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海博物馆
偶尔看的时候会弹出一些有趣的印象,然后记录下来。
青铜博物馆正对着这个钹,中间镶嵌绿松石图案,做工非常精美。估计那时会有青铜兵器,相当于现代的兰博基尼跑车;好好装修,关键时刻拿出来。估摸着不会引来羡慕的目光,反而起到威慑作用。
这种镶嵌绿松石的审美,在西藏和中亚地区依然流行。去尼泊尔和摩洛哥的时候,看到了很多镶嵌绿松石的首饰。有砾石镶嵌和全石镶嵌,每个人都有腰带。人类对于美的约定,从古至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青铜博物馆,我遇到一个年轻人,他解释了一下,以为是志愿者。后来我发现他是和女朋友一起去的。他给女朋友讲解的时候,吸引了周围的参观者,临时成了志愿者。
看图,图案多么精致细腻,我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写各种无用的文件和资料,抹杀了我们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古人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去雕琢一个理想的美容器。一旦他们出生,他们就让世界震惊。
记得有一年在郭波听老师讲青铜器,我第一次知道古代青铜器和青铜器上的铭文是干什么用的。那一次老师还讲了越王勾践的剑,我印象很深。老师年纪比较大,很优雅,是个志愿者。当时人们对志愿者还没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因为那次偶遇,我也有了退休后做志愿者的想法。
上图中的簧片和花瓶的形状非常现代的朋克风格。朋克风格服装中这种金属元素的灵感来自那里,目前还没有找到相关资料。我只感叹古人的想象力太强了,都设计好了,后人可以查查史料,在设计时灵活运用。
上图的两个器皿功能差不多,但右边的是现代人用的。生产力的发展使这种器皿极为普遍。一旦转为民用,就失去了美感。
这么巨大,能安心睡觉吗?这么辛苦,能睡得安稳吗?
这能是枕头吗?那么高又那么硬,古人的脖子是软如面条还是硬如铜条?没有它的影响,我真的享受不到长骨头的脖子。只能看。
《思想者》(法文名:Le Poète)是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创作的雕塑。在罗丹的指导下,这个模型有几个雕塑,最重要的是青铜,底座是大理石的。它现在在巴黎博物馆。1880制作的石膏模型现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思想者》描绘了一个沉浸在极度痛苦中的强有力的工人。
我严重怀疑我抄袭了大唐的作品。左图和右图是不是很像?让他们远远地看着对方。
如果是以前看到的话,我会直接走过去,不看别的,我会乱了方寸;我们村里用的就是这种破碗。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终于用上了精致的瓷碗,没人要。但现在我将第一次冲到那里,并没有为自己感到羞耻。
看到它的第一感觉就是,如果抱着它睡觉,有点害怕。漂亮吗?不要!是否精致顺滑?不要!瓷釉好看吗?不要!有什么好的?
去博览会是有道理的,但我对中国瓷器了解甚少,不知道有什么好的。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古人要煞费苦心的做枕头,还是古人不把枕头当回事,但是今天有很多现存的枕头,所以总是用枕头来说事?
上图为瓷枕正面,中图为背面。枕头的背面这么精致,我真的很惊讶。有人会看到后面吗?主持人会自己看吗?不看的话,后面那么多功夫是什么原因?
女孩28岁,一朵娇嫩的花,
不减肥就不补水。大家都夸多吃脂肪。
女彩塑俑高15CM,只捧在手里。?她衣服的腰线那么低,肚子还很小,丰满的脸耷拉着。胭脂量像村妇一样艳俗,现代审美因素中的长腿、细腰、锥子脸一个都没有。但她却自信满满地站在那里,骄傲俏皮的眼神,妩媚可爱的身材,独特的魅力,迷倒了世人。不知道会有多少女生在展柜前产生穿越到唐朝的想法。那是女人为所欲为的年纪。亲爱的朋友们,当我找到回到大唐的钥匙时,我会告诉你们,我们将一起穿越。
在灯光下,它以难以形容的蓝色吸引了大批观众。是近年来国内比较知名的青花瓷。铁渣在高温下熔化、开花、晕染,最终形成青花瓷。不是所有的青花瓷都这么好看。有的是暗蓝色,表面有细密的花纹和渣滓。如下图。
鱼是龟,这是个问题。看到它大大增强了我画画的信心,经常把鱼画成其他物种。
粉彩在瓷器中很受欢迎。看它精致的设计,几笔就显出了小鹿跳舞的样子。釉色柔和,且看松树的新绿老绿层和鹿皮的纹理。
据说釉料中加入了珊瑚,因为光泽温润柔和,颜色纯净恬静。说不出的精致和美丽,驻足良久。我无法想象当年焚烧的残酷。为了烧出让达官贵人满意的精品,窑工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才最终成功!
右图是我多年前在小店买的笔筒。怎么样?在我看到它之前,我有一个相同的模型。这真的是一种审美模式!
看似珊瑚冠珠,碧玉碗身,金边,黄铜底座,但却是纯瓷碗,真的是瓷器中100分的极品。我只能惊叹,其余无语。它的色彩搭配影响深远。现代人制作项链、手镯时,较高档的材质设计要采用类似的配色。
偶然遇到了严蔚(我在网上查了他的资料:我写了上海博物馆英国百物展的解说,参与了央视纪录片《瓷路》和《楚国八百年》的文案。)
直到看到他身边围了很多人,我才去听。我发现他的解释详细、清晰且充满激情。跟着它走。留了他的微信。以后再去,一定要找他解释一下,会有收获的。
考古要用筛子筛土,所有的土都不能轻易处理掉。看到它,你就能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了。它太小了,只有小指甲盖大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孩子:妈妈,我捡了一块有字的泥。多好玩啊!
妈妈:家里什么破东西砖头瓦块都不要拿,扔了就好!努力学习,将来你会成功,会赚很多钱。
几年后,成年的孩子,他们的妻子和孩子看电视,电视正在鉴宝节目上介绍古代印章。
成年的孩子惊呆了:啊!我也有这个!
妻子问:这个?在哪里?它值老本。
大人小孩:小时候在我们村后面的古墓里捡到的,我妈扔了。
老婆:啊!她总是说我失去了家庭,让我多买些衣服。是她真正失去了我的家庭!她扔掉了一栋别墅。
《随园女弟子图》描绘了袁枚十三女弟子吉雅的情景。古代文人的藏书中很少有女性的身影。这幅画详细描绘了古代妇女以不同的姿态参加文学艺术公共活动的场景,如钓鱼、写诗、弹琴、写香蕉...
画中女性服饰的色系与莫兰迪相同,甚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也能找到现代流行的因素。
本来我以为古代女人是没有什么游戏的。他们通常做女工,偶尔写几个字和笔画。歌剧总是描述女士们甚至不会给建筑绣花。看红楼梦,我们发现仕女们有很多我们羡慕的游戏活动。看着这幅画更是五彩缤纷。这幅画是一幅长卷,上面两幅只是局部。
这幅长卷画让我想起了非常著名的一幅:派雀岭手机广告长卷。
上图是明董其昌?作为送给薛蝌《风景卷》的礼物,我在看画的时候,站在展柜的右边,不经意间看了看左边的画。我发现画中的山水云朵有一种云雾环绕山峰的立体感,云雾变幻莫测,极其生动。然后停了很久。想和观众分享一下,但是展柜前没有人。
为什么很多古代玉雕或青铜表的形状和现代科幻小说发明的外星人很像?是因为我们的想象力太差,还是古人真的见过?
一块略带绿色的碎石。从外观上看,一般人不会认为是碧玉,但是!在这次展览中,人们知道了碧玉原石的形状。如果出去旅游,看到这种石头,一定要若无其事的放进收入袋里,免得有人盯着我抢我的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