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干的干货|发散思维训练?七种常见的发散方式
也许大学生的回答更符合画出来的图,但是和小孩子比起来,他们的回答是不是有点单调?
其实不是大学生想不出孩子的答案,而是他们的想象力受限于过去的经历和认知。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定性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被定性思维所困,正如王阳明所说:“破山贼易,破心贼难。”所以我们需要经常训练自己的思维,训练自己的思维发散能力,不断打破思维中的围墙,拓宽思维的边界。
在思维导图的教学中,经常使用“联想开花”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能力,对一个事物产生相似、相似和相反的联想,但不同的人在对同一材料做发散练习时会想到不同的量。但是,想的多不代表一定好,要看学生的视角。比如用“铅笔的用途”练习发散练习时,有的人的答案是:画画、写英语、写数字、做作业、写作文、阅卷、考试.....他们虽然写了很多,但是思想并没有打开,只是在思考铅笔“书写”的功能。
那如何才能让我们发散思维的数量和质量共同上升呢?这就需要在思考“联想”的同时,使用本能思维的另一种手法“分类”。这里我就和大家聊聊发散思维练习中常见的七种发散方式!
材料发散是指以一件物品的“材料”为发散点,想象其多种用途。可以根据物品的原始材料做发散,也可以换原始材料练习。
比如铅笔的用途:铅笔本身的材料一般由木头、笔芯(碳)和橡胶组成,所以这三种材料的功能也是铅笔的功能,比如木头(烧、盖房子、造船、造纸...)、笔芯(润滑剂、钻石、书写...)和橡胶(跑道、鞋底、凳子...);
改变铅笔的材料:例如,如果你把铅笔的木头变成金子,你可以做一个纪念品...如果你把它变成巧克力,它将是一种小吃...这会开启你无尽的想象力。
练习:请说出回形针的用途。
形态发散指的是事物的形状(通过五官,如眼睛看到的大小、形状、颜色;耳朵听到的声音;味觉、嗅觉等。)为发散点,想象使用某种形式的可能性。
以铅笔为例:铅笔大到架桥,小到穿针引线,各种动物造型的笔,不同颜色排出某个画面的笔,敲鼓的笔,....
练习:跆拳道练习者可以用“砖块”来砍...除了砌墙,在地上写字画线。你还能想到什么?
组合发散是指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将其相加,与其他事物组合成新的事物;做减法,减去现有模块/材料。
以铅笔为例:加个刻度做个写字的尺子,加个筷子,加个小音箱边写边听音乐,加个手电筒这样就不怕没电了,加个电脑做个电子笔...减去木头做碳棒,减去笔芯做吸管...现在很多产品功能太复杂,有时候做减法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练习:说说“自行车”和其他东西的组合会变成什么?
方法分歧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或制造物品的某种方法的分歧点,并想象使用这种方法的各种可能性。
这次以笔为例:笔杆和笔套的开合是通过旋紧笔套和笔杆齿环来固定和闭合的,还有水瓶、药瓶、水管等等。
练习:我们看到草坪上的洒水车,不仅节水,喷洒均匀准确,而且达到很远的距离。你还能想到用这种喷涂方法做什么?
因果发散是对某件事的原因和结果的思考。比如钢笔写不出来,可能没有墨水,可能出水管堵了,也可能纸不吸水。....
练习:教室里的日光灯不亮。可能是灯丝断了,停电了,也可能是......
功能发散是指从事物的功能上构思出事物的各种可能性。比如空饮料瓶可以装其他东西,过期的报纸可以练字。我们通常所说的“变废为宝”,是从功能上发散思维的结果。
习题:十块钱有什么用?
环境发散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时空环境产生的想法。举个例子,同样一支铅笔,画家可以素描,学生可以写字,狗会把笔当磨棍用...再比如:圆珠笔是为了让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正常书写而发明的。
锻炼:杯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