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以来,人们的娱乐方式有哪些?什么变了?

1,一年难得看几次的露天电影,现在的个性化家庭影院;

2.听收音机里的样板戏,现在到处都是卡拉ok;

3.单纯追求“吃饱饭”,现在追求生活品质的健身运动;

4、打台球,现在网游;

5、看绘本看各种电视剧。

对每个人来说,30年最能体现变化的过程,无非就是衣食住行。

精神消费在3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现在人的阅历和思想超越了父辈,比如电视、电影、唱片。

手机与世界相连,反过来也影响着中国大多数人。

扩展数据:

现在的娱乐形式多种多样:

1,电视

电视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代表事件是1958成立的中央电视台开始试播(当时叫“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也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以邻国日本为例。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东京市中心的人们才在怀旧的夕阳下连续三天观看黑白电视。差不多二十年后,大街上人们聚集在电视机前观看的场景在中国重演。

对于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几代人来说,电视是珍贵的记忆。13寸夜光屏电视,打开了一个封闭已久的国度的大门。

2.电影

无论是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还是一种娱乐手段,电影的出现早于电视,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虽然直到现在还在受到电视的冲击,但是电影依然有着它无可比拟的魅力,这也使得在背投等技术无法交流的环境下,成千上万的人涌向电影院,而不是待在家里。中国电影始于世纪之初,跟随世界电影的潮流经历了默片、有声片、彩色片等多个阶段。

3.录像磁带

录像带的普及要分开。20世纪80年代,电视机迅速普及,与电视机配套的录像机随之登上历史舞台。当时电视节目并不丰富,可以弥补电视单一的缺陷,用来看电影,实用性极佳。

20世纪80-90年代,受当时香港电影繁荣的影响,视频领域基本维持着以港片为主体,外国片为辅助的观众欢迎模式。

总之录像带和录像厅的好时光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最后毫无悬念的被VCD和DVD淘汰结束,一去不复返。很多人后来才知道,自己一直看的视频只是VHS画质。

4.记录

和电影电视一样,唱片背后的音乐是大众娱乐的另一个基地,唱片赢得了无数大陆港台歌手。经历了20多年的动荡和空白期,刺耳的高音已经成为过去。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唱片和录音机带着中国人远离现在的现实,憧憬着一个美好的无法形容的未来。歌曲中的爱、梦想、希望成为了很多人的心结。抄歌词找海报更像是全民运动,真的把偶像化发挥到极致了。

5.打碟机

CD之所以没有大规模普及,是因为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用卡带代替了黑胶CD。由于唱盘的体积很大,它的便携性远不如盒式磁带。另外,每面录的歌曲数量有限,程序麻烦。唱盘在中国似乎总是忽高忽低,被取代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直到今天,怀念当年音乐的黑胶碟爱好者寥寥无几。他们认为稍显粗糙的写实质感是后期CD等媒体无法呈现的。

6、盒式磁带

20世纪80年代以来,能与黑白电视、电影电影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是盒式磁带的普及。盒式磁带的超强影响力使其成为磁带的通称。一般来说,磁带是指盒式磁带。

该盒式磁带成本低,可重复使用。在日本等国外,卡带和索尼随身听是一起出现的。在中国,由于条件所限,盒式磁带伴随着录音机走过了十几年。

虽然形式上有区别,但同样受欢迎。90年代,随身听也成为都市年轻人的选择。

7、MP3

MP3是一种数字音频编码和有损压缩格式,通过一种算法使人类听觉无法识别丢弃的音频部分,从而以最小的容量大大减少音频数据量。

MP3可以在比这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可以存储在电脑、手机等终端中。即使推出了MP4甚至MP5,MP3在中国还是很受欢迎。

8.移动电话终端

电视、电影和唱片是相互影响的,但电脑的出现使它们走到了一起,甚至大大改变了它们的角色。比如现在歌手的专辑销量再好,也只是黄金时代的十分之几。

随着液晶和数字电视的出现,电脑和电视的联系变得紧密起来,但仍有不可克服的天然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