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第一,利用儿歌,让孩子愿意自己动手做事。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能力本来就弱。再加上家里什么都是别人替他们做,他们就失去了很多做事的机会。孩子也养成了一种习惯,根本不愿意做事。每次上完厕所,很多孩子都会喊:“老师,老师,帮我提裤子。”尤其是午睡后起床的时候,我喊着“老师,老师帮我穿衣服。”“老师,老师帮我穿上鞋子”...有的孩子本来可以动手的,但是听到别的孩子又在叫,就不想动手了,就坐在床上等老师来帮他。但是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边读书边做事,我们就利用了这个特点。为了让孩子愿意自己动手做事,我们编了一些好听的童谣。上完厕所后,我们教孩子读“毛衣卷起来,秋衣塞裤子里,塞前面,塞后面,塞左边,塞右边,小裤子提到,毛衣自己放下。”比如穿衣时,我们先让孩子了解领子、袖子、裙子,然后教他们穿衣:衣服的背面正对着自己,双手抓住领子,喊“有风了!”把衣服扔到身后,穿在身上;然后继续说,继续做:“我不怕风,露出小脑袋,把手伸进袖子里。”孩子们喊着,笑着,手里拿着衣服做着,非常开心。我们让孩子在提裤子、洗手、吃饭、脱衣服、穿衣服、穿鞋的时候开心地读童谣。经过一个月的练习,大部分孩子都很乐意自己动手做事,也学会了很多技能。

第二,利用各种游戏,让孩子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们设计各种游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在角落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喂养小动物”,让孩子们不仅可以锻炼小肌肉的发育,还可以学习如何使用勺子。我们还设计了“芭比时装秀”,让孩子们在给芭比换衣服的时候学会如何穿衣和系扣子。当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分不清左右鞋的时候,我们就开展了“给宝宝鞋找朋友”的活动,帮助孩子掌握如何分辨左右鞋。在亲子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个亲子游戏“我给父母系围巾”,孩子和父母一起在玩耍中学习如何系围巾。总之,我们设计了很多有趣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操作中获得生活体验,锻炼生活能力。

三、利用一日活动,让孩子练习生活技能。

为了让孩子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我们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的方法。比如你可以把自己的东西放在花园里,早上喝牛奶,放吸管,流鼻涕的时候拿纸巾清理,中午自己吃完饭和菜...所有的环节和活动都在这个“家”的场景中进行,有不同形式的游戏,让孩子参与和练习,从而多维立体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四、家庭* * *教育,实现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伙伴。家庭应该交流信息,交换意见,确定教育战略,协调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老师和家长加强日常联系,达成共同目标。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希望家长在家里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的条件,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孩子一些教学技巧。在家庭联系栏里,我们定期向家长宣传生活活动的指导要点,也向家长介绍一些常识,比如“如何教孩子自己穿衣脱衣服”。我们还把每月的训练目标写在家里联系栏里,解释内容让家长理解。家长们阐明了这项活动的意义。在家里,他们不仅督促孩子,还教孩子一些掌握技能的窍门。他们经常与老师讨论教育方法,谈论他们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我们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总之,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是很有必要的,孩子在照顾自己的过程中会获得很多快乐。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家庭幼儿园和社会都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如果能在家和幼儿园一天的活动中,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造一个锻炼的环境,探索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是可以期待的。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然是有好处的,所以我觉得幼儿园和家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