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三国杀”,银行为什么要占领下一个制高点?
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7消费金融洞察报告》显示,短短四年时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从60亿飙升至43671亿。从2013到2016,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爆发式增长70倍,年复合增长率317%。
消费信贷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各类机构争相涌入。拥有场景和数据优势的互联网电商巨头,受监管新政限制,转型消费金融的互金平台纷纷涌入这片蓝海。
与此同时,消费金融的市场机会也引起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关注。以银行为例,其零售贷款中个人房贷增速受到抑制,轻资本、高效率的消费信贷成为转型方向之一。
招行信用卡下的掌上生活App,是近年来金融机构转型最好的案例。今年8月,掌上生活App已经迭代到第六个版本(6.0版本)。自这个金融服务平台诞生以来,其定位就随着经营策略的调整而演变。
从1.0、2.0时代,侧重“优惠服务”;3.0时代聚焦“金融工具”;4.0时代,掌上生活App 5.0版本“金融工具+生活电商”的转型,打破了银行业壁垒,面向所有用户开放注册。
掌上生活App 6.0在开放用户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了消费金融服务,剑指“第一消费金融App”。至此,掌上生活App成为独立互联网品牌的战略方向也更加清晰。
创新多变的银行机构让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有趣,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三大派系,互联网电商巨头、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占据了消费金融的三个“高地”,“三国杀”之战清晰可见。
那么,拥有资金、寻求创新模式的银行,这一轮竞争的赢家是谁呢?
“长板”很长,“正规军”风控实力强,发展更稳健。
回顾消费金融的演进历史,互联网电商巨头等非银机构的发展空间其实来自于“差异化竞争”。他们从市场空白出发,为传统银行不太重视的人群提供服务,从而抢得发展的第一桶金。
然而,随着非银行机构的涌入,消费金融市场一度混乱,暴露出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这时候银行机构作为正规军的优势就可以凸显出来了——有丰富的风控经验,成熟的征信和审批模式,风控和定价能力突出。
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和成熟的风险管控体系,也经历了实际业务的考验。相对于互联网公司和非银行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的风控体系更加稳健。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东丈曾对媒体表示,“所有消费信贷行业的死亡,不是因为发展缓慢,而往往是因为风险失控。慢下来,积累能力后可以慢慢加速,但是风险管理能力不够的时候,发展越快,死的越快。”
除了风控优势,现有的客户资源、较低的资金成本、良好的品牌口碑也是银行进军消费金融的长板,构成了银行“弯道超车”的基础。
“短板”不短,智慧信贷助力用户体验持续进化。
虽然有正规军的优势,但非银机构较早开拓消费金融市场,也让其拥有相当大的先发优势——用户体验和场景优势。
事实上,以信用卡和各种消费贷款为主的消费金融业务是银行零售业务之一。但银行传统的“线上申请,线下审批”路径牺牲了客户体验,尤其是消费金融领域,侧重于小额和高频。繁琐的审批程序往往让用户敬而远之。
但从目前来看,对于银行客户体验的短板,可能需要“三天两头治”。很多银行跳出了传统路径,全流程网上自助模式开始出现。可一键申请、几秒钟放款的纯网络信用贷款,成为银行瓜分消费金融市场的利器。
以掌上生活App 6.0推出的“e贷”为例。这是一款针对老用户的消费金融产品。最高可提供30万授信额度,支持以贷还贷或分期还款。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款纯线上产品。
这种产品在短时间内获得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截至今年6月底,“e贷”产品交易规模已达38654.38+亿元,余额超过300亿元。
体验掌上生活App 6.0可以发现,“e贷”只是其众多消费金融产品中的一个。此外,为了满足不同场景下不同用户的需求,掌上生活App 6.0还提供了e闪贷、e分期、现金分期等多种消费金融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解决用户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金融产品的“痛点”,掌上生活App 6.0还推出了智能推荐引擎e智贷。用户只要输入自己需要借款的金额和期望的还款方式,后台就会结合客户的自然属性和历史交易数据推荐一款适合自己的产品。
显然,为了赢得更多的用户,银行已经意识到了把握用户需求、强化用户体验的重要性。毕竟谁也不敢错过移动互联网的机会。
金融科技的场景融合创造竞争力的代际差异
为了弥补消费金融领域的短板,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向Fintech发力,试图以“金融科技+场景应用”的方式助推消费金融。
一方面,巨头“结盟”成为常态。半年之内,BATJ先后与工农中建合作。消费金融业务是其合作的重点,双方融合的重点在FinTech领域。
但由于双方合作时间较短,目前还未显示出互联网巨头与银行在FinTech领域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如何改变互联网为渠道,银行为资金供应商的传统模式,仍然是一个难题。
除了巨头的“结盟”,银行也在开始新的尝试。招行副行长刘建军在金融科技和消费金融方面发出了积极的信号,即“金融科技是招行下半场转型的核动力”。
或许,在未来,移动平台掌上生活App的使命,就是刘建军所说的——“实现金融科技的场景化融合,满足客户的一般性消费升级需求,获得零售金融业务竞争力的代际差异”。
掌上生活App是招行信用卡在移动端布局的重要平台。优惠力度不逊于互联网平台上的电影票吃饭、积分实时兑换、机票酒店一键预订等各种服务,成功连接了更多的线上线下场景,从而实现了用户的高粘度和高变现。
以出境消费服务为例,招行信用卡的场景服务完全可以贯穿境外旅游的前、中、后三个场景。订餐机酒服务、签证申请、境外购物、消费分期等服务都可以在掌上生活app上完成。
除了自建平台,招行信用卡也在通过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抢夺获客场景。今年以来,招行信用卡推出了王者荣耀联名卡、网易云音乐联名卡、摩拜单车联名卡等多款卡片产品,嵌入更多年轻人喜欢的休闲、娱乐、出行等场景,让他们转化为自己的用户。
总的来说,传统金融行业正在积极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日常生活消费,抓住用户高频使用场景,围绕用户需求进行场景的生长和运营。按照这个逻辑,银行做出了不同于互联网巨头的“反向突破”——从支付平台延伸到场景服务。
布雷特·金(Brett King)在畅销书《银行3.0》(BANK 3.0)中预言,“银行的概念将从一个场所转变为无处不在的服务。”如果银行真的想站在消费金融的风口浪尖,考验他们的可能是他们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