是因为我想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也因为我想通过这本书学习英语。但是,他和我书柜里的大部分书一样,从来没有被我彻底翻过。可能当时对我来说有点太泛了,吸收不了。可能是因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所以实在提不起兴趣,也可能是因为当时的英语水平实在拿不下这本书。总之,如大家所料,书已经被我放进柜子里了。

最近突然有了很多时间,就想着拿一本基本上比较厚的书来不辜负这难得的时光,于是就看到了这本书。

我拿起来看了几章。感觉对于一个地理男生来说,这是一本普及地理知识的好书,也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书。我需要做好笔记。所以我想做一个跟龙方学地理的系列,包括书上提到的各种常识,还有我自己手绘的地图。

我想,这一轮过后,我至少可以成为一个地理入门玩家。

一、作者简介。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荷兰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作家和历史地理学家。1882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是一位优秀的通俗作家,作品涉及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领域,拥有大量读者。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化普及者和大师级人物。所以他的特点是杂而通俗化,而不是学术化、精确化,受众是普通大众而不是专业人士。这个特点在这本书里更明显。很多读者在查看豆瓣的书评后,发现书中存在技术问题。

但作者毕竟是20世纪初的美国作家,对世界、历史、地理的了解多少受到当时背景的限制。所以我的感觉是把这本书定义为一本通俗的地理读本,按照龙方的思路去构建一个基本的地理框架,忽略一些细节。顺便学一点地理英语。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足够了。

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每天更新一篇读书笔记,从第八章希腊开始。

之所以从第八章开始讲,是因为前面几章都是在重复初中和高中的一些地理和物理知识,有些比较枯燥,所以他就从第八章开始讲一个国家,比较吸引我。如果你有兴趣,也许你会在看完整本书之后,再回头看前几本书,以获得一个完整的头脑。

最后,这本书的翻译,正如大多数人批评的那样,完全是直译。所以直接看中文版的话,基本上就走神了。最好的阅读方法是读英文版,用中文版作为翻译,寻找词义。还好这个版本比较适合我的阅读方式。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几种国家吗?他们有什么样的习俗?我们不能一起环游世界,但我们可以从《希利尔论世界地理》这本书里了解到精彩的世界地理。

这本书很好看,枯燥的地名、河山都融入了有趣的旅行故事,让我爱不释手。希利尔说:“欧洲就像一个小婆婆。她有一个大脑袋,一个骆驼背,一条能把足球踢到海里的长腿。”我笑了,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看着世界地图。正如书中继续描述的:“老妇人的头是西班牙,她的帽子是葡萄牙,比利牛斯山脉是她的衣领,法国在她的衣领下,她的长脚是意大利。”生动的比喻让我把这些地名和地点牢牢地记在脑子里,让我把它们想象成栩栩如生的童话。

这本书不仅描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还讲述了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介绍了许多宏伟的建筑。我一直以为美国的白宫是一座白色的宫殿,但是希利尔告诉我们,白宫原本是一座灰色的建筑。1814年,美国和英国发生战争,白宫被烧毁。后来,它被涂成白色,以掩盖烧焦的痕迹。原来一个简单的名字包含了这么多的历史背景。而火山喷发形成的巨堤也是令人叹为观止,让我赞叹连连。好想去爱尔兰看看滚滚的“巨人之路”!

看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了解了七大洲四大洋,华盛顿纪念碑、比萨斜塔、罗马斗兽场等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让我了解了北极光、肯塔基猛犸洞、尼亚加拉瀑布等壮观的自然景观,仿佛身临其境。我也明白,地球在古代是一个大火球,然后冷却后逐渐萎缩,出现了山川河流,有时还会因为地下移动的岩石剧烈碰撞而发生地震。我暗暗下定决心,现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将来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去环游世界,去探索无尽的奥秘,去体验旅途中的无穷乐趣。

地理读书笔记3在这20天的在职学习和上课中,我仔细阅读和分析了《七年级地理教材(湘教版)》的内容,我深有感触:

1,七年级地理(湘教版)对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有两节公共课,所以我在备课前认真阅读了这本教材。教材有两个特点:一是图多字少。这个设计突出了地理的学习特点。如果让学生提前预习这本教材,就必须阅读大量的图片,这样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但是要掌握和理解更多的书面材料并不容易,需要学生在课后去找。对于自我意识高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但对于自我意识低的学生来说,可能更容易偷懒。对于老师来说,教材图片多是一个优势,可以让老师在课堂上有更大的自由和发挥,开阔思路。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看图来掌握知识点,不需要准备更多的图片,对运用图片大有裨益。但是,文字资料很多。为了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自己准备更多的知识和书面材料,以满足课程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所以我们的在职教师在“同课异构班”的公开课上,他们上课的内容和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异。每个人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需求备课,表现出不同的思路和教学方法。

2.课外活动难度较大,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比如教材第74页的活动第二题,题目是这样的:“看图4-11,北半球同一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哪里气温高?能简单说明原因吗?”学生阅读地图,阅读北半球同一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份哪里温度高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可以用等温线来判断,但是不太好解释原因。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很多内容和学科都没有学过,而地学的内容跨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点,学生很难掌握和理解。这个活动题和高二物理的知识有关,但是我们不可能在地理课上详细讲解。所以学生很难解释原因,老师也只能简单解释。最好结合冬夏游泳的感受来分析,这样学生听起来可能更容易理解。不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在这里也是合理的。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加好奇和好奇。这个题目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通过这次对湘教版教材的阅读和分析,我觉得我以后有必要多阅读其他版本的教材,了解不同教材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地理读书笔记4对于迈克·克朗写的《文化地理》这本书,我最近刚看,有些问题我没有急着看,但有些问题我印象很深。下面笔者就来评论一下,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1.地理景观和文化

地理景观既是文化的产物,也是不同时期文化的再生。地理景观作为一种相对客观的存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记录事物的各种变化,并以此作为本文中的“历史重写”,展现地域文化的演变过程;但是,新的文化现象或过程往往是通过各种地理景观的变化呈现给人们的。比如封建农耕制度,在开放农耕制度的地理景观上留下痕迹,记载了人们用牛拉犁进行耕作,反映了当时的农耕文明。

2.文化的力量和排他性

这本书里提到,中世纪的上层阶级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维护自己特有的狩猎权,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来约束他人的行为,禁止他人侵犯自己的领地,充分维护自己的财产权。这个上流社会的特点是排外。

在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对人的制约也非常明显。尤其是秦始皇时期,嬴政为了巩固政权,下令焚书坑儒。我们知道,儒家一直强调“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儒家在封建社会是占统治地位的正统也不无道理。历代统治者都希望以文化的形式操纵人们的思想,然后约束他们的行为,永远臣服于自己,以保证自己权力的永恒。

所以文化和政治权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常听到“地缘政治”这个词,指的是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理形态,对世界或地区的战略形态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进行分析和预测。比如一些国家迁都一个地区,往往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每个国家也会通过一定的符号树立国家形象,实现政治利益。

3.缺乏局部性

对于地域,人们并不是简单地给自己画一个局部的范围。人们总是通过一种地域意识来定义自己,因为每个地方都代表了一整套文化。比如中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的聚居地,他们有自己的文化,包括语言、衣食住行等等。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或依恋。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这种地域性被破坏,人们的归属感逐渐减弱。目前,追求效率和控制、快餐和郊区发展所带来的压力导致了带有冰冷理性主义的现代景观的形成,但人们的情感被否定,道德被忽视,个人对其生存环境的责任被降低到最低限度。

现代社会有一个普遍现象:同一个公寓,邻居之间互不认识,互不往来,人与人之间很冷漠,互不关心,这是很正常的。用书中的话说,“公寓景观”或非本土景观提高了存在的表象功能,意味着人们没有归属感,所以对环境漠不关心”,而地域文化是凝聚人的重要媒介,比如* * *相同的语言、风俗、行为、思维习惯总能给人以归属感。

作者认为,人性的冷漠与社会过度理性化的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科学要求人们总是从外部分析事物,感受事物,而不是从内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没有时间进行感性的思考,无法激发人的内心感受,所以不会有独特的地域感受,会使人物欲横流,唯利是图。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往是有一定目的的。而一个地区不仅仅是某些事实的集合,它还包含了其他的东西,比如地方的特殊精神,所以缺乏地方性真的很可悲。

4.全球化中的文化

全球化的形势给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随着交通方式的不断创新、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进步、消费需求的增加、大众传媒的兴起、世界之间联系的日益紧密,各国文化的交融成为普遍现象,开始从本土化走向全球化;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冲击了一些地方文化。比如工艺产品的机械化大规模生产,使得一些手工艺品失去了原有的价值,甚至濒临灭绝。但笔者认为,无论哪种影响占主导地位,文化全球化的趋势都是必然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地理读书笔记5我从教12年。除了课本和地图集,还有地理书的填充地图集。这次去顺德在岗位上学习,发现这里的地理图集教材(湘教版)很特别。它把地图集和填充地图集合二为一,让我觉得很新鲜。因此,我仔细阅读了地理地图集。

1.《地理地图集》的封面和底页采用与教材相同的光面纸设计。以前包括现在,地理地图集的封面和底页都是纯纸质的,学生看多了,容易摔坏,不方便携带和保管。《地理地图集》(湘教版)使用的材料非常周到,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翻书的机会,还让学生保留完整的书本,哪怕是滴在封面上。这样的设计和处理很漂亮,很实用,真的很好!

2.地理地图集和地理填充地图集的结合,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益。

(1)有利于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地理地图集和地理填充地图集是学生学习地理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工具。它们被分成两本独立的书。有的同学可能是嫌麻烦,在做地理填图集的时候不想翻书。所以有些内容可能掌握不好。但是,湘教版的地理图集和地理填充图集都是一个。做相关题目的时候可以直接找相应的图片或者地图,这样会缓解这些学生学习的惰性和方便性。在做练习的同时,他们会发现和读图,读图能力会得到很好的提高。

(2)携带方便。在学生的书包里,书越少越好。进入初中后,学生的科目突然多了起来,每一科都有大量的资料和习题。如果我们这个学科有三四本书,学生的负担会增加,可能会出现书丢了或者忘了的情况。湘教版有教材和地理图集(含填充作业)。这样安排很好,学生上课很容易翻书。真的很好!

地理阅读笔记6“从有效性的角度审视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1,有效提问要在学生近期开发区引发。比如在水循环的教学中,提出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的问题是没有价值的。如果换个视角,可以是另一番景象(1)。李白的诗《你看不到,黄河之水是如何移出天界,进入海洋,一去不复返》从地理科学的角度看是否正确?(2)长江水参与了怎样的水循环?三峡大坝在水循环中改变了哪些环节?

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激发学生想问,引导学生问。注重倾听,把学生的提问变成学习资源。

2.触摸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在乎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次旅行,终点就是一个三维目标。老师知识渊博,聪明,善于发现意想不到的风景。让你的团队和你一起享受一次充满激情、快乐、体验、收获的旅程,顺利到达三维目的地。

如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的寻宝游戏,以及我军进攻路线的选择。

4.合作探究的问题有适度的思考内容,这是有效探究的关键。设置情境,在有趣的情境中事半功倍地思考和讨论问题。比如世界上不需要探究人种,只需要人种类型、分布、差异等现成的知识。有必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如为世界不同种族的杰出代表提供背景材料,讨论种族的优劣;提供种族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背景资料,探讨种族与地理环境。

5、寻找失落的情绪

对学生充满希望,相信每个人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助力成功。

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播生活理念。比如关于环境问题的漫画,幽默、辛辣、生动,充满情感因素,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学习环保之后,可以针对某个环保问题创作漫画。)

合理评价,善待学生的错误。

地理阅读笔记7南亚

自然地理特征

经纬度:0-35° n60°e-95° e(23° 26° n,80 e主体)

1,三个地形区域

北:喜马拉雅山;中部: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2.三条大河

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3.三种主要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雨季:6-9月,西南风盛行;旱季:10-2月,盛行东南风;炎热季节:3-5月,东南风盛行。

特点:

1,全年高温干旱雨季明显。

2.西南季风的不稳定导致严重的旱涝灾害。

3.65438+10月6月气温高于同纬度。

4.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热带沙漠气候:

西北(热带沙漠);热带雨林气候:

印度

一、农业概况

印度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是世界第三大粮食生产国。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奶生产国。印度是主要的产棉国和产麻国。

农业生产条件的优劣:有利条件:

自然:季风气候,雨热同时;地势平坦;肥沃的土壤;水源充足,灌溉方便;社会:耕地面积世界第二;人口密集,精耕细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缺点:

频繁的水旱灾害和巨大的人口压力。

第二,工业形势

铁矿、煤、锰矿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主要工业部门包括纺织、钢铁、采矿、机械等。近年来,电子工业、核能、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布局和区位优势

优势

1,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

2、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3.注重培养科技人才。

4.讲英语的科技人员数量仅次于美国。

处于不利地位的

1,严重旱涝灾害

2.巨大的人口压力

3.劳动力素质整体水平低。

4.种姓制度造成了巨大的贫富差距。

5.种族冲突导致社会不稳定。

地理读书笔记8《中国文化地理概要》:本书通过中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运用案例和图表,简要介绍了中国文化及其地域差异。材料取自地理、景观、规划和房地产研究生班的教学计划。可以选作上述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以选作政府管理领域和国内外人士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的读物...

看了《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这本书是别人推荐购买的,是第三版。修改后,很多地方的内容,尤其是建筑部分,增加了很多。这本书充满了例子和引文。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地理教学书籍,它的出发点和角度都很吸引人。对于不熟悉文化和地理的人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好的读物。当然,如果你是研究型学者,这本书在学术理论深度上是不足的。特别是对文化地理现象背后深刻的人文原因的分析略显不足。这本书虽然标榜是教学用书,但个人认为是新入门读物,如何做社科通读可能更有市场...

《中国文化地理的回顾》是一本非常简洁、概括、点对点的读本,通过对中国文化在时间、空间、精神、物质等各个方面的比较,给我们一个非常直观的概念,通过语言、文字、姓氏、服饰、建筑、园林、绘画、音乐、戏曲、饮食等各种载体,从形象、抽象上反映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现代化和科技并不相悖,反而有辅助和促进的作用。只有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才能分清哪些措施是正确的,哪些外来文化对我们是有益的,才能用批判的、辩证的眼光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通过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之前的选择,同时也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多的崇敬和敬佩。本来我更多的是按照内心的指引来选择阅读的范围。和这本书对比之后,我确定我的方向没有错。我喜欢中国传统的许多方面,如服装、建筑、园林、戏曲、中国画等。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沉迷于古建筑和园林,通过阅读大量相关书籍发现了很多原创的东西,甚至觉得自己要向建筑这方面发展;还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地方戏,京剧脸谱,唱戏,丑八怪,秦腔,梆子,越剧,昆曲等等。,每个周末都投入到学习中;有一段时间,我对汉字的起源和传承产生了兴趣。总之,这几个阶段的学习和兴趣让我一次又一次地领略到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同时也看到了它的一些局限性,通过哲学读者的分析可以正确对待。但更应该明确的是,我们应该对自由的文化有敬畏之心,这是无数先贤和人民的结晶。作为他们的接班人,怎么能忘记和鄙视呢?全面了解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文化,每一部分都可以深入挖掘和思考,这必将给我们的灵魂和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