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的孩子怎么教育三岁?
一、孩子任性形成的原因
1.在一定条件下,孩子的任性行为是父母过度宽容和溺爱的结果。
往往是在父母的宽容和纵容下慢慢形成的。但是,不恰当的爱和宽松的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对衣食住行的要求,缺乏一定的生活作息和行为准则,是孩子任性的温床。
2.因为自制力差,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思维片面僵化。有些家长用训斥、打骂、咒骂等粗暴的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求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用固执来抵制粗暴,发泄不满,甚至鼓励孩子的任性行为。
3.孩子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有的父母感到无奈,就放任孩子随波逐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任性。
第二,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抵抗期”
在对待孩子的任性时,充分了解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3-4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这期间,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想摆脱大人的束缚。有时候好像是故意跟大人“闹独立”,总想摆脱大人的束缚。有时候好像是故意和家长老师作对。你让他做的他拒绝做,你不让他做的他也拒绝做。往往这种情况会持续到4-5岁,孩子往往会表现出不听话的特点。大人们在提出某些要求时,往往会说“我不愿意”或者“别管你了”。如果大人干预,孩子很容易变得非常暴躁。孩子的独立倾向往往被大人视为不听话。其实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独立人格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这时,如果你去干涉或责骂孩子,孩子可能会暂时变得听话,但同时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受到伤害,独立性的发展也会停滞。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关注孩子的逆反心理,同时满足和鼓励孩子合理的行为和要求;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要适当引导,避免采取强硬措施。其实孩子有点“不听话”并不是一件坏事。往往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有主见,适应环境能力强,心理发展健康。而一个特别听从大人安排的孩子,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第三,正确冷静对待孩子的任性行为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要注意对孩子采取正面教育。
(1)转移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新事物吸引,要善于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别人身上引开。
抓牢其他新奇有趣的东西或事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后,很快就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快。比如在玩具商城,小朋友必须买一个100元的变形金刚,家里已经有很多类似的玩具了。这时候家长不要直接回答买不买,而是引导孩子:“前面还有更有趣的东西,我们去看看吧。”孩子普遍认为商店里有更好的东西,让家长带着孩子边走边看边讲解,孩子会很容易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
(2)提前提示
父母掌握了孩子任性行为的规律后,要提前采取“约法三章”的方法进行预防。
任性的攻击。比如我每次带孩子上街,路过一家小店,总会哭着去买冰淇淋。我应该在上街前告诉我的孩子:“我今天路过小店,可以不带你出去吃冰淇淋。”
(3)冷处理
当孩子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时,大人可以暂时不理会。
创造一个没有人能帮助你孩子的环境。不要表现出你的爱、怜悯或迁就,更不用说同他讨价还价。没人管的时候,孩子自己也会觉得无聊,做出让步。事后,家长简单认真地给孩子解释为什么做不到,用“我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鼓励他。
(4)挑战性方法
利用孩子的攻击性心理,激发孩子克服任性的自信心。孩子们每餐都吃东西
吃完饭,他们习惯了不擦嘴,任性地说:“我不喜欢擦。”父母可以说:“你不是说你长得像白雪公主吗?我觉得白雪公主比你干净。”
(5)适当的惩罚
对于幼儿来说,单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的惩罚也是很有效的。
教育手段。如果孩子故意不吃早餐,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是把饭后的食物全部收起来。在孩子饿的时候,告诉他,饿是早上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后就会按时吃饭。
一般来说,一旦孩子的任性行为出现,不必过于紧张。重要的是引导。千万不要时不时的关注教育,时不时的放松教学,根据大人的情绪来决定教育态度。不要容忍孩子的任性行为,不允许的行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让孩子有信心可以接触到,容易被孩子接受。这种明辨是非的观念会让孩子觉得大人的教育态度是坚定的。孩子“我独占”、“我支配”、“服从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会随着良好环境和教育的熏陶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