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网络游戏身亡的事

网络游戏终究是“电子海洛因”还是“精神休闲产物”?这个问题在互联网已经争吵了许久。前者的拥护者为家长和一些所谓的“专家”,特别是最近两位分别为“陶”姓和“杨”姓的“专家”在电视媒体之前说出了许多的话语,其大致意思为“禁止电子游戏,挽救失足青少年。而后者的拥护者当然是一些喜欢网络的青少年网友。

“电子海洛因”的起源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日本任天堂公司所出差的FC(Family Computer)红白机进入国内后,许许多多的家长都听信电子游戏可以增强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当时的孩子也是在父母的倡议之下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电子游戏经历,当时的电子游戏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非常“和谐”。因为孩子们要玩游戏是在父母的有效监督之下。

而在几年之后,诸多的非法地下游戏室开始在社会上传播,孩子们会在放学课后,甚至逃课的时间去这些地方疯狂的玩上自己喜爱的游戏,在经过多方面社会的曝光已经家长们的齐力谴责下,电子游戏机就又慢慢的变成了“毒品”和“危险品”,因为当时的父母已经开始觉得电子游戏会荒废孩子的学业和前途。

2000年后,互联网在国内盛行,而网络游戏也进入了我们的眼中,由于网络游戏集结了网上互动与电子游戏与一体的特色,迅速被年轻人拥护,而一些在校的学生也深深的投入其中,当然这些举动再次激怒了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而在之后的诸如《传奇》、《奇迹》等游戏所带来的“青少年堕落”事件也开始轮流被曝光,也在此事,网络游戏就被莫名其妙的扣上了“电子海洛因”的称号,一直延续至今。

清楚的认识事物——网络游戏

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双面刃,网络游戏也是如此。它作为一款虚拟的产物,给现在的年轻人带来了许多的快乐,但是什么东西都会有其沉迷者,既然你沉迷了一样东西,当然也会在原来的生活上去舍弃一点东西,比如“军事狂”、“模型狂”、“考古狂”,而网络游戏玩家也可以被称为“游戏狂”,那“游戏狂”与上述三者有什么区别嘛?其实并没有,只是网络游戏的玩家基本为青少年居多,而我国的青少年由于社会以及家庭压力较大,所以过多的玩网络游戏必定会对自己的学习成绩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如果打个比方一个孩子在读初中的时候迷上了京剧,也因此学业成绩有所下滑,难道我们也称“国剧”为“脸谱海洛因”嘛?

网络游戏的设计初衷就是让玩家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结识更多朋友,让你去完成一些现实世界缩不能办到的事情,其完全是一个让人轻松愉快的虚拟事物。但一位玩家如何去掌控自己的生活时间,如何分配自己的游戏时间就是自己的事情,他和网络游戏本身无关,青少年自控能力差,爱玩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而一些玩游戏比较痴迷的青少年其实缺少的不是自己的决心,而是社会和父母与其的正确交流。

枯燥乏味的教育体制

为何外国也有网络游戏,甚至比中国更发达,但是外国从来就没有什么“电子海洛因”一说呢?

其实网络游戏可以划分为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中日韩三个网游大国,其中中国玩家人数最多,韩国游戏出产量高),其实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体制是最为枯燥乏味的。看书本,看黑板,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下课做作业,做一课一练。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成绩好就是聪明的孩子,成绩不好就是笨拙的孩子。语数外为主课,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是可有可无的“无用课”……而在压力已经十分大的日常学习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依然毫不知足,在双休日还会将孩子送到一些“高级教授老师”所开设的“辅导班”,其价格高昂不算,也完全将孩子的双休日给剥削掉。记得有那么一句话,笔者自小就听到了现在——“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过于单一,只看重固定课门的教育必定会是让正直青少年的学生所排斥的。年轻之时应该是发挥自己想象力,做出一些自己感兴趣事情的时候。而大本小本的大压力无聊作业到底会有哪个孩子真心喜欢?为什么西方国家有那么多的科学发明?因为他们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就能被传授到相关的东西,也许他以后会是一名电子产物的科学家,但其实他压根就不懂几何图解……但在国内,只要本科毕业的基本上都是读过各类高等科目的学生,但真的说到世纪操作和能力的话其实要比西方国家的学生差很多。

教育制度不改变,孩子们依然会继续逆反,就算封杀了网络游戏,他们还是可以去玩其他很多的东西。孩子贪玩,自古皆知,让一个有活力有天真的孩子去放弃10多年的美好时光而去私自占据他去让他读那些枯燥的课本,从人性上说这基本属于软禁了。

孩子可以玩的太少

中国在解放60周年后虽然已经繁荣不少,但总体来说还是处于世纪中等的生活水准地位,而一些乡村和城镇其实还是比较落后的。而在这些地方的孩子可以玩到的最高级和最好玩的东西基本就是网络游戏了,对于一个只能在农田里玩玩泥巴的土孩子来说先进的网络游戏是何等的刺激?

而在西方国家里,孩子们可以玩的有许多许多,开车、跨国旅游、滑板旱冰、养宠物、自己DIY的做东西、料理……而在国内,普通家庭是达不到这个消费水准的。其实并不是孩子陷入了网络游戏,而是他们能玩的太少,他们缺少人与人的交流,他们只想在这虚拟的环境里得到满足。

所谓的“专家教授”

那些在电视和网络上所能看到的年过半百的“网络游戏著名研究教授”云云真是让人笑掉了牙齿,试问一个连什么是IP什么是LINK,什么是RPG什么是FPS都不懂的人好意思说自己是“游戏教授”?说白了其实是一个反对电子网络游戏的愤青罢了。不说自己的课本无聊,不说自己的娱乐设施少,只是一味的怪罪孩子的自控能力和网络游戏本身。而之后在国内各地所开设的各类“网瘾戒毒所”也更是荒谬之极。

兴趣爱好是人自己所来选择的,网络游戏受到青少年的拥护更是说明其本身比那些无聊的课本更具有吸引力,笔者这里所说的意思并不是读书真的不好,而是教育体制的枯燥很难让孩子接受,而孩子在不能接受普通的教育之下玩起了网络游戏,所以专家教授和家长就将其怪责在网络游戏本身。其实这些“教授”也只是想学媒体炒作自己一番,他们肚子里到底能有多少墨水其实一看他们的采访便知。而前阵子也传出了孩子们在“网瘾戒毒所”坐电椅、被毒打致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