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首款生存游戏上线,可能是光子做的最真实的手游。
文/安德鲁
虚幻引擎4开发的另一款大作《光子》已经过测试。
9月16日,黎明觉醒开始了“黎明测试”。这个新作是光子的又一个游戏,投入巨大。
《黎明觉醒》是腾讯第一次自主研究SOC的新兴品类(即生存、开放世界、手工艺)。作为近两年迅速崛起的玩法方向,开放世界生存题材在手游中并不是特别常见。
《黎明觉醒》也是一款海量游戏。
从我这几天的体验来看,无论是外部的美术投入,还是游戏中的世界构建,地图的尺度,背景,剧情设定,处处细节的呈现,《黎明觉醒》都在传递着海量的内容。围绕着现实主义这个点,游戏构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开放世界生存玩法。
结合光子过去的产品经验和游戏不局限于本地用户的设定,《黎明觉醒》可能会成为光子又一个在多个地区和市场产生影响的产品。
可能是市面上最真实的生存手游。
黎明觉醒是一款在塑造氛围上有代入感的游戏。
这是我第一个小时的直观感受。坦白说,玩过一些欧美游戏后,我有点偏向捏脸这个初始角色太好看的默认设定。我会担心游戏的外在表现会向大众审美水平妥协太多。比如环境可能精致但氛围营造不够,会破坏冒险的张力。尤其是我捏着一个大叔的脸,张嘴说话的时候,却明显是一个年轻人的声音。
但是前几分钟教学+剧情的过程很快打消了我的疑虑。
《黎明觉醒》不仅仅是为了画质的精准,而是为了做出一款阳光、绚丽的生存游戏。相反,新手教学一上来就把玩家带入黑暗、昏昏沉沉甚至有点极端的环境。
故事发生在灾后世界。主角在直升机坠毁中幸存,需要及时从周围环境中收集资源才能生存。从拿到第一件武器到修理摩托车,主角需要穿过破旧的仓库和废弃的加油站,翻箱倒柜寻找物资,还要面对意想不到的变种人敌人。与此同时,到处荒芜的地方都在暗示着环境的危险。
在虚幻引擎的加持下,除了写实的画风和细致的建模,游戏内容营造的氛围也传递出了具有代入感的生存反馈。
比如夜幕降临,画面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变暗,人物只能看到眼前几米内的景象。用手电筒照明只能照亮眼前的一小部分。在摩托车等车辆上,大灯的照明范围会更大,但也相当有限。夜晚穿越森林时,不需要任何刻意渲染的BGM,也能感受到游戏的紧张感。
当然,黎明醒来并不总是灰暗的。天气晴朗时,阳光会穿过树木之间的缝隙,照进遮蔽物,呈现出与现实世界相似的光感,也会对恶劣的生活环境增加一些调节。
还有各种还原现实的地貌。随着剧情的推进,玩家还会反映出更多不同的地貌:林地、山谷、海滩、沙漠、沼泽等等。每一个地貌也会像现实一样:林地里到处都是各种可以采集的植物,沙漠里还会不时扬起沙尘暴。
除了宏观环境,游戏的很多细节也是围绕“现实生活体验”这个点来设定的。
每个玩家感受最直接的可能就是各种生存指标。故事推进到第一次加入据点后,系统会解锁。主角的生存指标分为身体、精神、健康、代谢四个维度,对应12生存指标,包括体型、饥渴、健康、能量等。
洗澡,睡觉,上厕所...大量的日常行为会影响这些指标——比如砍树、开矿等“体力活”会消耗饱腹感;可以在浅水区附近洗脸、洗衣服,但如果长时间不清洗,容易招来妖怪;运动行为的持续时间和频率会影响角色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改变身体的胖瘦,过重可能会影响车辆的速度。
此外,为了在不同细节上尽可能贴近现实,《黎明觉醒》还组建了权威的专家顾问团队,如当年登顶珠峰的运动员桑珠,山西省地质博物馆馆长石建如担任地理顾问,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王心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担任游戏建造体验顾问,IDPA国际防身手枪协会安全员彭亮担任战斗体验顾问。
这些专家组成员在各自领域给出了建议,也为游戏各种细节的真实性提供了保障。
一般来说,黎明醒来的最初体验,是一个高度现实的世界逐渐展开的过程。在游戏开始前的几个小时,玩家们在不断解锁新的游戏玩法,发现新的系统。随着故事的发展,《黎明觉醒》一步步向玩家展示它有多少内容。
使用情节、探索和战斗
填补大世界存在的内容深度
诚然,只有“大”而没有相应的内容填充,很容易成为一个“空”的框架。
开发团队将黎明觉醒定位为SOC,是Survival、Open World和Crafting的缩写,即生存、开放世界和构建。这意味着《黎明觉醒》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设计游戏性内容。
最明显的就是故事。《黎明觉醒》用主线连接了大世界的各种玩法机制。
“怎么像主机游戏?”是近年来厂商推广手游产品时的话语体系。通常形容手游的表现力已经达到顶级水平。但这往往会因为夸张而招致非议。
《黎明觉醒》从来没有这样宣传过自己,但我在推主线的过程中确实体验过类似的沉浸感,这是其他大部分重度手游都没有过的。我说的沉浸感主要来自于剧情推进中穿插的各种动画,以及剪辑动画中对镜子的娴熟表现。
比如第一次来到渡鸦山寨,医生带主角参观山寨时,远景和特写来回切换的表演模式;再比如,主角第一次看到居民自发聚集悼念死者时,有几个“只听到他们的声音”的空白镜头语言。在之前的故事中,这大概是最能让玩家产生身临其境体验的两个地方。
从系统菜单可以看到,有几个与剧情相关的板块,这一定是以后更新的重点之一。
剧情除了渲染气氛,还起到了引导玩家了解各种机制的作用。帮助红杉帖脱困后,主角得到了自己的庄园地址,建造系统开启。
这是一个玩家可以发挥极大自主权的体系。玩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的房子,在后续的玩法中解锁更多选项,丰富庄园外观。在巨大的无缝世界中,住所是为数不多的安全场所。
但出了家门,野外生存依然严酷。同时也是游戏填充内容细节的空间。
一方面,在剧情的进程中,更高的自由度让玩家可以随时暂停主线,随意前往附近的任何地方探索,从目前一些场景的规模来看。后续更新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沿途和沿途的副业。另一方面,上面提到的各种现实细节也让游戏中的探索变得有趣。比如暴雨中出行,衣服会湿,然后慢慢干;当走过沙漠时,前进会变得困难。同时野外一半以上的建筑都可以进入,这也让探索变得更加未知。
而生活在这么大的世界和探索空间里,如果太容易,很难带来挑战。其实这也是我从《黎明觉醒》早期体验中感受到的逻辑——不同于通常有冒险元素的游戏。即使在早期的战斗中,黎明觉醒也不是很简单。
在独自推进任务的时候,如果遇到一群变种人,很容易因为走进死角,武器弹药不足,或者缺医少药而四面楚歌。再加上上面提到的各种生理指标的限制,在最早的教学任务之后,黎明觉醒的生存是很有压迫感的。
初始技能不足,战斗道具种类和强度有限,都是单人为了生存不得不面对的困难。生存的压力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团队作战。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加入阵营,与好友组成求生队,参与PVE/PVP多模式挑战。还可以一起重建家园,参加篝火晚会等非硬核游戏。从之前主播阵营发布的视频来看,后期出现了更为严厉和大规模的多人副本。团队参与的内容也像剧情一样,按照进程划分渐变。
此外,《黎明觉醒》作为一款SOC游戏,在战斗机制上有着不同的成长和操作维度。
游戏中的武器种类繁多,有猎枪、冲锋枪、弩枪、狙击枪、加特林等射击游戏中常见的武器。地雷、自动电池等辅助武器也可以用材料制造,近期还有无人机、泡沫弹等高科技道具。这些都可以在人才体系内逐步解锁和强化。
黎明觉醒同样注重枪械细节,不同武器的后坐力明显不同。同时,各种武器都有不同的装弹动作,比如枪械的枪机装弹,每把枪的装弹时间都不一样。此外,当玩家处于不同场景时,枪声的声音也会有所不同,从而进一步结合开放世界的环境变化。
在战斗层面,《黎明觉醒》还增加了一套战术动作,比如翻滚、冲刺、滑铲、背刺等,增加灵活性。玩家应该可以从早期的战斗中了解到这一点。当遭遇围攻时,翻滚往往可以帮助角色脱离包围圈。
从剧情到建造、探索、战斗,游戏的所有元素都在开发世界的体系下串联起来。随着这些内容的填充,《黎明觉醒》中“大世界”的骨架变得有血有肉,并没有变成“只是一个大地图”的生存游戏。
一款开放世界生存手游背后,光子的野心
《黎明觉醒》很可能不仅仅针对国内市场。
开放世界生存与构建是近年来业界的热门话题。作为一个最初源于影视作品的题材,近年来在一些手游中得到更多的体现。而且这些题材的游戏很多都可以凭借题材形成差异化优势,在海外市场打开局面。这一定是《黎明觉醒》中一些细节具有国际观感的原因。相关任务和剧情的设定也考虑了海外用户的喜好。
近年来,随着硬件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开始从大型机和PC平台探索开放世界系统。开放世界逐渐成为一种拓展游戏性边界的方式,可以容纳庞大的内容和复杂的游戏性设定,能够得到追求多样化体验的玩家的认可。
选择一个世界流行的主题,再加上业界推崇的游戏性设计系统,并使用虚幻引擎4来提升游戏的观感和各种逼真的细节,这些组合背后的期望不言而喻。
光子之前已经在很多地区成功释放,黎明觉醒应该也有类似的目标。结合他们之前在虚幻引擎的技术基础和全球同步发行的经验积累,这款高度写实的开放世界生存手游将有机会成为又一款能够影响多个市场和不同玩家群体的产品。
发行困境|与马小逸对话|野斗| |史诗
黑色神话:悟空|二次元游戏困境|游戏设计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