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角色扮演的特点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角色扮演是3至6岁儿童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戏。小班的孩子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他们不断模仿成年人的行为。而小班幼儿的特点是年龄小,随意性大,生活经验不足,刚接触游戏,角色扮演能力差,游戏水平低。
缺乏角色意识,对游戏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比如夏雨溪,在一家娃娃小餐馆做店员。当顾客来买东西时,她会问他们需要什么食物,并给他们零钱。当顾客离开时,她喊道,谁会买烤肉串?很便宜。过一会儿,她烤串没有顾客,或者没有顾客的时候,她转身就走。
夏雨溪去烘焙店帮忙。在老师的提醒下,她离开了烘焙店,回到了小餐馆。从游戏中可以看出,孩子的角色意识不强,无法坚持游戏,容易被其他游戏吸引,无法很好地坚守岗位。
游戏语言交流较少。因为小班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孩子的游戏大多是平行游戏。孩子经常一个人操作材料,比如抱娃娃,喂娃娃,但是一起玩的时候也会专心做自己的游戏。有的时候,有些话是围绕模仿素材展开的,比如:陈宣汉拿着奶瓶说“让宝宝喝牛奶吧”,然后自己玩游戏。
游戏的动作是重复的,简单的。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小手的肌肉发育不够完善,喜欢重复动作。所以小班的孩子做动作,大部分都是简单的动作重复,但是感兴趣的人也会有一系列的动作,比如:娃娃哭了,会拿起娃娃,冲奶粉,喂牛奶等等。
当角色发生冲突时,老师要及时调整,使游戏有序进行。比如玩偶之家游戏,客人去主人家做客,主人家不让进。这时老师以老奶奶的身份加入游戏,要求主持人解释为什么不让他进去。原来娃娃屋客人太多,坐不下,客人说我一会儿再来。于是冲突平息,比赛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