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00万月的SLG改变了阿里互娱什么?
2008年,马云公开表示要“饿死不打游戏”。五年后,阿里巴巴对游戏的态度发生了180的变化。这位新兵靠代理入行,但很长一段时间,他没有一枚值得称道的战功勋章,前途未卜。
直到《三国战略版》出现。
早年,阿里巴巴在财报中很少提及游戏业务。
三国战略版推出一年后,阿里巴巴将游戏业务提升为独立事业群,公司也在2021财年报告中首次点名这款游戏的贡献。
《三国战略版》的推出,意味着游戏业务正式进入上升期的正轨。2019年9月20日,游戏的推出推动阿里互娱首次进入SensorTower手游厂商收入榜TOP20,阿里互娱崛起,并在接下来的两年内保持在TOP10。
即使在海外市场,《三国战略版》也是顶级游戏产品。
根据iOS的营收数据,2021上半年三国战略版全球排名第五,仅次于王者荣耀、PUBG Mobile、《原神》和Roblox,高于《万国觉醒》。此前阿里互娱最好的游戏是代理产品《航海王:燃烧的意志》。单月流水过亿的峰值还是比较可观的,但明显低于《三国战略版》的单月流水过6亿。
《三国志-战略版》的出现是游戏业务的正式突破口,力度不小。游戏IP方盛天网络曾经公布过真实流水数据:2019年三个多月1.2亿,2020年上半年37亿。游戏依旧稳定在中国iOS畅销榜TOP10。目前日韩和港台版本表现不错,游戏累计流水估计超过10亿不成问题。
正如阿里大文娱联席总裁范存言认为的“游戏一部分是科学,一部分是玄学”,三国战略版的出版压力很大。
一方面,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2018年中国SLG市场增速从上一年的24%下降到1%,因此阿里大文娱未必完全有把握在2019年攻占SLG市场。
另一方面,SLG市场的对手也不少:网易的《海岸之地》开创了类地玩法,腾讯的《乱世之王》基于COK的研发引擎做了微创新,两者都是iOS畅销类TOP20的常客,还有《王国的全球时代》、《守望黎明》等。
在资深厂商的围剿下,《三国志战略版》成功走出了圈子,不仅真正在SLG市场挖掘了足够多的用户,也让它成为了一个相当长远的产品。
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三国战略版的MAU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突破654.38+0.7万,游戏在一年后的30天内保持在20%以上。在持续的运营下,游戏已经稳定在2026.5438+0年200万MAU。
200万MAU对许多竞争产品来说是很难达到的,更不用说持续地保持这一水平。比如《乱世之王》、《万国觉醒》的MAU都是在巅峰之后迅速下滑,2021年已经跌破1万;国内市场《王国时代》和《国土之地》分别稳定在1.5万和50万以下。这样看来,《三国战略版》的下限已经是很多竞品的上限了。
三国战略版的高MAU和持续大量新增用户有很大关系。
2020年8月和2021年2月,《三国战略版》购买量增加,iOS免费榜排名明显上升,购买量带来的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明星代言的覆盖面也很广。除了高、之外,还邀请了前职业电竞选手MLXG。目标覆盖范围既包括关注历史的SLG玩家,也包括试图吸引早期采用者的年轻用户。
SLG类别很少保持iOS免费榜榜首的位置。比如陆地上的陆地很少进入TOP100,2020年上线的《万国觉醒》现在排名低于三国战略版。
从免费榜的排名来看,三国战略版与王国时代颇为相似。两人都是前两年iOS免费榜TOP150的常客。IGG曾经认为《王国时代》的优势是可以持续导入用户。今年确实在MAU和收入上有了新的突破。三国志战略版的历史也在继续以类似的逻辑运作,未来能做成4-5年的长期产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国战略版上线半年后,阿里游戏更名为“林夕互娱”并于3月出现在财报中,从大娱乐板块转战创新业务板块。根据游戏新知,大的娱乐板块大部分都是亏损的业务,比如优酷、土豆,在各自领域逐渐落后。反而会有更多的资源向创新业务板块倾斜。此次转让意味着阿里看到了在游戏业务上取得的成绩,希望进一步保持优势。
很快游戏业务作为新宠将产生稳定的结果。在接下来的季度业绩报告中,阿里巴巴表示,游戏业务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用户。此时,互娱被重新归类为大娱乐板块,但升级为独立事业群,由大娱乐板块首任掌门人俞永福接手。
游戏业务成为大娱乐板块最抢眼的存在,随后财报也多次表示游戏收入的增长是大娱乐板块增长的主要原因。
阿里用了六年时间招待对方才算进门。
从2014收购UC和九游开始,阿里互娱尝试发布休闲游戏和安卓版《温暖环游世界》,结果首战告负,甚至有传言称阿里互娱将放弃游戏发布。
2016年,UC九游正式更名为阿里游戏,游戏于次年发布。代理发行确实是很多大厂进入游戏圈的选择,就连腾讯也不例外。但是这个时候很难有一部优秀的作品来扭转市场的颓势。2017,自由之战二,剑与武器的音乐不太好。
代理发行的方式并不容易,阿里数娱选择加大研发能力。2017年斥资10亿收购广州简悦,其创始人詹忠辉(当当网)曾是网易首席运营官。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强的背书,阿里数娱对其寄予了厚望。在收购的同时,阿里巴巴宣布正式成立游戏事业群,詹忠辉负责旗下的互动娱乐事业部。仅两个月后,《三国战略版》制作人加入阿里互娱,短时间内聚集了众多人才。
在这方面,经过几年的互娱,阿里终于在发行和研发上确立了两条腿走路。
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产品表现其实相当参差不齐。2018年发行的《航行者:燃烧的意志》在iOS畅销榜TOP100停留了一年,阿里数娱终于看到了游戏发行的起色。结果次年发布的狂野飙车9基本无缘TOP100。
自研业务不是太保守就是太大。2019的《长安幻画》,一个二次元游戏,开局不错,但是连续表现太差。目前已经下架,团队负责人吴晓也离开阿里互娱。2020年,小众CQB(室内近战)《F2区》因涉嫌抄袭,以光速下架。按照两年的研发时间,它也是在收购简悦后不久才成立的产品。
《幻想三国》是阿里互娱自研的又一次尝试。这款产品前期被大量资源倾斜,一度高居三国题材购买榜榜首,高于顶级品牌“三国战略版”。结果结果没有达到预期。至今已登上iOS畅销榜TOP100一年多,是阿里互娱收入第二高的游戏。
此外,阿里数娱也尝试过独立游戏,如Pixel Rice的《安妮:最后的希望》,CAP Boom工作室的《危急英雄》,但这部分的体量相对较小。
在这三年的产品大潮中,《三国战略版》显然是最强有力的强心针。在经历了二进制回合制、射击游戏、赛车游戏之后,阿里终于凭借一款SLG成功突破互娱,让同行不得不正视这个对手。
一年前,王兴在饭否上发帖称“阿里是时候放弃大娱乐了”。就像2014的焦虑,阿里巴巴的游戏并不被所有人重视。三国战略版足够优秀,足够长,但阿里互娱还需要拓展更大的版图。
过去一年半,阿里互娱真的慢了下来。除了2018赢得的旅行青蛙,外界基本都在准备三国战略版的环海,没有新游戏推出。
慢不代表你没做过。阿里的互娱游戏既有小众品类,也有需要长期积累内容的知名IP项目。
《代号:秘境》是阿里互娱的代号:Z1。第一个PV发布于2020年6月10。目前还没有对外测试,甚至没有上线TapTap页面。预计将处于早期阶段。
游戏设定为克苏鲁主题二次元,目前市面上基本没有相同主题的竞品。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主题太小,比如宣传中的“米·斯卡托尼克”(克苏鲁神话中虚构的大学),对大多数玩家来说都是陌生的。
如何平衡大众玩家和克苏鲁粉丝的需求,还是比较难的。阿里互娱计划用万能的二次元提交答卷。
《仙剑奇侠传:缘起》项目于今年5月正式曝光。该项目自我定位为“内容策划”,目标是用漫画、视频、音乐来补充仙剑作品之间的空白历史。
虽然官方对游戏的形式三缄其口,但在5438年6月+10月,简悦申请了《仙剑奇侠传:游戏软件起源》的软件版权,而被曝光的策划站也使用了“pal.lingxigames.com”作为域名,因此可以推断游戏是策划的呈现方式之一。
《仙剑奇侠传》已经是一个26岁的IP,在历代游戏和影视作品的影响下,可以接触到很多用户。相比之下,《仙剑奇侠传:缘起》会是一个大众可以接受的产品。
游戏的具体玩法尚未曝光,但作为《仙剑奇侠传》的国产IP方,中国移动透露将与阿里合作娱乐和一个非常大的投资MMOAPRG,大概就是《仙剑奇侠传:缘起》。
其中两个可能会逐渐浮出水面。今年登记通过的软件著作权包括《三国志:兵棋版》,可能尝试兵棋的新品类,以及《森之幻境/树之国度/森之物语》等一些未知具体类型的新产品。
多个项目同时探索,在定位和玩法类型上似乎没有明显的重合。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阿里数娱仍将处于“拿奖”阶段,什么样的项目最终成为爆款还是未知数。
俞永福接手游戏业务已经一年了。本来我以为这个投资界的高手在掌管业务后会用投资为阿里互娱开疆拓土,但其实这一年来阿里投资的游戏公司并不多,其中比较知名的是青瓷网络,这个月又投资了广州北辰星光,做卡牌RPG。
或许阿里大文娱在《三国战略版》之后会更加注重研发能力,所以没必要用投资来抢产品。或者说阿里互娱在投资赛道领域与众不同。
$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