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和日军打过阵地战吗?

黄崖洞保卫战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主要是打游击战,在有利条件下也打一些运动战,但阵地战特别是阵地防御的次数比较少。但在1941年冬天,八路军总部特勤团为保卫黄崖洞兵工厂,打了一场成功的阵地保卫战,即黄崖洞保卫战。这也是八路军在八年抗战中打的一场非常著名的阵地防御战。

日本兵直指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总部特勤队严阵以待。

黄崖洞兵工厂位于山西省黎城县西北部,黎城县、辽县、武乡县之间。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建立的最大的武器弹药生产基地。兵工厂是在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亲自领导下,从1939年到1941年,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因为它建在海拔1600多米的黄崖洞以西的悬崖上,高25米,宽20米,深40米,名为黄崖洞兵工厂。在左权的亲自领导和朱德、彭的关心下,兵工厂的生产发展很快。1940期间,兵工厂先后研制生产了五五步枪、八一步枪以及大量各种地雷。1941年初,研制生产了50炮及其炮弹。从1941到1,黄崖洞兵工厂生产了800多门炮,20000多发炮弹。1941年,黄崖洞兵工厂最高月产量是步枪400多支,枪50支,炮弹2000多发。这些武器运到前线后,有效地增强了八路军的战斗火力。朱德总司令曾称赞兵工厂是“八路军的眼睛”。

在与八路军的战斗中,日军一度缴获了黄崖洞兵工厂生产的八一步枪、50炮等少量武器。他们研究后发现,这些武器的性能并不比他们手中的同类武器差,这引起了侵华日军对黄崖洞兵工厂的重视和恐惧。东京的新闻甚至报道说,黄亚东兵工厂至少有3000名工人,是一座装备先进的现代化兵工厂。日军视之为忧,必除之而后快。为此,日军从1940开始加紧对黄崖洞地区的“扫荡”。1941春夏两季,日军对黄崖洞兵工厂进行了两次试探性进攻,但由于当地军民的骚扰和八路军总部的严密防守,他们摧毁兵工厂的计划均告失败。

10月30日,1941,10,日军第36师团、独立混成军第4旅,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员冈村宁次下令。在飞机掩护下,分两个方向向太行抗日根据地派出7000余人,“攻占奇袭”,企图攻占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机关,彻底摧毁黄崖洞兵工厂。165438+10月3日晚,黎城日军2000余人进入距辽县下南汇村30里处时,被负责侦察的八路军支队发现。综合各方面情况,彭和左权判断,日军这次“扫荡”的意图是进攻八路军总部,摧毁黄崖洞兵工厂。于是两人立即下令,要负责保卫军火库的总部特勤队大部分出动迎敌,利用有利地形接连对敌,以免把进攻势头的高峰推向总部机关和军火库。与此同时,彭、左要求129师在外围与配合破敌。

特勤组组长欧志富接到任务后立即出发。当我第一次到达黄崖洞以西约20英里的尚文村时,我和日本先锋部队打了一场火。随后,特务队配合129师部队在袁泉村50亩山口伏击日军。165438+10月5日,敌人逃到黄崖洞东南的西井镇。当天晚上,彭通过电话直接给怀德下达了命令。他要求特务机关所有预备队立即撤入黄崖洞,黄崖洞所有守备部队天亮前进入阵地,并强调有困难不准讨价还价。凭着作为指挥官的直觉,欧志福立刻感受到了敌情的严重性。他赶紧和该团政委郭林祥、参谋长郭双江等人分头向各营传达命令。不一会儿,彭亲自打来电话,询问命令是否已经下达。当听了欧志福刚刚发出的回信后,彭松了一口气,说:这一次,对手是日军第三十六师团的精锐。他们总想进黄崖洞“捡点破烂”,就让他们进去看看。后来,彭问:特勤队能在黄崖洞呆多久?欧志福一时猜不透长官的用意,只好斩钉截铁地回答:长官只要让,就能担任职务。

左权接过电话,向欧志福传达了总部的要求:这次战斗是阵地防御战,特勤队先在黄崖洞驻扎五天,五天后再做其他安排;五天之内,特勤队必须掩埋兵工厂的机器、设备、产品等物资,安全转移工人,并随时与总部保持联系。最后,左权说明了指挥部的作战意图:由于日军一直想进攻黄崖洞,所以这次外围部队就让它进来了,然后特务队在黄崖洞防区给它上了一堂硬课,从中也考验了部队的防御作战能力和兵工厂工事的坚固程度。由于此役敌众我寡,左权特别强调,部队在战斗中要平衡“稳”字,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在激烈中求稳,不焦虑、不惶恐、不慌不忙,以守为攻,以静制动为前期。他形象地把这种战术称为“咬筋”。在时间安排上,左权要求特勤队先在山口顶上待一两天,击溃敌军的锐气,在第二道防线上再待几天,然后上山,待我援军到达后再进行反围剿,消灭入侵的日军。

对于即将到来的一战,左权依然信心十足。第一,黄崖洞有非常有利的山地阵地防御条件。当时黄崖洞主要有两个出入口:一个是东南的南门,通往黎城,另一个是西北的左会垭口,通往武乡。这两个出入口的地形对防守方有利。另外,黄崖洞正面视野开阔,便于观察敌情,有断桥,不利于敌人通行。二是在黄崖洞周围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第三,黄崖洞已经储存了足够的武器弹药和食物,特勤队在里面十天半月都没有问题。第四,特勤组退伍军人多,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强,熟悉当地地形。所以左权认为,只要指挥不出大差错,打退日军进攻是一定的。

天亮后,欧志福等特勤队主要领导到各营检查阵地。各连准时进入阵地,做好战斗准备。下午,左权电话通知特勤队,由于五十亩、南威泉遭到我军民的不断攻击,已入侵西京的敌人已于上午逃回黎城。现在还很难判断敌人的意图,但绝不能大意。我们要防止敌人搞“突然袭击”、“反攻”等新花样。按照左权的指示,特勤继续做好准备。

9日,退回黎城的日军突然集中5000余人,气势汹汹,直奔北面的黄崖洞兵工厂。但日军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在南口外的赤屿地区部署兵力。根据得到的情报,欧志福判断日军的主攻方向在南口,而且是要“驻剿”,而不是过去的“飞扫荡”。

欧志福向左权汇报了情况,并请示。左权幽默地说:欢迎日本人碰这个“硬钉子”。同时,他也提醒欧志福:要警惕敌人的声东击西,不要轻易用它来防守西北左回垭口一营;据侦察,敌人有11重炮和几架飞机。特勤队必须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高度戒备,坚守阵地;敌人在准备炮火时,部队要注意隐蔽;不要过早暴露暗火点,然后在敌人进入阵地的时候狠狠干掉敌人。最后,左权特意叮嘱欧志福再查一遍,迅速将未转移掩埋的物资和未撤离厂区的人员转移到指定地点。欧志福立即将左权的指示通知各营,同时要求各营一线连密切注意敌人的新动向。

日本小范围试验“牛刀”受挫,特勤队沉着应对,稳住阵脚。

1941110下午,日军部署完毕,开始试炮,企图用炮弹扫雷。特勤队布雷组的战士与敌人的炮弹打了一场“游击战”。敌人全面炮击后,突袭埋雷,等待自己步兵的到来。

11黎明前,日军数次进攻南口,均告失败。天亮后,他们对南口发起了猛攻。一阵猛烈的炮击后,日军发起了冲锋。在它的进攻队形前面,有一百多只羊。日军本来是想用羊来“打雷”开路的。不知道特勤组的战士一路埋下了一个大雷,人踩在马上会响。羊蹄轻,雷区除了偶尔几声雷,还是安全的。日军似乎松了口气,300多名步兵紧跟在羊群后面,企图分别攻占各个目标,一举攻占军火库。突然,滚滚雷声从天而降,特勤团三营七连前方的机枪阵地也猛烈开火。山口前的羊群立即逃命,日军也乱作一团,撤退了。日军第一次冲锋被打退,阵地前横七竖八地躺着200多具尸体,特务机关无一伤亡。

一个小时后,饱受滚雷之苦的日军又开始炮击,目标直指山口的特务团七连阵地,企图削弱我“天女”的力量。日军有两门山炮,但在离山口2000多米的地方靠近开火。还没等火力停止,日军机枪又响了,压向七连阵地。日军步兵在强大的火力压制下,开始了第二次冲锋,绝望地冲向山口。此时,第七关左侧的碉堡已经被日军炮火切断,机枪手被压在废墟下,昏了过去。七连阵地被日军火力压倒,毫无还手之力。欧志福在观察哨里看到日军的两座山炮太欺负人了,就通知炮兵排杀了他们。当时全团只有两支枪,12发炮弹,每发都要经过总部批准。欧志福打电话给左权请示。没想到,左权回答的很干脆:12发全部发射,三四发射向敌炮兵阵地,其余射向敌群目标。

随着欧志福的一声令下,两发炮弹准确地落在了敌人的山炮阵地上,连人带炮一下子被掀翻了。剩下的炮弹也准确地落在了敌群中,击倒了数十人。

经过两次猛烈反击,七连前沿阵地上的火力点已基本暴露。日本步兵在进攻中失败后,用强大的炮火进行了反击。但由于左权组织的工事结构巧妙,平炮不容易打就不用说了,就连弯炮也基本上对它不起作用。沮丧的日本军队使用了毒气。三营营长欧志福、屠玉山在前沿阵地观察敌情时中毒晕倒。

左权接到日军使用毒气的报告后,指示立即抢救中毒人员。左权知道,敌人越失败,他的报复就越疯狂。他看着地图分析,六连占据了玉树坡方向的有利地形,可以侧面火力支援七连。八连依然占据断桥阵地,敌人一时半会儿也突破不了防线。左权分析后,果断命令特勤队要求六连以侧火支援七连在南口的阵地,同时要求七连加紧补充前沿阵地的人员和武器弹药,修复工事,准备迎接敌人新的进攻。

中毒的欧志福在卫生员的紧急抢救下醒了过来。至此,边防军已经打退了敌人的两次进攻。涂营长轻度中毒,一直戴着防毒面具指挥作战。他向欧志福简要汇报了战斗情况。左权得知欧志福醒了,马上给三营指挥所打电话。左权关切地询问欧志富中毒情况,问他是否能继续坚持指挥作战。欧志福坚决不肯下火线。左权最后同意欧知府继续指挥战斗,但他强调,越是在紧急情况下,越要沉住气。你必须坚持以静制动的战术原则,坚持下去,袖手旁观才能消灭敌人!左权还警告说,天快黑了,敌人一会儿就要报复,以掩护他们的丧队收尸,并要求欧志福掌握部队的情况。

左权的分析一点都不差。日军释放毒气后,特务机关的一些干部和士兵大发脾气,叫嚣着要主动出击,与敌苦战。如果是这样,那正是敌人想要的。按照左权的指示,欧志福耐心地劝说几名心急的干部战士冷静地接起了战斗。就这样,七连的指战员们接连击退了几次日军的进攻。

17左右,日军各种火炮、机枪冲向特务团前沿阵地,一大群敌人在火力掩护下冲向南口山垭。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几根绳子。他看到尸体就猛地用绳圈盖住,套住他的腿,拖着他的头。在看清日军意图后,前方陡崖上的特务团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将滚雷和手榴弹投下悬崖,击倒了前来拖尸的敌人数十人。剩下的连头都不敢回,也不管拖死拖活,抓着绳子拼命往回跑。

深夜,左权给欧志福打电话,表扬了前沿阵地的几个连,说他们打得勇敢顽强,打得八路军威风,希望他们在战斗中不断总结经验,再战。接着,左权报告了敌情:敌军从山外俘获民夫100余人,骡子100余头。估计一个是抢尸,一个是逼民访矿。左权让欧志福通知边疆公司不要在山口外埋地雷。

12早晨,日军既不开火也不开火,战场一片寂静。上午9时,特务团观察室报告说,日军指挥官已多次观察到上池峪和赵古村的桃花寨,其部队正在那里修筑新的工事,很可能是在选择新的进攻方向。特务机关派出的侦察兵回来报告,日军封锁严密,没有得到具体情报,只知道昨天进攻失利的部队已经撤回,换成了所谓擅长山地战的部队。他们还捡了几个毫不起眼的标语,上面写着“皇军是钢,八路军是铁,钢比铁还硬”。过了一会儿,边防连报告说,日军指挥官从几个角度观察到了南口左侧的跑马站和桃花寨。这些迹象表明,日军会选择最危险的地方作为突破口。欧志福立即向左权汇报了情况。左权的指示是:做好充分准备和袖手旁观争取改变局面的行动。

日军猛攻黄崖洞,特务机关灵活应对。

1941113拂晓,日军集中十余门火炮,开始轰击四连在桃花寨、跑马地站1461高地和高地后面的大悬崖的工事。枪声一停,第四连阵地前就响起了枪声。欧志福连忙打电话问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几十个日军晚上偷偷爬上悬崖,四连第一排被打坏了。副排长陈启福正带领两个班的战士进行反击。

此时,总部指挥所里的左权正蹲在地图前,密切关注着战斗的进展。从战斗一开始,左权就日夜守在地图边,指挥战斗。早在组织修筑工事时,左权就坚持亲自实地勘察,对工事逐一编号,一时派上了用场。在敌人到达防御工事的数量之前,他就在指挥部的地图上做了标记,对情况了如指掌。

左权得知日军正在进攻桃花寨,已攻下悬崖,立即下令:特勤组在南口右侧留下少数守备部队,每个重要工事两人,其余集结备用;要把欢乐谷站作为重点防御区域,注意变应变;通知厂长徐长训,组织工人自卫队做好战斗准备,让厂里说日语的工人向鬼子喊话;最后通知129师385、386旅迅速向黄崖洞移动。当他们接近敌人时,他们可以派出小股部队与他们接触,隐藏主力和袖手旁观以消灭敌人。

左权随后要求接线员接通特勤局。左权在电话中提醒欧智富保持冷静,要求袖手旁观采取行动改变局面,并表示详细步骤已由电报发出。

欧志福接到电报后,立即调整部署,让参谋长郭双江率领四连、二连、三连、七连进行反击。经过英勇奋战,特务机关的官兵回到了四连的最前线。但是有几个敌人爬进了欢乐谷站高地的悬崖缝隙里躲了起来,只是当时没有被发现。过了一会儿,敌人组织了新的进攻。

这时,欧志福来到二营指挥所。经过观察,欧志福认为日军是从最困难最危险的地方出发,主要是想通过公路争夺跑马地车站脚下的壕沟,进攻兵工厂所在的水窖洞。于是他向左权汇报了情况,并建议给敌人让路。守军全部撤退到山里,在“第一眼”沟底埋设地雷,然后双方互相攻击,消灭沟底之敌。左权想了一会地图,最后同意了欧志福的建议。

特勤局的这一招果然奏效。日军打了一上午,零零星星消灭了几十个人,才推进了200多米。即便如此,日军还是挺得意的。他们一边催促后面的人迅速爬上悬崖,巩固新占领的区域,一边从右侧向壕沟进攻,企图一举攻占水窖洞穴的入口。起初日军急于占领洞口,多路进攻。结果很多地雷都被踩坏了。为了减少伤亡,他们改为一路进攻。结果被夹在特勤组左侧高地和水窖洞右侧悬崖两翼之间。日军躲也躲不了,逃也逃不了。整整一个下午,200多名日军冲到沟底,还没接近水窖入口处的核心工事,就全部被消灭。

日军遭受八路军侧面火力损失,于14日改攻桃花寨西山和特务二营1568高地,企图消除侧翼火力威胁。但战斗刚开始,敌人的进攻就遭到了特务四连二排士兵的抵抗。整个上午,战斗都处于胶着状态。担心伤亡惨重的欧志福命令二排撤退到连队主阵地。日军占领特务团四连二排阵地后,稍微巩固了一下,猛攻水窖入口阵地。但此时敌军已是强弩之末,晚间进攻时,已失去后劲,仓促撤退。

6月5438+05日,日军加强兵力和火力,兵分两路围攻特务团八连防守的水窖洞口厂区。战斗是四天来最激烈的一幕:子弹如蝗虫,枪炮声如佛珠,爆炸声不绝于耳,黄崖洞上烟雾迷蒙,天空一片漆黑。特务八连的指战员以一当十打退了几次敌人的进攻,守住了从南口到断桥和水窖入口的阵地。

欧志福一边指挥战斗,一边向八路军总部报告情况。彭指示,敌人只想“参观”一下军火库,把机器搬出去,让他们爬进去参观。左权在电话里问欧志福,五天到了,你能坚持住吗?欧志福自信满满地回答,还能再坚持五天。左权高兴地告诉他,八路军的援外部队就要到了,特务机关再绑敌人三四天就够了。但他要求特勤队必须采用静制动,夜间将部队全部撤至二线,既要诱敌深入,又要顽强防守。天黑后,欧志福按照左权的指示调整了部署。七连、八连除坚守阵地者外,趁着夜色在水窖入口和敌人撤退的途中埋设地雷,然后撤退到二线。这样战争又活了,特勤又可以居高临下地打了。

16一整天,敌人还堵在水窖门口,进不了厂区。恼羞成怒的日军使用火焰喷射器,水窖入口处的阵地顿时火光冲天。当晚,欧志福向左权报告,兵工厂机器设备已转移,只剩下一台大型锅炉无法转移,请求指示。左权让欧志福派人把厂里所有的厂房都炸了,尤其是锅炉房。石头坍塌后,用地雷埋起来,做好标记。左权供认,这样做是为了给敌人一种武器库已被其炮弹摧毁的假象,保护锅炉,防止敌人破坏。执行完这次任务后,特勤队的战士们主动撤离了水窖入口和断桥南口的阵地,并用地雷封锁了水窖入口被敌人占领的所有主要阵地。

此时,战斗已经打了六天,但日军连兵工厂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一个小小的黄崖洞,让嚣张的日本“皇军”吃了苦头,丢了脸。36师师长吴川南坐立不安,骂部下愚蠢无能。他还对进攻部队的几个主要指挥官下了死命令,必须在两天之内活捉黄亚东,否则就要他们去死道歉。

日军进兵工厂失望,仓促撤退时遭到八路军伏击。

被上级严厉训斥后,进攻黄崖洞的日军在17对水窖入口发起了更猛烈的进攻。在遭到特务机关顽强的火力阻击后,日军另一部又改攻特务二营五连防守的1650高地,企图迂回控制整个黄崖洞,但这一图谋失败了。但是,最后还是有小股日军闯入了兵工厂。然而,他们看到的却是这样的场景:十几家工厂倒塌在一片瓦砾中,这里空无一人,别说机器了,连一颗标着兵工厂的螺丝钉都看不到。几十个敌人在厂区里折腾了很久,但什么也没找到。而是引爆了埋在里面的各种地雷。隆隆的爆炸声是特勤局士兵迎接“皇军”的“礼炮”。这个时候敌人已经没有斗志了,被打中了都不敢继续战斗,更别说找什么机器了。他们不得不恐惧地站在或蹲在悬崖上,等待援军的到来。

晚上,左权又打电话询问特勤人员伤亡情况。当得知总伤亡人数不到200人时,左权非常高兴。他告诉欧志福,特务机关打败了一个日本联队,使其丧失战斗力。从前天开始,敌人已经换了一个翼来进攻;日本电台现在在吹嘘摧毁了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歼灭八路军特务机关近千人。照此趋势,敌人可能要挖几台机器作为证据,或者进攻左回垭口阵地以示“胜利”;目前,我129师部队已进入伏击区。最后左权又让特勤咬“牛筋”,进一步扩大战果,让日联队抽筋断骨。

欧志福根据左权的指示,命令2营坚守1580高地及其以北地区,阻止敌人的进攻。三营部署在博斯山地区,继续零敲碎打打击敌人,阻止其搜机,酌情支援一营;一营仍坚守左回垭口,一旦接到敌,必须以强大火力压制敌人。

6月5438+08日,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分三路向特务团一营防守的左回垭口、南山、北山阵地发起进攻。经过几次激战,一营官兵击退了日军的几次疯狂进攻。

半夜,左权打电话给欧志福,告诉他日军发现我埋伏在山外,可能要连夜出逃。他要求特务机关夺取战机,夜间不断攻击,逐步恢复阵地。欧志福按命令行事。但之前大部分残敌已经从原路溜掉了,只有在桃花寨上方负责掩护任务的敌人因为被特务四连第一排指战员卡住,还没来得及撤退。最后在特务机关其他单位的反击下,消灭了这个敌人的一部分,剩下的也趁机溜走了。到19早上,特勤队已经恢复了黄崖洞所有的警备区。然后,按照左权的命令,进行了一次山地追击。但是追了10多里,连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此时,沿途逃难的村民已经下山回村。一个村干部主动找到欧志福报喜,说前方129师部队杀敌500余人,大家正在组织搬运战利品!

原来日军逃出黄崖洞后,在三十亩和曹庄一带陷入了129师的伏击。惊慌失措的日军无心恋战,伤亡500余人后仓皇逃窜。左权下令56点进攻,日军于20日夜被迫撤出黎城。其原定一个月的“扫荡”计划破灭。

特勤局因其辉煌的记录而受到表扬。

在黄崖洞保卫战中,特勤队官兵历经艰难险阻,浴血奋战八昼夜,最终取得战斗胜利。

165438+10月22日,八路军总部公布了黄崖洞保卫战的战果。这次战斗,八路军总部特勤团在左权的直接指挥下,以1300人抗击日军5000余次进攻,歼灭敌军近千人,我方伤亡1.6人(其中牺牲40余人),比例为6:1,战果辉煌。

165438+10月底,左权来到特勤总队驻地洪水镇苏渔沟,向特勤总队全体官兵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并代表总部召开了特勤总队庆祝总结大会。会上,左权宣读了朱德、彭致该团指战员的贺电,宣读了八路军总部授予特务团“执行命令模范”、“保卫黄崖洞英雄”荣誉称号的命令,同时授予特务团“保卫水窖立功”锦旗。

表彰仪式结束后,左权对战斗进行了总结。他高兴地说:黄崖洞保卫战打了八天八夜,打得好。最终,特勤队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确保了兵工厂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圆满完成了总部赋予的光荣任务,立下了汗马功劳。左权还说,这一仗的胜利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保住了兵工厂的人员、机器、物资的安全;二是歼灭了敌人有生力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三是锻炼部队,提高战斗力;四是粉碎了敌人的“扫荡”,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志,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第五,在坚守阵地和大量歼敌中积累了作战经验。左权也指出了战斗中的失误,主要是对敌人进攻方向的判断不够准确,战斗中兵力和火力的相互支援不够,夜间对敌反击不够有力。他要求特务机关通过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再接再厉,保持和发扬保卫黄崖洞的优良传统和战斗作风,加速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与全国人民一道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2年,黎城县政府在黄崖洞建立烈士纪念碑,正面镌刻着保卫黄崖洞的历程,背面镌刻着在这场战役中英勇牺牲的40多位烈士的名字。1971年,黎城县政府对纪念碑进行了整修,在其前面立了一座20多尺高的纪念塔,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65438年至0980年,黄崖洞兵工厂及其工事开始小规模整修。1985年,黄崖洞正式辟为旅游区,向游客开放。为了纪念在这里战斗过的英雄,教育后人,当地人民政府在这里修建了牌坊。邓小平亲笔为牌楼题写了三个大字:黄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