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瘾网络游戏设计的心理因素
为了更好地适应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人类已经被开发出一套实现目标的自动脑力工作模式,诱人的逐步升级目标,加上积极的即时反馈,这让我们想不再谈论手机。人类的本能非常在意得到对我行为的及时反馈。这个时代,好评和小红点就是这个时代的可卡因,奖励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让我们在网络上欲罢不能。
影响我们上网的第三个因素是毫不费力的进步。互联网上的app,微信上的小程序等。都有一个* * *特点,就是客户觉得操作越简单越好,越容易得到东西,以至于我们现在稍微复杂的操作都会变得不耐烦,很容易选择放弃。比起现实中的各种障碍,游戏中的目标完成起来要容易得多,所以在网上很容易搞定。
另一个是未完成的张力。有一种心理现象叫蔡甘尼克效应。未完成的经历比完成的经历更占据我们的头脑。这个特性用在游戏设计中,不断设定新的目标。当你还没有发挥到这个水平的时候,你会感到紧张,就像一个钩子。
最后一个是引人入胜的社交,无论是社交还是网络互动。他们之所以让我们欲罢不能,是因为我们在社交平台上有着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压力。如果有人给你发信息,你不及时回复,也会让你觉得意犹未尽,担心对方怎么看你。有一种心理焦虑恐惧症叫思念。我们会担心不及时查看手机短信或者别人的信息更新会错过什么,形成一种对错过的焦虑和恐惧,以至于会时不时的查看短信。
因此,我们应该提倡严格限制屏幕使用时间和不同年龄段使用的差异。两岁以下的孩子应避免看电视、IPAD或手机,因为此时大脑发育迅速,与人交往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周末每天1小时内使用,不建议学生周一到周五使用,每次不超过半小时;青少年如果按时完成作业,周一至周五可以使用半小时,周末每天使用时间应限制在2小时以内,每次不超过半小时。
第二:克制杂念,学习时手机不能在视线内。第三,改变吸引人和容易上瘾的环境:只在客厅玩手机,有些人会对环境上瘾,而远离上瘾行为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远离那个环境。所以可以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网络的时间和地点。手机要求充电的地方只能是客厅。我们应该在集中的时间段使用手机,并鼓励孩子使用西红柿来保持时间。那么父母也是一样。在家里,学习或工作时,手机不在视线范围内,手机静音模式设置为飞行模式,最好放在孩子很难或拿不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