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对教学游戏的兴趣

1.在游戏中,孩子享受成功,经历挫折,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和能力。

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们从一开始就热衷于玩各种游戏,如过家家、搭积木、拼图、找朋友、捉迷藏等。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知识的获取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没有指导,孩子会模仿别人的言语、表情、行为和动作。儿童在模仿母亲的过程中理解亲属关系;在模仿电话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电话的用途,学会了使用电话,会使用礼貌用语;使他们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和能力。孩子通过参与游戏活动,逐渐学会友好地与人相处,协调人际关系。

1.1通过多种形式为激发孩子对游戏活动的兴趣提供了条件。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建立起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的关系。这种合作关系使孩子能够学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和游戏角色。在游戏中,孩子享受成功,经历挫折,满足情感交流,尝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身心和谐发展。

1.1.1教师利用孩子贪玩的特点,通过各种形式获得孩子的好感,满足孩子正当的愿望,从而达到变好玩为会玩、想玩、会玩的目的。比如给小班的孩子提供纸团。他们先学会自己玩,然后和好朋友一起玩,然后集体玩,从自我探索到合作创新,然后集体尝试。这样,孩子会进一步将好奇心转化为乐趣,享受游戏,会产生一种极大的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的积累就是产生游戏兴趣的动力。

1.1.2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走路、跑步的体育游戏,不仅仅是为了锻炼筋骨;让孩子唱歌跳舞的音乐游戏活动不仅仅是艺术熏陶。这些活跃的游戏不仅培养了孩子活泼、勇敢、坚强、有爱心的性格,还有助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和大脑发育;各种转角游戏让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一边模仿一边练习,既满足了好奇心又增加了主动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提高孩子的综合感官能力。

1.2在操作和交流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1.2.1我们的角落游戏是开放的,内容丰富。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自己的游戏模式和游戏伙伴,决定游戏过程。在游戏活动中,孩子是游戏的主人,自愿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所以情绪高涨,思维积极。同时,在游戏中,幼儿相互咨询、合作,积极探索、尝试解决问题,使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角落游戏中,每个孩子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关注同伴的言行,通过与同伴的协商合作,建立正确的交流方式。儿童医院:当你成为外科医生时,我将成为内科医生,我将成为病人,我将成为药剂师...这样,儿童的自我中心意识得到了提高,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同时,孩子们在活动中也可以有很多创意:一个“化妆师”在打扮他的顾客,一会儿把围巾系在脖子上,一会儿把漂亮的蝴蝶结系在腰上,一会儿把新娘的面纱系在头发上,积极思考把他的顾客打扮得最美。这样,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往往在操作和交流中得到很好的培养,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1.2.2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当好“导演”,珍惜孩子愿意锻炼的美好感情,热情地指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尽可能像“孩子的脑袋”一样参与他们的活动,* * *分享成功的喜悦,耐心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总结失败的教训。比如在中班和孩子一起玩“蚂蚁搬家”的体育游戏,孩子在认知发展上存在个体差异,使得孩子的学习形式、学习速度、认知都不一样。教师不仅要做他们的“引路人”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还要鼓励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动脑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老师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机会。

2.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中,有运动量大的活动,也有运动量小的活动。有全身操,也有局部操,很多游戏都是在户外进行的。孩子可以接触阳光,呼吸新鲜空气,血液循环,新陈代谢,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都可以得到加强。

2.1教师在游戏中启发和引导孩子:孩子喜欢独自玩耍,喜欢自由陪伴,不需要也不希望大人过多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不需要或者不喜欢和老师玩游戏。因为孩子年龄小,经验不足,玩游戏的技巧相对欠缺,老师的参与往往会让游戏更加多变,剧情更加深入。前提是老师和幼儿平等地玩游戏——“成为孩子”,* * *享受快乐;老师的童心和爱玩会让孩子感到亲切、自然、和谐,从而为游戏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氛围。要把握好时机和尺度,以儿童游戏的乐趣为基础,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2游戏能有效促进儿童体、智、德、美有机发展。在我的班上,孩子们喜欢一个人把纸团扔在头上,或者扔给他们喜欢的孩子。几个小朋友喜欢凑在一起,把纸团扔进老师准备的大篮子里。儿童游戏的玩具都是天然材料和半成品,如废报纸、罐头、球、积木、羊毛、纸杯、矿泉水瓶等。这些材料价廉物美,很多都不花一分钱。因为没有固定的形式,不具体表现一个物体,孩子们在玩游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随意用材料创造自己的想象力。如:用一小块碎木头当小手枪,玩枪战游戏;用废纸做一个“纸团”扔出去;用易拉罐做一个引体向上的推车,用毛线做一个“转绳”。有些儿童游戏不需要玩具,如“推腿”、“单腿跳”、“捉迷藏”、“背着人”、“木偶人”等。,都是孩子徒手用四肢玩的。

游戏本身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题活动的基本特征。在日常游戏中注意改善游戏氛围,在教学中运用以玩具、现代游戏、民间游戏为特征的策略体系不断发展完善。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主动性;

3.在游戏活动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幼儿园一天的活动中,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因为自信就像一种催化剂,可以调动人的潜能,使人持之以恒,努力工作,最终取得成功。

3.1首先,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大部分游戏活动都是以小团体为主,可以缩短老师和孩子心灵的距离,让他们感到亲密和信任。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关心孩子的参与兴趣和情绪状态,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个鼓励的微笑和手势,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鼓励、欣赏和肯定;还可以发送提醒、警告、停车信号;或者用语言和优美的示范动作来激发孩子对游戏的兴趣,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认可。

3.2其次,让孩子认识自己,增强挑战的信心,让孩子有机会成功。孩子玩游戏的动机是“我想玩”和“我想学”,而不是“我想玩”和“我想学”。因此,他们的身心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而不是无聊、厌烦、无所事事等消极状态。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活动的材料、伙伴、方式和方法,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我们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具体的游戏活动为载体,让游戏活动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起点,关注幼儿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自主选择活动的过程,适当放松或拓展学习主题,让幼儿在挑战中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增强信心,合理把握成功的机会;在与伙伴的竞争或合作中,正确培养他们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快乐学习中获得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