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Stars Stellaris简介
此版本的主要变化:
1.凝聚力变得极其重要,它已经成为领导者的购买货币,并伴随着递增的惩罚。另外,一些原本消耗影响力的选项也被改成了凝聚力。
2.行政规模不会减少,改为输出凝聚力,帝国规模惩罚改为对数增长,舰队规模增加。
3.科研事件产生的科研点数量大大增加。
4.外交和沟通是特使的责任,其职能大大加强。
关于最初的角色创建:
强烈推荐催化加工:合金是用粮食生产的,可以大大减轻采矿的压力,后期飞起来用不完的粮食也有用,真的是前期后期的有用之宝。
关于开放策略:
初期勘探和调查的收益远高于科研,所以一切都以科考船的生产为中心。
也就是说,一开始有三四艘科考船在连拍,如果考察事件奖励有衔接,一定要选。
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拯救凝聚力来探索传统,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考虑优先建造有凝聚力的建筑。
早期战争或农业:
孟新不会早打,而且听说这个版本AI更聪明,早跳海也容易。
耕作理念的简单总结是这样的:
人口第一,早上有个球;二、探路,加支船;调查第三,挑软的捏;
科研爆炸中期准备:
地图已经扩展到边境了,基本上星河小区也快建好了。后来一边回来补缺,一边补调查和事件,找星球适应互补帝国。
殖民圈人口不多,已经开始规划方向了。同时,科研中的一切都是以核心科学技术为目标,其他的一切都被切断,被忽略。科技树插图来自机械天界的大佬们
(比如这个游戏我不会玩T-34和飞机飞,灾难飞,其他都不熟悉。)
这期间科研上升很慢,直到移民来了,开始爆殖民船+机器人组装,科研飙升很快,但是资源卡的很紧,一不小心就负债了。
星球规划:
1.当你拿到球的时候,先看看电、矿、农科是不是特别高。超过9,你就果断生产,然后大球做科研,小球稀有精。
2.看稀有资源。个人感觉很少有不失血的区域。在此基础上,小球要纯稀精,大球要看产业划分,所以应该是产业,否则应该是科研。
3.其他情况都是科研,包括电、矿、农大。至于产业+科研,只考虑特大高校。
上面的计划都写进了星球的名字,管理起来非常方便。
科研上,这个直接上飞机航班+T34没啥好说的。后期通过buff+科研协议最高速度达到1.26%。
我一开始对T34不熟悉,所以很少去打内部叛军海贼,三个都被击沉了。
后面没什么好说的,但是这个版本的考古又慢又离谱。我挖出了一个飞机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