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穷人和富人的儿子在电视上互换身份好吗?

《变形记》是湖南卫视继《超级女声》之后运营的又一档大型人生角色互换节目。无论形式如何翻新成所谓的“纪录片加真人秀”,依然被冠之以“新生态纪录片”。这些只是“超女”娱乐狂潮的延续,只是为了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增加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对于公众来说,要理解电视台运营的商业意义,不要把社会道德意识和公益的教育意义混为一谈,否则就是一厢情愿。

《超级女声》刚开始的时候,舆论一度大唱赞歌,甚至高调到“民主”的程度。大众可以对《变形记》冷眼评判,也可以热情参与,但不能用道德的颜料去画。短短7天,不同社会背景的人就能交换人生?无论是城里的卫城去乡下领略贫穷的艰辛,还是乡下去城里享受富裕的生活,少年们心里都清楚,这充其量只是一场游戏,一场冒险,一周后又会回到原来的生活。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富人的孩子还是回到城市享受现代都市生活。

突出7天后潍城的变化,对农村的“父母”低头感恩,夸大高占喜对城市生活的适应,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原本的真实生活本质上并没有改变,电视台也懒得在完成一个节目后再跟进这两个少年的生活。对于电视台来说,需要的是卫城式突变带来的宣传效应,吸引更多人尝试“换命”的好奇和刺激。

不知道这次的《变形记》会不会像《超女》一样火,但总让人有点担心。这次是儿子互换。下次会是妈妈互换,爸爸互换甚至夫妻互换吗?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变形记》是今年6月湖南卫视正午资讯栏目播出的《我是我儿子的儿子》的前身。影片记录了一个家庭中一对父子的故事,通过一周的角色互换,体验彼此的生活,最终达到相互理解。问题是,人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都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社会角色的错位会导致伦理纠纷。提高收视率不能打破家庭伦理道德的底线。由此,这种“蜕变”的社会意义就更让人不敢恭维了。

如果说《超级女声》刺激了青少年一夜成名的奢望,那么《变形记》则点燃了大众对临时舞蹈学院的渴望。但作为一个社会,人们有固定的生活轨迹和自己的生存空间,很多人参与到“蜕变”中,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秩序就会被打乱。短短7天,无论是家庭还是相关的社会关系,都会处于一种混乱重组的状态。即使“生命的交换”是自愿的,浪费的社会成本谁来买单?媒体作为耳目的喉舌,无权滥用社会秩序,也没有为了挥发个性而影响社会和他人的自由。所以在策划《变形记》这样的节目之前,不知道主办方和运营方是否经过了认真的评估和论证?

看商业《变形记》能不能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