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盒游戏顾问在咨询中需要扮演什么角色?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在《儿童心理学研究》一书中所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专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玩游戏比上课更能发展孩子的身体素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是孩子的真实写照,也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孩子各方面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其各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其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的体验”,“幼儿园教育应当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指导方法,充分发挥自己在儿童游戏中的特殊作用,让孩子真正在游戏中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关键词:“兴趣;观察;指导;自主性;反思“针对儿童游戏中的自发探索和需求,近年来创新的区域游戏可以让儿童自由选择,自主决定游戏的材料、方式、内容和伙伴,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进行游戏,减少了教师对儿童的直接控制。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充分发挥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游戏时,扮演着观察者、指导者和评价者的角色。第一,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老师细心观察,促进孩子更好的游戏。只有出于自己内心需求和兴趣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快乐的游戏。老师可以在组织孩子玩区域游戏前观察孩子的日常活动,比如孩子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孩子最近对什么感兴趣,孩子平时和谁一起玩。教师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理解,鼓励孩子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游戏,从而获得自由选择的快乐。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作为观察者,要关注幼儿的游戏活动,了解幼儿的意图、能力和行为。只有对观察到的游戏行为进行分析,才能决定引导的对象和方式,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促进游戏的发展。比如小班的孩子自我调节活动的能力很差,经常长时间做一个活动。作为“搬运者”的孩子反复装载玩具,累得无法休息。老师观察比赛,发现这种情况。他们要及时帮助孩子调整活动,建议他当“交通警察”,坐在岗亭里打开红绿灯,从而得到休息。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来促进孩子的发展,如:选择性;科学幻想;互动材料等。第二,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艺术。1,把握好引导度。“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现象和不同的对象,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指导艺术。如果我们看一下直接引导(间接引导)和被动(主动)的关系,可以发现老师直接引导越多,孩子越被动;相反,老师直接指导越少,孩子的主动性越强,越能体现自主游戏的目的。而教师直接指导的过度减少,开放性的增加,也会造成孩子在活动中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