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用“游戏化”的方法让孩子半途而废?
所以,父母希望孩子在小的时候能够集中精力,持之以恒,因为这样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成功。
只是真正能做到的孩子真的很少。大多数孩子总是善变的,喜新厌旧,很难长期坚持同一件事。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看起来琴棋书画样样都懂,其实只懂皮毛,根本不精通。这是他们坚持不下去的结果。
琳琳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四岁的时候,她妈妈给她报了绘画启蒙班。起初,琳琳真的很感兴趣,每天都迫不及待地去上课。
然而这种新鲜感只持续了两三个月,她就觉得画画很无聊,吵着要学舞蹈。
打败琳琳真的很难,她妈妈带她去舞蹈班试跳。琳琳说她非常喜欢,所以她妈妈帮她报了一个舞蹈班。
可是上了几节课,琳琳说压腿太累了,跳不动了,不想学了,想和班上其他同学一样学一门乐器。
像琳琳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什么都想尝试,但什么都不愿意坚持。
作为父母,一开始可能会苦口婆心的劝说对方,但是渐渐的就会选择放弃,因为他们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是孩子还是没有改善。
为什么孩子会半途而废?1,太好奇了
孩子天生有很强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会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越来越明显。
这会让他们发现一切有趣的东西,尤其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他们想去尝试。
所以强烈的好奇心会让他们很难长期坚持一件事,因为他们太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会喜新厌旧。
2.被动地做
很多孩子做一件事,不一定是出于本意。
比如一个孩子明明喜欢跳舞,他妈妈却坚持让他学画画。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肯定很难坚持下去。
因为这个时候,他们是被动的去做,完全是在父母的压力下。当他们很难真正喜欢上眼前的东西时,也就注定很难坚持下去,很容易半途而废。
与成人相比,孩子思维更活跃,所以更喜欢色彩鲜艳的东西。
其实有时候,即使是成年人,面对每天枯燥的工作也会感到无聊。我相信如果有选择的话,成年人会想从头再来,选择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但没有接触过的领域。
3.游戏化可以防止孩子公式化思维。
游戏绝对是现在很多孩子的最爱。孩子很难整天坐着学习,但如果要整天玩手机游戏,可能会废寝忘食。
如果游戏融入到孩子面对的事物中,那么孩子的积极性会更强,主动性会被激发出来。
如果你想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改变,你必须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游戏,这样会更有助于解决问题。
为什么孩子喜欢玩游戏?1,即时奖励
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应该是它的即时奖励政策。哪怕只是在游戏中杀一个人,打一个怪物,都会获得金币或者礼包,提升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更好的升级。
孩子每次得到奖励都会很有成就感,所以会一直沉迷于游戏,享受被认可的感觉。
虽然我们强调延迟奖励会让孩子的素质变得更好,但很多时候甚至奖励更有效。
否则,当孩子在取得进步的时候没有看到及时的奖励,就会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从而否定自己的努力。
2.控制角色
孩子在生活中总是被父母控制,所以很讨厌这种被控制的感觉,希望自己也能像父母一样控制别人。
这在现实生活中当然很难实现,但在游戏中,孩子可以扮演绝对的主导角色,他们可以控制角色的一切,这让孩子感到很快乐。
3.选择的自由
游戏中会有很多模式供人们选择,孩子们可以在中级和初级之间自由切换,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游戏模式。
这时候孩子玩游戏如鱼得水,自己掌控。每次胜利后,他们都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这在现实生活中也很难达到,但在游戏中都能得到满足。
如何利用游戏让孩子持之以恒?1,即时反馈
很多时候孩子告诉父母自己完成了一件事或者作业得了满分,其实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
但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很敷衍的。他们要么看一眼说好,要么说知道两遍。
当然,这不是孩子想要的结果。家长要在第一时间给予正面反馈,不要总用你很棒,你很好之类的泛泛之谈来表扬孩子。
而是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好,让孩子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2.尊重孩子
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却从来没有想过尊重孩子。
孩子往往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看事情的角度和父母不一样,所以他们的行为可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错的。
比如家长要求孩子在周末上午完成一些作业,那么具体的时间规划完全可以由孩子自己掌控。
有些孩子可能想在学习前玩半个小时。这时候家长肯定会生气,认为孩子不想学习,但其实只要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家长就不应该干涉孩子如何管理时间。
3.鼓励孩子
心理学家德里克斯曾经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父母不应该吝啬对孩子的赞美。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也要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父母的鼓励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自我肯定。
在父母的鼓励下,孩子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从而变得越来越优秀,真正主宰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