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认知训练营——另一种视角
大师课程《Get》,财新主编王硕的课程,30天30次认知训练,30次认知升级,30本好英文书。
如果一定要问男人和女人哪个是第一性,答案不是男人。第九周胎儿分男女,前八周默认按照女性身体做。
进化心理学标准版中描绘的男女关系(男性在性方面更加放纵,女性看重稳定的关系,女性天生被地位高、资源多的男性所吸引...)说到底,只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观点。原因是男权社会。
奶奶假说的核心:在年长女性的协调下,女性帮助女性,不依靠男性也能生存并养育大孩子。
现实中的男女关系不一定是进化注定的,可以来自社会安排。
女人不是生来就逃避竞争,而是被社会带大的,她们对竞争的态度是一种文化现象。
要非常警惕环境中对孩子的性别分类。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女孩子处在一个鼓励竞争的环境中是极其重要的,而最关键的阶段就是青春期。
中情局将基因编辑技术、核武器和化学武器列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进化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基因的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但是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出现,对基因的随机突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这种技术,人们可以修改植物、动物和它们自己的基因,它们的改变不再是随机的。
CRISPR-Cas9由CRISPR和Cas9组成。CRISPR用于校准和导航,Cas9相当于剪刀,可以剪掉甚至修改或插入。编辑基因就像编辑文章,但目前要达到这种状态还有两大制约因素:人类基因组是一本天书,我们还远未理解;新的基因编辑技术仍然可能错过目标,搜索错误的基因片段。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来复活猛犸象,征服癌症和制造完美的婴儿。
种族的不存在,意味着生物学意义上的种族不存在。种族是文化、历史和政治的结构,它存在了很长时间,今天仍然存在。种族主义没有科学依据。
世界上有两件事,一件是错的,但很好理解;一个是对的,但是不容易理解。种族主义属于前者,种族的不存在属于后者。
种族主义:人分种族,种族之间有优劣之分。种族:与物种相关的生物学概念。
生物学的结论是人类没有亚种,具体是因为1和人类基因的同质性最高;2.人类有大量的基因变异;3.没有任何基因变异是白人或黑人独有的,人类* * *享有所有基因;4.所谓种族,没有明确的界限;5.用于区分种族的标记,如肤色,有不同的基因变化。6.非洲黑人的基因变化最多;7.并不是非洲黑人独立进化了。
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要求将“种族”一词从生物学和人类学研究中删除,因为科学意义上的种族并不存在。而且建议用血统而不是“种族”。
懦夫游戏:你和你的对手各开一辆车,在单车道上面对面。谁先转谁就输了,转的是懦夫。懦夫博弈有两个均衡点:你不转,对手不转。破方案:先拆下方向盘,扔出窗外。
混合策略:偶尔发疯。一般正常,随机疯狂,是混合策略。如果我们想在生活中使用混合策略,我们需要克服对一致性的崇拜,这将导致悖论。
帆船比赛的制胜策略:领先者模仿追赶者,无论风向战术,领先者只需要照着做就行了。这种战术是好是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双方的差距不会缩小。赢多少不重要,赢就行。但只有当有两个竞争者时才是有效的策略。
复仇是进化埋下的随机算法,随机让个体选择复仇,暴力容易暴力。这些人自费做公益,社会却维护底线。
作弊者被报复后是好是坏,与他所在社会的法制程度和公民社会的发展程度高度相关。在一个法治到位、民众凝聚力高的社会,骗子被报复后变好的比例高,反之亦然。
复仇有助于维持合作,但由于成本高,总收益不高。相反,游戏的赢家都是那些从不报复的人。
建议:有选择地与他人交往。奖励合作者,与他建立密切关系,传播他的名声;不配合作者,但不报复。
维也纳集团的“实证主义原则”:知识来源于经验观察,可以而且必须被事实证明或证伪。无法被经验验证的说法,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他们称之为形而上学。宗教、伦理、美学都属于这一类。
确认机制:观察、归纳、确认。根据经验提出理论,并根据理论进行预测。如果预言得到证实,那么理论就得到支持。
休谟归纳问题:归纳推理过程中归纳推理是不可靠的。它的前提是相信未来和过去是相似的,但没有人能保证这一点。之所以一直用归纳推理,是因为本能,也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方法:归纳法不靠谱,演绎法靠谱,科学是建立在演绎法基础上的。
用单一证明整体是归纳,反过来用单一证伪整体是演绎。形而上学是无法证伪或证明的。“只有科学是可以证伪的。』
波普尔认为,知识的进化是一个问题-猜想-反驳的迭代过程。与逻辑实证主义所提倡的观察-归纳-确认的反复迭代完全不同。知识的进步不是知道更多,而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知道更多。所以,知识的进步不一定是累积的、渐近的,而是跳跃的、常破的。
常识认为,知识来源于盲人摸象,越摸越懂。波普尔的价值告诉我们,知识在黑屋子里追黑猫,我们只能知道它在哪里。
阅读神经借用假说:人在掌握阅读时,会借用一些原本用于视觉和语言的神经回路。大脑可以为阅读转换视觉和语言的一些神经回路,但必须经过大量有针对性的音素训练和阅读练习。
广泛阅读大量书籍并不是现代人的必需品。读书没什么。不擅长读书很正常,因为人天生就不擅长。做专业研究的话,读书不如看论文重要。
读书的用处:1,学习很多领域的新知识,付出20%的努力,理解一件事的80%;2.每个人的生命只是所有可能生命的一个样本,每个人都会系统性地高估这个样本的权重;3.对于爱读书、善于读书的人来说,读书本身就是乐趣。
看什么书?西文,首先是英文书。
不同领域新知识的碰撞、分解、移植、重组是创新的主要来源,泛读可以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