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月传奇怎么说的?如何评价?

最近看《米月传奇》,笑到吐槽,其实挺难过的。我觉得有点老土。不是关于孙俪皇后的演技。她是我看《米月传奇》的最大动力。问题是,我对剧本中米月的形象极其失望。这些天我想了很多。我对什么失望,对什么期待?现在我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

首先,我对屈原和黄歇的穿越没有太大的看法。毕竟是推演,史书对燕巴子在楚国的往事模糊不清,所以谁写都是猜测。然后干脆把楚国后期最有名的两个人拉到一起碰撞,在他们身上放点东西,以示楚国大夫的豪情,就像大秦帝国让苏夷对峙,三国演义让诸葛亮抢周瑜的风头一样,不妨碍我们读故事。但是现在玩起来真的很失望。这两个人是做什么的?屈子以前和楚怀王是同性恋吗?黄邪是不是已经习惯和月亮谈恋爱了?

看了一下王编剧的微博,她并不认同当初的价值观要“洗白”,现在却觉得定位有问题。宣帝是一位政治家。她怎么能粉饰一个政客呢?当然,她的目的和成就是用来粉饰她的,让世人的义可以代替她的个人道德。如果她是一个以强国平天下为己任,甚至以平衡大男子主义为己任的女性,那么她就从一个政治家上升到了政治家。在历史上,宣皇后的功绩足以洗白。引诱易就像以朋友的名义引诱魏军。结果他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最大的胜利,不惜穿透自己的道德底线,爱惜士兵的生命。谁说这不是正义?所以我猜测米月前期的准备应该是这样的:比如屈子是老师,黄歇是朋友,她就有机会从后宫接触前朝。她卑微的人生经历正是她对楚国贵族政治的反抗和反思。她可以和屈原、黄歇一起读史思辨,逐渐上升到讨论战国乱世。特别是,它可能涉及失败的吴起改革。她去了秦国后,看到了不同的制度,更符合逻辑的是适应、支持、升华。甄嬛的宫斗是为了布局她未来的一生。楚宫只是宣皇后生命中短暂的过客。八集下来,感觉编剧的定位失败了。说到底,编剧没打算让米月跳出过去统治女性的描写。在真爱的名义下,她就像三笑一样,对每个人都问心无愧。她依然以她的男人为主线发展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政治观点的萌发、发展、碰撞和调整。她好像经历了一些弱智的挣扎,看了几本历史书,和几个男人谈了谈,突然就可以玩内政外交了!如果编剧把定位为政治家而不是皇太后的成长史,而伊根本不用早早相遇相恋(我不太清楚秦西的一个伊渠是怎么和南方的楚国联系上的),惠文解决不了给伊渠钱的问题,秦变法只经历了两代国力,以至于留给他一个吻。不就是他们之间的一个吻吗?宣太后牛逼,亲毁一国,可不如吴的无字碑,我妈可以评论你的后人。这么精彩的计策怎么会变成“李宅,不要死!!!"我...以此剧为载体展开一幅战国风土人情的长卷。宣太后一生在西秦、南楚,可能一直在燕国。如果你写她和儿子一起被流放,燕国正好赶上燕国内乱,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描述她饱受战争流民之苦,以及各国的险恶。顺理成章地写她认同秦子潇已有的吞并四海之心,只是还没玩到这里。不要拿这个时间去和伊曲国王谈恋爱。

宣皇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她的行为需要解释。她以统一天下为政治理想,对自己的治国能力有很高的信心和野心(所以不还给儿子),对大斗争的世界有洞察力。国家利益高于男女之爱,坏的也坦诚公开。这不是比以真爱的名义去做小偷小摸和妓女之类的事情更有说服力吗?依我拙见,一个人物,尤其是一个女人,没有那么多“真爱”,可以很复杂。谁说人性只有爱?

我曾期待《米月传奇》成为战国末期大斗争世界中的一幅壮丽画卷。一个女人怎样才能留在战国的历史里,覆手为雨?她能跳出和N个男人谈恋爱的套路,N个男人是她政治观点的影响者,游戏者,甚至是受害者,就像《火中涅槃》里那段超凡脱俗的精彩发言。虽然历史与她关系不大,但在她同时代发生的大事中,她扮演了什么角色?这么多年了她是怎么教育儿子的?这么久了她弟弟是怎么脱身的?说实话,我觉得写一下宣太后三十多岁之前的生活就够了。后半段,作为一个女政治家,和天下男人玩了一局带领秦一路狂奔,也让我热血沸腾。米月是一群男人中的女人,而不是一群女人中的女人!不过就目前的电影和剧情来看,比如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沈骏,最大的野心就是娶了月亮回家...这个宣皇后能和窦泽天区别开来吗?不会因为写小月亮的图案和战国的图案连在一起就丢了吧?虽然大部分女人都喜欢教导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过平静的生活,但我们中的一些人有野心,有手段,喜欢政治游戏的刺激,也就是主动而不是被动,只要把自己的才华用在正确的方向上,这些人同样值得尊重!宣太后不是甄嬛。嘿!

当然,我现在所有的判断都是基于发展到现在的剧情和电影,而且据编剧微博说,她担心自己不认同政客的定位,但我极其期待后期被打耳光,我真的很喜欢战国风云变幻的历史。只要我能瞥见美好的时光,扇耳光有什么不好!《甄嬛传》和《火的情节中的涅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塑造了一群而不是一个精彩的人。真心希望《米月传奇》后期能做到(因为我至今没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