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教育公开课的思考

家庭教育公开课反思1中小学生现阶段的主要人生任务是认为学业最重要,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存在的意义就像战场上的后勤保障部队。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足见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生活的重要性。

作为父母,尤其是80后这一代特殊的父母,我们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经历是丰富而不寻常的。这也导致我们总是基于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认知来教导孩子,却不知道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育水平,不同的信息开放程度对孩子成功的影响,在我们这个时代远非可比。最近Tik Tok是不是经常刷我们说的80年代的游戏,玩具,绘本之类的?不好意思,你家孩子把它们刷到被窝里,评论说“好土”。然后我打开APP,玩我的世界。至少在他们心里,这个时候玩这个游戏是开心的。所以,请把作业和课留给老师和学校。你所能做的就是和你的孩子,和这个世界一起成长!我们能做什么?共同成长,监督引导:既然孩子目前处于学习阶段,没有能力去改变世界,那就尽量陪着孩子去迎合世界的发展,而不是去阻挡它!当你要被社会淘汰的时候,你还能给孩子带来什么,物质上的东西?钱?教会他们如何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顽强生存。学习是血液,强大的人格是血肉,完整正确的三观是大脑。当然,高级认知和社会信息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利有弊。要发挥好监督、过滤、筛选的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孩子学习成绩没那么好怎么办?前提是孩子足够努力!如果有能力教,可以家教或者有经济实力送课外辅导班。你还能做什么?!这是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最重要的影响。但我会问他,你够努力了吗?你知道请私教是要花钱和时间的吗?你知道如果你学习失败了,将来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也许你需要一项专业技能来谋生。虽然这个世界已经关上了你学习的大门,但我还是要花钱来填补这个窗口...努力工作,儿子!现实是残酷的。我所能做的就是告诉你真相...

你应该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现实不那么残酷!

看了视频后发现,在青春期,孩子敏感脆弱,很容易对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挫折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进而发生身心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家长,我们要稍微关注孩子的负面情绪和学习状态,及时与孩子沟通,缓解孩子的情绪,否则这些负面情绪会逐渐在孩子的心理积累,演变成大问题。

作家周曾说:“一个家庭和睦,父母相亲相爱,孩子就能在爱与幸福的氛围中度过童年,他的人生就会有一个温暖而明亮的底色。”

所以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挖掘孩子的潜力。

家庭教育公开课点评3。和孩子一起走在成长的路上。苦难来自粗心,灾难来自细微。通过观看专家的视频讲座,我深刻体会到家庭环境和父母沟通方式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们花很多时间在自己的事情上,往往忽略了和孩子的沟通。我想我已经尽力了,但并不是我们所有人都能随心所欲。

以前不知道正确理解和感知孩子的情绪变化其实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今天才知道。在和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中,要多和孩子站在一起,倾听,认可,欣赏,包容,允许她的脆弱,尊重她的想法。其中专家提到的19个沟通技巧对我很有用。孩子在变,孩子的问题也在变,作为父母,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也需要思考和学习如何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健康,更加从容。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的三个不可替代性充分体现了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塑造着孩子的心理素质,因此家庭在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应该承担重要的责任,发挥重要的作用。一个温暖有凝聚力的家庭,会让孩子更有爱,更有力量去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面对压力,教会他们如何应对压力,学会寻求帮助。

第二讲“了解青少年抑郁症,学会与孩子沟通”的体会:在孩子的生活中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是关键。影响孩子情绪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因素、学习因素、特殊经历和人际关系。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要明白合理的引导并不是强力的禁止。我们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站在一起,欣赏他的闪光点,接受他的缺点,允许他的脆弱,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不一样,基础也不一样,给孩子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引导孩子交积极向上的朋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一定要同意,绝不使用暴力。每个人长大后都会和父母有一场争斗。如果孩子赢了,那就是喜剧,如果父母赢了,那就是悲剧。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和困难站在一起,打败孩子。

5什么是成功?

父母认为你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有个好工作就是成功。未来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简单的应试育儿已经不能满足未来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21世纪最缺的就是人才!科技要发展,人要跟上。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第一,创新人才。在增加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教育创新带动人才创新。

第二,国际化人才。现在中国已经逐渐融入世界,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第三,技术人才。随着科技产业的发展,技术人才也应该与时俱进。

专家表示,行业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果这三类人才的教育问题解决不好,中国就不会有发达的经济。未来时代的特点是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复杂性和快速发展性,所以职业规划非常重要。

现在的知识掌握和考试一般都是靠记忆获得的,当然随着年级的增长,也会考察一些关于思维灵活性的知识。如果一味强调记忆知识的获得和临时的考试成绩,那肯定是以牺牲其他的成长为代价的,而且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比如孩子小的时候,所有的时间都被各种作业题和辅导班占据,他确实显得比其他同龄孩子优秀。但当他初中厌倦了在家学习时,他的母亲希望他出去到大自然中玩耍。他反驳道,我年轻的时候想出去玩,但是没有时间。现在我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了。

获取记忆知识的方式太多了,牺牲了孩子其他的成长机会。比如一个孩子在控制欲强的家长或老师的严格管理下学习,他会显得很优秀,但为什么过不了多久,他就会情绪极大低落,因为他记住知识是以牺牲自己的体育锻炼时间、睡眠时间、放松时间和兴趣爱好为代价的,而这些记住的知识是否让他感到满足和快乐?显然不是。所以他会选择放弃。放弃的方式有很多种,有时候会“叛逆”(这是从父母的角度,孩子会认为是反抗),有时候会低落,有时候潜意识对知识没有反应(时间长了周围的人会理解为“愚蠢”)

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方面,除了掌握知识,提高成绩,还有自然成长,心理成长,认知成长,能力成长,精神成长等等。能感受到成长喜悦的孩子会孜孜不倦地努力,知识的掌握也要遵循这个原则。

成功是一个结果,也许我们真的无法定义成功,因为不同的角度,成功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既然成功是一个结果,那么结果多半是人无法控制的,所以相对于过程来说是次要的。我们还是着眼于如何陪伴孩子真正的成长,着眼于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的精神和能力成长,这比成功更重要,更迫切。

家庭教育公开课点评6有句老话:养不教都是父亲的错。为什么是父亲的错而不是母亲的错?讲的是父亲对亲子关系的重要性。现在很多家庭,不管母亲有没有外在的繁忙工作,在照顾和教育孩子方面总是承担着比较大的任务,父亲教育孩子的责任总是或多或少的缺失。父亲不必骄傲地对身边的人说:“我的孩子都是我妈操心的,我不用管。”妈妈不用说孩子把所有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忽视父亲角色的家庭,在孩子长大后(通常从青春期开始)总会有各种隐患。

根据男性的社会角色特点和男女不同的社会分工,作为父亲,他用自己的角色特点(视野更开阔,判断更大胆,分析更理性,个性更强...)给予孩子理性的思想、知识和技能、健康的人格、行为习惯等。他们成长所需要的。

如果家里有一个女孩,一个合格的父亲可以影响女孩的择偶标准、性格特征、女人味以及青春期的思想走向。所以,良好的父女关系可以帮助女孩长大后更好地结婚(这是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杨在一次公开课上说的,当然不仅如此,女孩的健康成长会让她更加自信勇敢,进而融入优秀的群体)。一个合格的父亲对男孩性格的形成有着更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特殊意义在于,“父亲角色”不仅仅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力量、规则和权威。父亲用自己的阳刚之气,比如优柔寡断、刚毅、坚定、坚强、保护等。,作为儿子效仿和超越的模板,以无声的权威激发儿子的成长动力,引导儿子的未来。

父亲如何在家庭生活中起到教育孩子的好作用?

第一,重视亲子互动。

这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来看。年龄较小的孩子适合亲子游戏、手工、智力游戏等。,而大一点的孩子适合利用适当的机会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比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教授在一次公开课上讲的一件事,著名作家肖复兴听说孩子回家了。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快来写作业。”孩子很生气,扔掉书包:“我今天就是不写作业!”其实孩子在这之前可能没有想过不做作业。所以,这个时候,父亲可以在孩子回家后,花上十分钟,聊聊在学校的趣事,聊聊有没有苦恼。这样,孩子不仅可以缓解情绪,还可以引导思维或者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烦恼。

这种机会就是打躬作揖。比如:孩子起床赖在床上的时候,作业拖拖拉拉的时候,受挫大哭的时候,发脾气抱怨的时候,处理不好和同学关系的时候...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教育的时候。解决了一个问题,孩子的生活就会少一些阻碍。我相信,在解决问题方面,父亲一定比母亲做得更好。比如我们老板的字体,一直没有质的突破,尤其是在出格的情况下。爸爸陪他练习,第一次就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段时间后,爸爸的字体好看了,孩子的字体也稳定了很多。

第二,注重体能训练。

父母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总是责怪孩子不好好学习,逃避困难,因为孩子没吃过苦。这是常识,也有道理。父母努力工作,终于使他们的下一代不再像他们一样遭受饥寒交迫。更多的物质需求(如玩具、文具)可以无底线的满足。这个时候,孩子还有机会受苦吗?还是有的,就是体能训练。体能训练关于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和灵活的应对能力就不赘述了,那么爸爸们应该如何陪伴孩子进行体能训练呢?

首先,选择一个可以长期坚持的运动训练项目,比如跑步、跳绳、篮球等。如果有固定的时间,比如早上六点半准时走1000米,晚上睡前坐50次,周末去篮球场打半场篮球...长期坚持可以培养孩子对做一件事的坚持,固定的时间可以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和安全感。

其次,体能训练的目的不是单纯的陪伴孩子,而是双赢。父亲可以给孩子讲运动获得的能量和体力,引导孩子观察和体验运动带来的变化。这样有利于长期坚持和兴趣培养。在体育锻炼中,“老师不一定要比弟子强”,孩子的父亲不一定能做到。有机会让孩子有成就感,也是一件好事。比如我爸每天睡前陪我做仰卧起坐,还不如小孩子做的快。孩子能找到自信,更有坚持的动力。

第三,注重情感交流。

公开课上讲过一个例子:一位在外地忙碌的父亲,因为不能陪在孩子身边,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通过写信来增加亲子沟通和互动。这也是傅雷在《傅雷家书》中给我们介绍的方法。

一般认为一个父亲什么都不爱,情感交流也能让孩子在阅读同一条评论时,在心态平和时,在态度友好时,在问题讨论时,感受到关心和帮助。

有些父亲会觉得无从下手,因为孩子会明确表示:我不需要你照顾我。青春期孩子长期缺乏交流造成伤害后一般都是这样。那么父亲首先要明白孩子这样说话的潜台词。很有可能是:爸爸,你不够关心我。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没有像别人的父亲一样帮助我。这个时候,父亲一定要努力抓住机会,进入孩子的内心情感世界。如果这个机会没有把握好,孩子的潜台词没有回答好,那么你只能走进更沉重的冷漠。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不同的情感需求,错过了陪伴的机会,再也找不到了。做一个合格的父亲,不是做所谓的牺牲,而是共同成长。正应了孙教授的话:只要有心,每个父亲都可以成为一个好父亲。这不仅是男人高尚的责任,也是男人真正成熟快乐的标志。

家庭教育公开课点评7来自国家层面: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各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愿劳动、不能劳动的现象。劳动独特的教育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在被淡化和弱化。对此,全党和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劳动教育。

从孩子的个人成长方面来说:劳动对于当今社会的孩子来说,没有温饱等等,必须靠体力劳动来解决。但是,劳动不可能是通过学习改变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唯一途径,劳动在改变精神层面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精神的富足和成长在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劳动锻炼了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变得更坚强;劳动让孩子更加珍惜物质的占有和生活的幸福;劳动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学会尊敬父母,孝敬老师;劳动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使他们顺利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的人;劳动让孩子以不劳而获为耻,知道自己的劳动也能给别人带来一些快乐;劳动让孩子的手更灵活,大脑更聪明,知识更丰富。

下面说说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或劳动能力。

第一,父母的潜移默化很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孩子。如果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只上文化课学习,传达好成绩就是一切的思想,那么孩子就不可能认为劳动是必须的。

其次,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方式培养孩子的工作能力。参与家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平时要鼓励孩子参与家里的家务,比如包饺子、拖地、擦桌子、浇花、喂鱼等。自我管理劳动:家长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劳动,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比如学会自己穿衣、刷牙、铺床、叠被子、洗袜子、洗碗、整理学习工具等等。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教孩子做自己的事,帮助别人做自己的事,学会做自己不会做的事。参加交流活动:家长可以用它来出入,培养孩子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尽可能多的参与公益工作,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特长去服务他人。让孩子体验劳动给生活和他人带来的快乐和幸福。鼓励帮助他人:家长应积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从而增强能力,赢得友谊,增强学习动力,提高自信心。赋予责任:父母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具体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并为他们创造实践的机会。年轻人分配简单的任务,而老年人分配复杂的任务。比如去商店买东西,向邻居借东西,去邮局取包裹,去火车站买票等等。孩子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不仅要付出劳动,还要接触社会,从而得到锻炼。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毅力和意志力。

再次,注意孩子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肯定。一定要切中要害,不要泛泛而谈的赞美:你很棒,你是个多么好的男孩等等。让孩子根据劳动来谈收获,比如每天叠好被子后看着整齐的被褥是什么感受?每天主动洗碗,你得到了什么?帮别人提包裹是什么感觉?

另外,儿童节是劳动教育的好机会。初步设想,儿童劳动教育应该有阶段,有目标,有阶段总结。我们可以在每天工作和教育之前就有一个想法,想象通过哪些具体的家庭工作可以达到哪些具体的教育目标。

劳动教育注重孩子的全面成长,身体、心理、性格、修养。具体的做事方法和探索的空间也是在劳动教养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做人可以在劳动中成就自己的能力,劳动的成果可以造福他人,在他人的正反馈中成就自己。

家庭教育公开课点评8我听过很多家长的烦恼: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孩子没有手机做不了作业怎么办?孩子情绪不能自我调节,一点小事就影响学习怎么办?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学研究所教授陈会昌告诉家长,孩子一生的发展需要三粒种子:

第一,自制力。

从班级观察来看,自制力好的孩子有以下表现:

1,课堂可以有很强的专注力。不管老师是幽默还是有趣,孩子总能专心听讲,有所收获。

2.在处理难题或者大量背诵的时候,你总能持之以恒,直到攻克,永不放弃。

3.做作业的时候,不管老师在不在,不管教室环境安静不安静,你都能全神贯注,很好的完成设定的任务。

4.如果你有一个不擅长的项目,可以制定一个计划,分阶段坚持下去。

陈教授认为,自制力等素质与个人先天因素有关,当然培养和引导也很重要。

我们说训练,一般是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从延迟满足感开始培养他的自制力。从学龄前儿童在滑梯上滑行的观察中,我们会发现,少部分儿童会在人多拥挤的时候避开滑梯,在人少的时候去玩。这样的孩子是有潜意识控制的。还有幼儿园老师说可以上厕所,大部分孩子都会一头扎进去。即使他们根本不需要去,也要跟着大军一起去。这些孩子至少在这个时候没有自制力。对于孩子的引导,只要付出耐心,一般都能看到成效。

头疼什么?青春期后孩子自控能力差怎么办?这个时候,自制力差的孩子一般都是破坏性的,影响很大。

陈教授有个看法:一般父母对宝宝有足够的耐心,但随着孩子的成长,从小学到中学,耐心会逐渐降低。如果青春期的孩子仍然自制力差,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学习和生活,那么父母应该在喂养婴儿时表现出耐心,引导、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自制力。

第二,主动性。

即出于个人内心的兴趣、动力和欲望,自发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能力。

不可否认,有些孩子在没有过多引导的情况下,自然可以主动吸收和探索周围的环境和知识。而有的孩子还要花大力气去挖掘和引导。

在学科知识上,时刻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很重要。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升学压力,很多家长选择报班,提前学习,做很多超出自己年龄的训练,让孩子看起来很优秀。但是时间久了,他们成绩高了,学习的知识也复杂了,他们的优势和优越感就逐渐淡化了。保持对课堂的兴趣,追求知识,比孩子考试得满分更重要。

在陈教授所说的基础上,我有一种感觉,孩子越挫越勇的性格和坚忍不拔的性格也是很可贵的。也许这个孩子在低年级很少遇到他的对手马平川,但他从来没有体验过失败的滋味和从失败中爬起来的体验。如果一个孩子经历过任何时候都可以从头再来,那么当他成年后,他可以通过做事让父母放心,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多坎坷和少坎坷的区别。

第三,情绪稳定。

情绪能不能稳定,最底层的构建就是父母给的安全感。这和财富、父母学历、社会地位等关系不大。是由父母面对社会和家庭的情绪稳定性决定的,是家庭建设中的问题。这个我就不细说了。

情绪不稳定对青春期的孩子影响最大。无论父母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多少十几年的努力,一旦孩子处于极端的情绪状态,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在我们的亲朋好友中,总会听到或经历类似的事情:一个优秀的学生因为手机、早恋、学习压力、与家长的争吵、老师同学的不经意的评论等而不去上学。一旦正常,就会多次或长期造成很大影响。

喜怒哀乐会伴随人的一生,就像我们不能取消手机游戏一样,我们也无法摆脱情绪的起伏。那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化解不良情绪。孩子们可以乐观地认为任何事情都是受教育的机会。刚才我家两个孩子吵得很凶,因为四岁的妹妹在给四岁的妹妹读书的过程中不配合我八岁的弟弟(时间不短,可能有一个多小时,小一点的孩子注意力没有长时间集中能力),都跑到我这里来了。我让弟弟先画画,这是他喜欢的;我还安排我妹妹玩游戏。等了十几分钟,哥哥平静下来。我叫他来找我,先肯定了他可以在妈妈午睡的时候主动帮妹妹看书。这是我哥哥的责任。如果再遇到争吵,可以换一种方法,自己画,或者安排妹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停止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