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儿童游戏中渗透思想教育

儿童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初级阶段。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把家庭和幼儿园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1.道德教育从家庭开始。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温馨和谐的家庭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道德教育要从家庭和“我”做起。1.1德育从“我”开始。孩子学习主要学习方法的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就是他的父母,他们在孩子的道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道德教育要从家庭和“我”做起。父母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榜样,比如:作为父母,回家要主动和家人打招呼,尊重老人,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骂人。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1.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影响着孩子的性格、社会人际关系和人格的发展。儿童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发展儿童的社会性和个性。道德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和导向力量,由此可见亲子关系是儿童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1.2.1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父母相亲相爱,和睦相处,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尽可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同时,家长也要理性地尊重和爱孩子。给孩子营造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兴趣等个性健康发展。1.2.2给予理性的爱:孩子是父母的宝贝。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盼孩子成功,盼女儿成功”的心情更多的体现在现在的父母身上。很多孩子,甚至小班的孩子,都被送去上绘画、舞蹈、钢琴等各种培训班。可能很多父母以为自己爱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忘了问“你想要什么,宝贝?“这样不仅会扼杀孩子的游戏天性,限制孩子的人际关系,还会让孩子产生各种不良情绪,产生抗拒父母等不良行为。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理性回应孩子的诉求。在生活中主动亲近和关心孩子,经常和他一起做游戏或者创造机会让孩子交流,比如带孩子去亲戚朋友家串门。这样既能发展亲子关系,又能鼓励孩子与人接触交谈,进行文明礼貌教育。2.道德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意大利学前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说:“我们的教育不是为孩子上学做准备,而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做准备。”3-6岁的孩子是各种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是我们为孩子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的关键时期。2.1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幼儿园是离家后的第一个环境。幼儿园教育是儿童终身教育的基础。良好的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良好的德育环境促进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环境促进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幼儿园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对幼儿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2.1.1根据年龄段营造不同的环境:幼儿园为孩子营造各种德育环境,让孩子对祖国、对家乡产生深深的爱。让孩子不仅认识自己,也认识其他同伴,鼓励他们大胆介绍自己,从而促进孩子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展。2.1.2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每周一上午在东晓中心幼儿园,你都能听到优美的声音,看到一道美丽的风景,那就是我们的老师在组织一场愤怒的仪式,那就是我们在给文明小卫士颁奖。老师的声音总是那么亲切温柔,孩子们的笑容总是那么纯真可爱。是老师的善良和温柔给我们和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在幼儿园感到安全和舒适。2.1.3强化教师综合素质:幼儿园教师是家长之外的第一启蒙老师,也是幼儿道德教育关键期的实施者。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儿童的道德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幼儿园,让幼儿教师经常参加各种关于自身素质的培训和学习,让我们一线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择适合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教材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2.2游戏与生活中的德育。《幼儿园工作条例》第四章:幼儿园教育原则指出,应当合理、全面地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相互作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各种活动中满足教育。结合这一原理,在小班教学中把德育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游戏和教学活动中,如:社会领域的我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自己,语言领域的儿歌《老师爱妈妈》,艺术领域的《我有个家》。同时,从早上接到孩子的那一天到孩子出园的那一天,引导他们玩文明游戏,主动跟人打招呼,吃文明饭,文明睡觉等等。把德育渗透到日常活动和游戏中,不再是为了德育而德育,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在生活游戏中形成良好的品德。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发展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让“你”和“我”手牵手,把握儿童道德学习的关键期,应用启发性、生活化、游戏化的道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