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趣味数学教案

初三四个有趣的数学教案

数学是审美的,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数学是一面棱镜,折射出功利、科学、审美的缤纷色彩。每个初三数学老师都应该知道如何写好初三数学教案,才能让老师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无论你是在找还是准备写《初三趣味数学教案》,我都在下面收集了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初三数学趣味教案1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无括号混合题的运算顺序,独立熟练计算混合乘除法三步计算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探索混合操作的操作顺序。

教学过程:

首先,引入口算

1,计算:140×3+280 400—400÷8。

以上类别包括哪些操作?他们的操作顺序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只有加减或乘除时,从左向右计算;既有乘除又有加减时,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学生练习并命名黑板。

2.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混合经营。

黑板:无括号混合操作。

二,新课程教学

1,学习范例。

媒体展示了一个例子:一副中国象棋12元。一副围棋是15元。买3套中国象棋,4套围棋。买一个* *,要多少钱?

(1)让学生阅读问题。老师问:你看到什么已知条件?如果你想算出该付多少钱,你认为应该先算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公式吗?

学生公式:12×3+15×4或15×4+12×3。

那首先应该考虑什么?应该按什么顺序算,才能算出买3套中国象棋和4套围棋花了多少钱?

(2)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老师:无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学生们以书本结束学业。

2.试试看:150+120÷6×5。

学生在书中独立完成。告诉我是怎么算出来的。

计算120÷6×5时,为什么要先计算120÷6,而不是先计算6×5?你是按什么顺序算的?

通过刚才两个混合运算的解法,可以总结出不带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吗?让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混合题中,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乘法和除法一起算,或者加法和减法一起算,要从左到右依次算。

第三,巩固练习

1,“想做就做”1。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的作业。

注意操作顺序和书写格式。明确一点:无括号三步混合表达式题中,先乘后除再加减。

2.说出运算顺序,口头算出计算结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一想,做一做”。

学生先连续解题,然后交流汇报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第四,课堂总结

动词 (verb的缩写)布置作业

“想一想,做一做”。

初三数学趣味教案2的教学内容;

例2、例3和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让学生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步行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

1.课后汇报迎新情况。

2.谈谈教室和校园里的东西南北。

第二,探索新知识

(一)教学实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地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么画才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们在同一张桌子上一起画画。

3.交流报告: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情景。

4.请观察这些不同的示意图。你怎么想呢?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现在,你能根据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有“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画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2)教学实例3

1,观察例子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标注在图片上)

2.两个孩子在做什么?

3.怎么去少年宫?请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望。是这样吗?

4.同桌互相交谈

怎么去健身房?去医院怎么走?怎么去商店?怎么去电影院?

第三,巩固练习

1,识别地图上的方向:(课件)

2.这样做

看图学“北”,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向。

第四,综合练习

1.观察第2页的正方形地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告诉我在这张正方形地图上哪座建筑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和第7页第4题: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我告诉你,中岳就是嵩山。你能告诉我根据这个还有哪些山是“岳”吗?比较一下,谁对谁错!评论。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动词 (verb的缩写)总结。

六、版面预览

1,找指南针的信息。

2.弄清楚你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定向的知识。

黑板设计:

画个图找出方向

向北,向南,向左,向西,向右,向东找位置。

学会看路线图,说出路线。

初三数学趣味教案三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

教学目的:

认知: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发展空间概念。

技能:通过观察、测量、动手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情感:有机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互助的情感。

设计说明:

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促进每个学生的主动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本课的设计试图改变以往“先帮后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索矩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让学生在拼搭和拉伸的过程中主动从边和角认识矩形的特点,再通过矩形纸片的验证,从而加深学生的思考,提高理解,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课前准备:

教具:一套多媒体软硬件、视频展示平台、钉板、各种长度的木棒、拼图;

学习工具:几根四种长度的棍子,一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钉板和一盒火柴。

一块拼图。

教学过程:

首先,展示原型并建立表示

1,多媒体演示(机器人):你能说出这个机器人是用哪些图形做的吗?(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的物体?

3.揭示话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矩形和正方形。

第二,引导发现和自主探索

长方形和正方形呢?矩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这个秘密等待着孩子们去发现。

1,放一个钟摆,让学生试着用各种不同长度的木棒组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思考:形成长方形或正方形需要注意什么?(同桌适当讨论)

3.选择矩形的边需要注意什么?也就是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穿插对边的概念:指着图,矩形的上下两条边称为矩形的一组对边;左右两边也是一组对边。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4.除了棱角,还有什么要注意的?你认为直角有什么特点?广场呢?

第三,讨论问题,验证结果

1.刚才我们通过甩棒得到了一些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猜想。这些猜想正确吗?我们还需要核实一下。(拿出准备好的纸)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各有什么特点?(长方形的边是相等的)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吗?写下你的方法,让同组的同学试一试。(完成实验报告1)(①将纸对折②用直尺测量

报告和交流:点名学生到讲台上,展示和解释他们自己的方法。(视频展台)总结介绍长、宽、边长的概念。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四个角都是直角)能不能想个方法验证一下?(①与三角形的直角比较;②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发现完全重合。)

第四,总结和整理知识

通过讨论和验证,我们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中发现了什么特征?(教师媒体整理知识点):

矩形和正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正方形的四条边也是相等的。

动词 (verb的缩写)扩大移民,发挥想象力

1.图形娃娃找到家:

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形,让学生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通过这组练习,鼓励学生摒弃矩形和正方形的非本质特征,加深对矩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2.包围自己。学生在钉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说说你是怎么围出来的,有什么想法?(通过学生对过程的描述,学生对特征的理解进一步加强)

3.我是一个小医生

(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有四条等边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3)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4.你能用十二根火柴杆做一个长方形吗?怎么拼。

5.七巧板(移动):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四人一组,用教具插件里的七巧板分别拼正方形和长方形,那么哪一组学生拼的更快呢?

初三数学趣味教案4的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二年级数学第一册第76页例题2例题3“做”和习题17题1、4、加倍理解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倍数”概念的初步形成和“一个数的倍数”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是多少倍”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过“时代”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确立“时代”概念。

教学难点是建立“一个数是多少倍”的计算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棒,图片。

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展示课件。

老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想给学生们介绍一个新朋友。是菲菲,小狗,小学数学教案“双理解教案”。◆分享好文章◆在这节课上,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同意吗?

2.学生活动。

老师:上课前,老师请几个同学上来。

老师让三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然后让六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三个站在一起)。

老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孩?(3)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出话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男生是女生的两倍。今天,老师和他的同学们将学习对“时代”的理解。(板书题目)

第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了“时代”的概念。(教学实例2)

菲菲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棍子放方块。看看他们怎么摆方块,用了多少根棍子。(课件演示例2中第一个孩子放了一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你看怪不怪

生:我放了一个正方形,用了四根棍子。

四根棍子是多少?

生:各4片。

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孩子。他们摆好人物姿势时用了几块碎片。

给出例子2中另外两个孩子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

学生们说他们的发现。

引导学生画:2 ^ 4,3 ^ 4。

(黑板:2 4,3 4)

揭示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放了一根棍子,说:第三个学生放了三根四棍子,三根四棍子也可以说是四的三倍。

让学生说几遍。

(2)巩固“翻倍”的概念。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当学生回答时,老师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

(3)教学实例3。

①例3,问:学生会不会荡秋千?接下来,学生自己动手。

(2)要求第二行有几幅图,应该如何排列?为什么?

③总结:求一个数的多少次,即求一个数的多少次,用乘法计算。

第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拍手游戏。

老师打拍子表示加倍的次数,学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打拍子表示加倍的次数。

2、第76页《做吧》。

3.第78页问题1。

第四,全班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收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