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设计范文〔学前活动设计〕

浅析教师资格考试中儿童活动的设计

活动设计是儿童参与的活动计划和方案,主要包括:活动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点和难点、活动准备、活动方法、活动过程、活动评价。

活动名称、设计意图

活动名称应包括年龄层、活动内容和名称。设计意图主要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进行教学,针对的是孩子的什么问题或爱好,试图通过教学达到什么目的等等。

1.活动名称,如“5的加减法(大课)”、“小白兔真可爱(小课)”、“动物如何过冬(大课)”等。,考生必须注明活动针对的儿童年龄,让考官从活动名称中了解活动的主要内容。

2.设计意图要求考生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这是活动题目的来源。可以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个情节引起的老师的教育启发,也可以是根据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安排游戏活动,只要有意义,活动有利于孩子发展。这部分,在之前的考试中,很少被考查。

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通过这一教育活动实现一些具体的发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现有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活动的内容和性质,从儿童的认知经验、情感态度和技能等方面进行设计。

这部分在之前的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求考生熟记《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各领域教育的总目标和各年龄段班级的具体目标。

在活动方案中,主要从认知、情感态度、技能三个方面阐述活动目标。以“5的加减法(大班)”活动目标为例:

1.认知目标:(1)让孩子理解加减法的意义;(2)让孩子学会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3)让孩子学会解决加减法的应用问题。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材料的技能,培养幼儿初步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获得关于数字的感性经验。

活动的亮点和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教师根据活动目标,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为儿童掌握的重要知识或经验。它是相对于所学的中小学教育内容而言的,也是教师在反思教育活动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活动难度是教师根据活动目标,通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为儿童所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或经验。是儿童认知经验范围内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是针对儿童在现有经验和水平背景下的理解和能力。

这部分要求考生了解孩子的发展,找出重点和难点。

并且在接下来的活动实施中,要体现重难点,停留在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

要准备的活动

活动准备包括幼儿活动中必要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准备,教育活动中必要的情感和心理准备,教学工具的物质准备,如幼儿操作资料的准备,教师教具的准备,活动场地的准备,环境的布置等。

活动的形式和方法

教师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活动形式包括集体、小组、个人三种形式,顺序是什么,主要形式是什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在教案中,活动的形式和方法体现在活动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小组活动、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都是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考生应灵活运用三种不同的教育形式:

1.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指全班一起开展的活动形式。这种活动的特点是集中统一,即活动由全体员工参加,有统一的活动目标和要求。集体活动是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对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组织纪律性和自制力具有特殊的意义。

2.小组活动

集体活动是指一些孩子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教师对幼儿活动的理解和引导,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有利于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流和操作机会,减少他们的等待时间。可以按照孩子的发展水平分组,也可以按照孩子的兴趣分组,还可以按照操作材料分组。

3.个人活动

个别活动是指儿童的自主学习活动或教师对儿童的个别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形式可以满足幼儿的个人需求和兴趣。但是,个体活动并不是儿童任意的、盲目的活动,而是教师有意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活动。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别教育恰恰是因材施教的方法。同时,个别教育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施加教育影响,以达到教育目标,促进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设计包括基础部分的导入设计、活动安排、问题设计、线索设计和结尾部分的设计。

引言(开头):教师要以孩子的注意力为中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向孩子提出学习任务;

基础部分:活动过程的主要部分,老师的任务是循序渐进地组织孩子的学习,完成活动任务;

结论:教师要总结活动内容和孩子的学习态度,提出新的要求,激发孩子重新学习的欲望。

这部分是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的重点考查内容。活动过程包括导入设计、基础部分和结束部分。导入设计要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在强大的内在动机的作用下,始终在昂扬的气氛中进行。在幼儿园活动的设计中,要求导入活动简洁、好玩,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激发幼儿的活动欲望。

基础部分考生要注意重难点结合,围绕活动目的进行设计。一般来说,在基础部分,考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这个活动要进行多少步?

(2)每一步要完成什么,采用什么方法?

(3)哪一步是关键,哪一步是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每一步的时间应该如何分配?

结尾部分往往容易被考生忽略,导致活动虎头蛇尾。在撰写教学活动设计时,一定要保证活动的完整性,结尾部分必不可少。幼儿园活动设计的结尾部分,要求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自然地结束活动。考生可以选择一个小游戏(比如《我的好伙伴》活动的结尾。

可以选择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也可以用总结评价来结束活动。

活动扩展

活动延伸既是对前一个活动的巩固,也是继续下一个活动的连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讲清楚延伸的具体活动是什么,引导点是什么。

幼儿园活动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扩展:

1.扩展关注个体差异的活动。活动结束,获得一定理论后,锻炼孩子在地域角度的操作能力。比如“蛋宝宝,站起来”活动结束后,孩子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去艺术角美化站起来的蛋宝宝,给蛋宝宝盖房子,或者去工具室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

2.第一个活动扩展到第二个活动。比如音乐活动《小叶子》结束后,孩子们对歌词中描述的秋天落叶的场景感兴趣,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去户外观察树叶,捡起落叶,对树叶进行分类。

3.活动延伸到家庭。这种形式是家庭互动的延伸,比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语言活动结束后,让孩子回家向父母表达爱意。

活动评估

活动评价是老师的教学总结,应该包括老师对本次活动内容的总结,突出重点和难点,也包括活动中的孩子。

行为的总结。活动评价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反思教学,进行自我诊断。通过分析孩子的活动,可以发现自己在设计或组织过程中的优势或不足,从而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活动评价包括对目标、内容、方法、过程和效果的评价。

活动设计是教学知识与能力试卷中的最后一题,分值较高且稳定,13上半年至16上半年为30。出题趋势更趋于规范化、幼儿园化,打破了活动设计中传统的题型命名方式。接下来就活动设计的答题技巧提出一些备考建议,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一)分析材料,确定领域

考试中的活动设计会给材料,提出要求,比如活动的名称、目标、过程、结束等。虽然提到了活动的名称,但没有给出字段。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已有的材料来分析和把握关键词。这个命题是一个开放命题,学习领域之间强调的是融合。不同的回答者可以从多个角度探讨同一材料。

比如2015下半年考试的时候,大一课的自由活动时间,有孩子用泡沫板(30CM×30CM)当滑板(如下图)。很多孩子也想玩,但是有的孩子不会滑,有的只会滑一点。请根据大班儿童对使用泡沫拼图滑行的兴趣,为他们设计一个体育活动。要求写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这类材料需要自行设计确定领域。

(二)结合材料,设定目标

看完资料,确定领域,重点看给出的要求。

开始设定目标。目标首先要全面制定,包括认知、情感、技能三个维度,保证完整性;其次,设定的目标要具体可操作,不能太笼统,能充分体现活动设计的内容和特点。比如护眼的活动设计“通过看视频和练习,学习如何保护眼睛”;最后,目标的难度要适合年龄阶层,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比如小班语言活动“玫瑰母鸡去散步”,“知道故事内容,编故事”,这是大班才能做到的,所以会丢分,甚至没有对应分。

比如大班社交领域《我是小消防员》的目标设定:

1.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知道消防电话119,了解安全防火基本知识。3.学习自救的方法,体验逃生的过程。

(3)根据目标组织活动。

这部分内容属于整个活动的重头戏,不仅要有设计,还要体现目标是如何实现的。第一部分是开头部分,导入环节。导入方式有很多,图片导入、音频导入、儿歌导入、谜语导入等等。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活动设计,方法太多了。导入不需要写很多,重在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出活动的主题。

基本部分是展示如何更好地实现活动的目标。活动既要符合目标又要有创新,更重要的是在规定时间内交出漂亮的答卷。学生答卷时应按铃。

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每个环节都要有名字,每个环节也需要分步骤实现。这里请注意,活动设计要写的是练习而不是老师的说法。

链接的名称是什么?比如大班里的科学活动“我的泡泡最美”的基础部分:小朋友一起动手验证,老师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做法是怎样的?老师根据链接名称,提出操作要求。四个人选择吹泡泡工具试一试,可以互相交换。分组展示记录的结果并验证记录。以上是我们教学活动设计要写的活动流程。

结尾部分是对整个活动的总结,方法有很多,比如跟着课程走。比如语言活动的结尾,可以概括故事的内容。当然,如果你觉得太简单,可以先总结相同的语言活动,然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游戏,结束活动。但是个别活动要突出这个活动的特色,比如艺术活动最后要展示小朋友的画。

(四)活动延伸,完美结束

延伸是活动的扩展,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家庭教育,比如“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讲丑小鸭的故事”;另一个是区域性活动。《丑小鸭》的故事同样可以延伸到艺术领域。“活动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在美术区画出自己心中的丑小鸭。

活动设计部分不仅与笔试有关,还要在面试时写一个简短的案例来试讲。以上是关于为所有学生而活。

动态设计的建议和指导。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