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一下英国足球教练布莱恩·克里夫的生平事迹。

改编自《该死的曼联》一书的同名电影,讲述了英格兰足球史上传奇教练布莱恩·克拉夫足球生涯中最惨淡的一段插曲:他在执教当时的豪门利兹联队仅44天后,就获得了一份创纪录的工作。在讲述这个故事的同时,电影穿插了克拉夫之前在德比郡的成功以及他不得不离开的事实。通过两者的比较,展示了克拉夫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魅力,并试图说明他的成败。

布莱恩·克拉夫和他的风流韵事。

即使对于熟悉英格兰足球的观众来说,布莱恩·克拉夫也会显得有些老。先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生平。

布莱恩·克拉夫(Brian clough)曾两次获得欧洲冠军杯(诺丁汉森林),两次获得顶级联赛冠军(德比,诺丁汉森林)和其他几个杯赛冠军,被英国王室授予“OBE”。他说:“我不会说我是这个领域最好的主教练,但我绝对是顶尖之一。”一些球迷称他为从未执教过国家队的最伟大的英格兰教练。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既充满肯定,又充满遗憾。另外,他也是第一狂人教练,自傲,可以说是穆里尼奥的长辈。

克拉夫于21,0935年3月26日出生在米德尔斯堡。作为球员,他先后效力于米德尔斯堡和桑德兰。在274场联赛中,他打进了251个进球(他在电影中自豪地提到了这一点),是一名多产的前锋。在65438到0962的一场比赛中,克拉夫十字韧带受伤,这对当时的球员生涯是致命的。大爆发两年后,克拉夫在复出失败后选择退役。

65438-0965,克拉夫和他的助手皮特·泰勒在英格兰第四赛区的“哈特尔普尔联队”开始了他们的教练生涯。30岁成为全联盟最年轻的主教练。

1967年,克拉夫和泰勒加盟德比郡队,效力于英乙联赛(第二联赛)。通过加强球队管理,吸引大量球员,德比郡在一年后以乙级联赛冠军的身份升入甲级,第一个赛季就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71-72赛季,德比郡击败利兹联和利物浦获得甲级联赛冠军,克拉夫一战成名,成为德比郡的英雄。不幸的是,这也成为了他在德比郡整个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随着成绩的加持和自信心的增强,克拉夫直爽、张狂的个性更加暴露无遗。在团队事务中,有些人以自我为中心,不仅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而且不考虑团队的财务状况,从不提前通知团队管理层。所以克拉夫和球队董事会,尤其是俱乐部主席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

对外,克拉夫直言不讳,并通过媒体进行攻击。足协,联赛,球队,教练和球员,甚至自己的俱乐部和球迷都没有放过。到处树敌喜欢表演,这也加深了克拉夫和俱乐部的矛盾。当然,很多也只是说说而已,比如斥责英足总腐败,联赛中不公平的特权阶层互相包庇,球场上粗暴的足球风格。他身体力行,要求自己的球队和球员公平比赛,坚决反对粗暴和欺骗,在那个长传盛行的年代,坚持自己的442和短传渗透。只是他是一个孤独的斗士,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当时主流的打压和反对。其他的就太过分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为可爱。比如夺冠后,德比郡在欧冠半决赛输给了尤文图斯。赛后,克拉夫指责尤文图斯是无耻的骗子,并质疑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还有一次,在做客老特拉福德,击败曼联之后,克拉夫居然向德高望重的巴斯比爵士做了一个V字形的胜利手势(克拉夫本人否认了这一点)。

1973 10 10月,克拉夫和他的助手向俱乐部递交了辞呈,离开了他效力了6年的德比郡队。然后我来到了布莱顿&;Hove Albion俱乐部与它以前的成就相比,经历了一次不成功的比赛。小说或者电影和现实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后面会详细讨论。

1974年7月,克拉夫收到利兹联的邀请,成为英格兰国家队主帅唐·里维的接班人。这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因为克拉夫之前已经公开表达过对唐·里维的不屑和鄙视,并批评利兹联的打法在他眼中过于咄咄逼人和不守规矩。在这种背景下,加上这次没有泰勒的帮助(留在布莱顿),克拉夫在利兹联与明星球员疏远,球队在联赛初期表现不佳(6场比赛仅得4分)。克拉夫在坚持了44天后被解职。唯一不差的是克拉夫将继续享受利兹联提供的高额年薪。

1975 65438+10月,克拉夫成为乙级联赛诺丁汉森林队主教练..克拉夫自己也变了。他不像以前那样乱拍,尽量解决以前文字带来的问题。次年7月,未能带领布莱顿升级的泰勒重返克拉夫。76-77赛季,诺丁汉森林成功升级;77-78赛季作为升班马,获得了甲级联赛冠军和联赛杯冠军。78-79赛季获得欧洲冠军杯,卫冕联赛杯。79-80赛季拿到了欧冠。

1993年5月,克拉夫因身体原因和媒体指责的丑闻辞去主教练职务,结束了自己的教练生涯。诺丁汉森林今年也降级了。2004年9月20日,克拉夫因胃癌恶化去世,享年69岁。

故事的戏剧性

大卫·皮斯的《该死的曼联》是一部小说,而不是一部传记纪录片。2006年出版后,非常成功,不仅销量很好,还被称为“最好的体育小说”。但书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的,相关的对错难免会引起争议。前利兹联队中场球员之一约翰尼·贾尔斯提起了诉讼。他说,书中很多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所以要上法庭澄清。包括克拉夫在内的其他相关人员在小说出版时大多已经死亡,无法像约翰尼·贾尔斯那样采取行动。克拉夫的家人对小说的出版表示失望。

因为刚看完电影,下面就说说电影的呈现吧。

克拉夫为什么在利兹联队失败了?无论是解读事件,还是刻画人物,都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通过倒叙克拉夫在德比郡的经历,让观众明白克拉夫与利兹联的矛盾由来已久。当克拉夫和德比郡还默默无闻的时候,克拉夫非常钦佩利兹联队和球队教练唐·里维。一旦利兹联在杯赛中被德比郡逼平,克拉夫就满怀期待,在自己的小俱乐部里为客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结果不仅是惨败,而且唐·列维和利兹联完全无视克拉夫。不仅事先和唐·里维准备好的红酒原封不动,更丢脸的是,唐·里维连两位教练礼节性的握手都不在乎,这让克拉夫一直耿耿于怀。要想摆脱屈辱,就要靠自己努力。与唐·里维和利兹联队的第一次相遇成为克拉夫职业生涯和命运的转折点。几年后,克拉夫带领德比郡主场击败利兹联,获得联赛冠军。羞辱的发泄不仅仅是在球场上。克拉夫成为胜利者后,开始(出线)在言语上猛烈攻击唐·列维和利兹联,矛盾公开化。夺冠后的第二年,在德比郡与尤文图斯争夺欧冠决赛前夕的一场联赛中,我碰巧遇到了利兹联。克拉夫固执地派主力上场。结果德比郡多名球员被利兹球员恶劣粗暴的举动弄伤,导致几天后尤文图斯惨败,双方更加势不两立。

其次,问题也出在克拉夫本人身上。德比郡的成功让克拉夫骄傲甚至自大,但他并没有从自己的离开中吸取教训。一个教练的成功取决于球员,但即使是他的亲信也可能背叛他,更不用说这个敌对的对手。来到利兹联后,克拉夫不仅没有缓和与球员的矛盾,反而自以为高人一等。在足球中坚持自己的想法是真的,但是如果你不接受,其他的就不会发生。克拉夫的傲慢加剧了与球员的敌意,球员也不愿意出力,球队的表现彻底失败。后来在球队会议上,球员代表直接向俱乐部股东表达了对克拉夫的不满和反对,直接导致克拉夫被解雇。

第三,克拉夫独自前往利兹联队,没有他的得力助手皮特·泰勒。泰勒对克拉夫很重要。在德比郡的时候,克拉夫在购买球员和安排整形手术时都得听泰勒的。而且泰勒和克拉夫相辅相成,可以在他和主席以及球员之间起到缓冲作用,随时指出问题,给出建议。当他离开德比郡时,克拉夫冒昧地把泰勒拖了下来。之后,我答应布莱顿&;在Hove Albion俱乐部邀请后,克拉夫抵挡不住利兹联的诱惑,两人分道扬镳。克拉夫在困难时期寻求帮助,但泰勒拒绝了。直到克拉夫下课后亲自去道歉并反思,两人才言归于好,再创辉煌。

克拉夫第一次接触利兹联队的起源是典型的作品叙事,即寻找冲突的最初起源。在手法上,生动的细节,渗透到人物身上推动发展,精彩绝伦,令人印象深刻。但这个设定也落入了一个传统的公式,那就是要有明确的因果,串联起来要有一个“发展观”的线索。可惜的是,无论多么曲折,即使事件真实可靠,所展现的人物也削弱了它的独特性和传奇色彩。此外,在克拉夫的身上,为了服务主题,他放大和夸大了人物的一些特征,以使冲突更加激烈和明显,所以克拉夫让人觉得他不可思议的傲慢和固执把他逼到了墙角。

被夸大的不仅是克拉夫来利兹联执教时的态度,还有他和助手泰勒的关系和互动。影片中克拉夫和泰勒的分手和分手是一定虚构的段落(现实中克拉夫在布莱顿俱乐部执教一个赛季后收到了利兹联的邀请,已经是二把手的泰勒留在布莱顿俱乐部想在足坛独立执教一支球队也很正常)。他们还在德比郡的时候,更是亲密战友,在同一条战线上共进退。这样的自作主张和不快,在影片中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和其他部分一样,是为了加强对事件的解读。这一段整体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克拉夫打电话给泰勒求助,问买什么球员的那一幕有点太戏剧化了,甚至有点傻逼。

来补充克拉夫和泰勒的故事。诚然,克拉夫的成功离不开泰勒的支持。克拉夫带领球队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泰勒和他一起在德比郡和诺丁汉森林。但当泰勒单独执教一支球队时,他的表现并不耀眼。本来互补的两个人交情很深,后来真的分手了。1982年,泰勒从诺丁汉森林退役,但很快以德比郡主教练的身份出现。1983,泰勒在没有通知克拉夫的情况下,将一名球员从诺丁汉森林转会到德比郡,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1990年泰勒病逝时,他们之间的裂痕还没有修复。当得知泰勒的死讯时,克拉夫痛哭流涕,不仅是因为他的死,更是因为他没能和生前最好的朋友和好。虽然他们已经很多年没见了,克拉夫还是带着全家参加了泰勒的葬礼。泰勒的死对克拉夫的影响很大,那种情绪挥之不去,加重了克拉夫酗酒的恶习,直接影响了他的健康。

这部电影的编剧皮特·摩根近年来炙手可热。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女王》和《福斯特与尼克松的对话》。《该死的联队》其实和《女王》很像,都是根据真实的传说改编,聚焦主角人生中一个非常特殊的、面临危机的时刻(女王面对戴安娜王妃的事件和克拉夫在利兹联队短暂的执教),以点带面的展现和解读人物。《该死的联队》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内容充实,整体完整,塑造的克拉夫也很鲜明。一些收尾细节和索引段落让人印象深刻。例如,德比郡和利兹联队之间有一场至关重要的战斗。克拉夫害怕一个人在更衣室看比赛,紧张又充满期待。他焦虑地盯着更衣室的窗户。如果外面的观众站起来欢呼(示意进球),他可以从窗口看到他们。这场戏以静制动,内外兼修,配合得天衣无缝!不仅脱离了全场沸腾、激情欢呼的常规表达,而且更加动人。

但影片的设定似乎有点太过丰满,内外滴水不漏,缺少必要的留白和一个洒脱点,过分强调剧情和剧情,其实并不真实(这个真实不是现实,而是艺术形象和整体氛围的塑造)。

克拉夫由迈克尔·辛饰演,迈克尔·辛的作品多与彼得·摩根合作,包括《君子协定》和《女王》中的托尼·布莱尔,以及《与尼克森的对话》中的记者福斯特。他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基于大量的事件和冲突的情节。在反响上,影评人给予更多的肯定,熟悉克拉夫的人则没有。或许可以说迈克尔-辛再现了一个属于该死的曼联的克拉夫。个人总觉得迈克尔·希恩和克拉夫的形象和气质大相径庭。

最后补充一些克拉夫的语录。

在英格兰足坛,没有人会忘记这句话:“我不会说我是这个领域最好的经理,但我绝对是顶尖之一。”

“我们是狗屎,我们进不了决赛”——布莱恩·克拉夫在1986世界杯前说过这句话,但他是克拉夫,没有媒体敢骂他。

“如果我和一名球员争论,我们会坐下来谈20分钟,然后确定我是对的!”

嘲笑传统的英格兰足球:“如果上帝想让我们在云端踢球,他就不应该在球场上铺草皮。”

“我有两样东西,他只有一样——我不是在说我裤裆里的那东西”——克拉夫说弗格森。去世前,弗格森只有一届欧洲杯。

“你没事。他有点像我年轻的时候,但不如我。”克拉夫说穆里尼奥。

转自豆瓣影评/review/2259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