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活动安全教育手记

安全教育是指培养和学习自我保护、远离危险和良好的应急心态。

安全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责任,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设立安全教育日;

安全教育日是1996。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通知,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该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全面深入推进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大幅降低伤亡事故发生率,做好中小学生安全防护工作,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开始。习惯是一种自动的条件反射,是指不经过反复思考和选择,因“自由”而生的行为。习惯成自然,放松也在其中。

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校园安全涉及青少年生活学习中的20多种安全隐患:食物中毒、运动伤害、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隐患、溺水、毒品危害、性侵害、艾滋病等。

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避免的。为全面深入推进中小学安全教育,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发生率,做好中小学生安全防护工作,促进其健康成长。

1996年,国家教委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所以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必须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骑机动车需要注意什么?

汽车、电车和其他机动车辆是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为了保证骑行安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坐公交(电动),排队等候,按顺序上车,不要拥挤。上下车时,要等公交车停稳,先下车再上车。不要争,也不要坐超载车辆。

2.不要携带汽油、鞭炮等易燃易爆危险品上车。

3.骑行时不要将头、手、胳膊伸出车窗外,以免被对面的车或路边的树砸伤;不要往窗外扔东西,以免伤害他人。

4.骑行时坐稳、抓牢。没有座位时,双脚自然分开侧身站立,双手紧紧抓住扶手,避免车辆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5.乘坐轿车、小客车时,前排乘坐应系好安全带,不能乘坐无牌、报废车辆。

6.尽量避免乘坐货车、拖拉机;当你不得不乘坐时,千万不要站在行李箱里或坐在甲板上。

7.不要在高速公路上叫出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