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孩子的意思
观察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行为的目的。
早上,孩子们陆续来到花园,玩大型玩具的孩子逐渐多了起来。我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的活动。
突然,楠楠跑来找我“诉苦”:“林老师,伊一把滑梯挡住了,不让我们爬上去玩。”我赶紧走过去,看到伊一站在滑梯顶上,手放在攀登杆顶上,爬上来玩滑梯的孩子们都被他挡住了。我正要批评他,却听他说:“请刷卡。”我立刻咽下了批评,问:“我在哪里刷卡?”伊一按了按旁边的扶手中间说:“刷这里,门就开了。”
所以,我让楠楠爬上去,照伊一说的做。果然,伊一松开一只手说:“请进。”南南顺利通过“大门”,滑下滑梯。原来伊一在玩“刷卡”游戏。听了伊一的介绍后,孩子们非常兴奋能和伊一一起玩。只见君君爬到熠熠身边,和他一起冒充“星门”。他不时提醒爬上来的孩子们记得刷卡。孩子们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在扶手处刷卡,等易易打开“大门”再玩滑梯。玩了一会儿,伊一把工作交给其他小朋友:“我已经下班了,你们好好干!”孩子们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伊一交给他们的工作。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不能根据一个孩子的“抱怨”而盲目批评另一个孩子,而要真正了解孩子行为的目的,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在这个案例中,伊一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创造一个游戏。如果老师乱骂他,不仅会抹杀孩子的创造行为,还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创意游戏并不都是老师事先预设好的,很多都来源于孩子的日常生活。教师要有爱心,善于观察孩子,才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