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蟋蟀文化
如今,享受唱歌昆虫似乎成了社会的一种时尚。无论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香港等大都市,还是南京、杭州、苏州等中等城市,以及盐城射阳市等县级城市,都有大小不一的鸣虫市场。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欣赏鸣虫更能体现现代人回归自然的愿望。
一年一度的板球比赛于10结束时在北京举行,约有400名北京的板球爱好者参加。板球比赛将持续一个月,所有板球爱好者都来自民间。最终获得冠军的蟋蟀将被授予昆虫之王的称号。据中国板球专业委员会会长吴基传介绍,北京有近10万名板球爱好者,在板球专业委员会注册的有1,000多人。周末在北京的一些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三五成群打蟋蟀。
从唐代天宝年间开始饲养斗蟋蟀,盛于宋代,盛于明清。以前在北京郊区的香山、玉泉山、温泉等地,可以低着头抓蟋蟀,甚至在故宫、北海、天坛、太庙也可以。白牙青、白牙紫、最爱飞蛛、铁弹珠都是北京比较知名的蟋蟀品种。北京人一直保持着打蛐蛐的习俗,各路玩家经常聚在一起聊蛐蛐,斗蛐蛐。流行的时候,宣武门、牛街、香椿头条都是挂个圈打蛐蛐的出名地方。
蟋蟀、水葫芦、虢国被称为中国三大鸣虫。在三大鸣虫中,蟋蟀是最棒、最刺激、最有文化魅力的一种。古人打板球讲究三个境界。第一种境界叫做关注事物。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南宋宰相贾思道,他玩虫不慎丧国。第二种境界叫娱乐为赌博,斗蟋蟀为赌博手段;第三种境界叫物中有德,是最高境界,多为文人所为。
古茶园,北京第一个唱歌博物馆,位于北京西便门明城墙遗址的塔内,是北京新开的一个喝茶品味蛐蛐文化的地方。茶园里挂着蛐蛐画和皮影雕塑,挂上擂台打蛐蛐的朋友都来这里重温旧日游戏。宁津县当选中国蟋蟀第一县2010。
来自山东宁津的蟋蟀。
宁晋蟋蟀种类繁多。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小气候,宁晋的柴胡店镇有最好的斗蟋蟀,尤其是在原姬友乡陈庄。
宁晋蟋蟀骁勇善战,誉满九洲,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外地客商云集于此。这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金虫子”。在柴胡店镇,流传着“二月富,一分钱一分货”、“一只小蟋蟀胜过一头牛”的故事。每年立秋后,在田野、树林、沟壑、村头空地、村里的房子甚至农舍里,蟋蟀随处可见。日日夜夜,声音不断。
相传明代贾大龄、耿夫人(身份不明)访民于宁晋县,为宫中寻“斗蟋蟀”,住于原乡赵铁果村,亲自收藏陈庄土地所产“斗蟋蟀”作为贡品。
传说浪漫的皇帝宋徽宗喜欢打板球。他被金兵俘虏,押送到晋国。他路过山东宁津,突然行李散落一地。一个小盆从车上掉了下来,一只蟋蟀从里面跳了出来。看到这个爱好昆虫的人,宋徽宗思念故国,不禁黯然神伤。他流着泪对蟋蟀说,去吧,八百年后,你将称霸中国。整整800年后,第一届板球文化节在宁津举行。这个故事虽然很传奇,但却显示了中国昆虫深厚的文化底蕴。
宁晋虫豸以其强健的体魄,坚固的牙齿,凶猛的战斗能力而闻名于世,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赛冠军。由于蟋蟀让当地人脱贫致富,宁津县政府从1991开始每年都举办蟋蟀节,吸引全世界的“虫迷”。宁津县几乎所有的乡镇都有板球市场,来自上海、北京、天津、杭州、南京、广州、深圳的“虫迷”络绎不绝。可乐毁了宁晋的村民。板球文化已经成为一道诱人的风景线。山东省宁津县的蟋蟀以其体力、虚张声势和柔韧性而闻名全国。近年来,从夏末开始,京、津、广、沪、杭、宁、苏、锡、州、xi安等十几个大城市都吸引着爱好者到宁津县大量购买蟋蟀。
斗蟋蟀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传统文化活动。近年来,板球热在中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城市逐渐形成。在一些省市,板球协会和板球市场也应运而生。
现在宁津县、龙脊乡、纪萌乡和柴胡店镇都形成了全国性的板球市场。蟋蟀每年在“立秋”前上市。大量集中房源在八九月份,一般接待外地买家,每月1000到2000人次以上。一只蟋蟀少则几元,多则几十元,多则500-600元,最多可达1000元或2000元,商场日营业额可过万元。据专家介绍,宁津县有适合蟋蟀生长繁殖的气候、水质和土壤。在历届全国和国际比赛中,宁津县的蟋蟀多次战胜人群,获得冠军。
近年来,宁晋县把发展板球资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与中科院联合成立了宁晋县板球研究会,聘请中科院吴基传教授担任名誉主席和总技术顾问。同时编纂出版了《中国宁晋板球志》一书,组织了中国宁晋板球节。
蟋蟀随着日期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蟋蟀上市了。在各县、龙脊乡、纪萌乡,卖蟋蟀的有二三百多人,少则三四十只,多则六七十罐,多则两百罐。它们在东南墙下、树荫下等阴凉处,分等级摆摊出售。
外地来的板球爱好者多为二三十岁的青壮年,也有一些六十多岁的老人。他们都是专家,拿着蛐蛐草(俗称马唐和蔓草,一端有一绺胡须状的纤维),用它拨蛐蛐打架,然后观察它的反应,挑选,最后成交。
现在板球市场旁边,每天都有很多班车和出租车往返于柴胡店、龙脊乡和纪萌乡之间,还有包车,到了约定的时间接送,非常方便。
2010 8月15日,中国蟋蟀第一县宁晋蟋蟀文化节在宁晋开幕。这个时隔16年再次举办的节日,将古老的板球文化重新推回到大众的视野。
宁津是中国第一个举办板球文化节的县,从1991到1993连续举办了三届板球文化节。这个县的蟋蟀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发展,每年有65438+万人来宁津捕虫卖虫。捉蛐蛐、卖蛐蛐、养蛐蛐和蛐蛐用具、蛐蛐旅游、蛐蛐工艺品等。,每年带来3亿多元的收入,全县有3.7万人从事板球相关产业。
板球文化节开幕式上,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著名相声演员李金斗、海政文工团国际一级演员边晓珍、著名女高音也前来助兴演出。宁阳蛐蛐历史悠久,始于秦汉,盛于唐宋,盛于明清。宁阳斗蟋蟀以个头大,气质强,弹跳力强,打斗凶猛而闻名中外。品种繁多,包括青、黄、紫、红、黑、白等六大类260多个品种。古代家谱中记载的珍贵品种有大黑绿牙、蟹壳绿、绿麻头、钢趾绿背、琥珀绿、黑头和金红色、紫黄色等。早在2500年前,《诗经》中就有“十月蟋蟀在厅,来我床下”的记载。古有“江北第一虫”之称。四店镇的蟋蟀以向皇帝进贡,在打斗中夺冠而闻名中外。宁阳蟋蟀的特点是:一是品种多,质量好;二、意志坚强、凶狠、坚韧、好斗。
著名的斗蟋蟀书《功勋虫豸录》中有记载,宁阳斗蟋蟀菊头击败上海梅花翅,获得“赐宫花红巡庙”的称号,献蟋蟀的朱得到一百两赤金。斗蟋蟀随笔:光绪21至1940年,全国共有26位蟋蟀专家,山东占17位,其中宁阳9位。板球是野生的。如果你想打板球,你必须先抓住它——不要说“抓住”,要说“拿”。
带着蛐蛐过去,去京郊。根据金寿神先生在老北京的生活,过去北京的独家人士从事捉蟋蟀和卖蟋蟀。在立秋带着干粮去北京西山和北山弄蟋蟀之前,他离开了十天,回来后带着它们去庙会上卖。打板球的师傅去庙会拿就行了。当然不是免费的,他要付费。有名气有声望的球员,到时候会有人送板球给政府。真正的玩家拿蟋蟀,拿的时候是一个筐。一筐装十个,一把十四个罐,每个罐装一个。这些140的蟋蟀足够玩一个秋天了。当然,140项也不是都养,但是我们要选择。选拔标准是:“圆头大牙长腿粗脖子粗毛壮势。”符合这些标准的留下,其余的处理掉。
玩家也会自己去郊区弄蟋蟀。在北京郊区的几个地方都能找到板球。有蟋蟀的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那个地方蟋蟀多,容易得到;第一,那个地方的蟋蟀很会打架。先是去了西山八大,然后来到永定河西侧的云冈。小时候听说云冈盆地底坑里的蟋蟀善斗,人称铁嘴钢牙。昌平十三陵周边山区也是蟋蟀的产地。后来北京附近没有蟋蟀可以带,只好去外地买。如今蟋蟀的原产地是河北易县,被称为“小易州”。山东泰安的宁阳也不错,最好的是姬友宁津的蟋蟀。养蟋蟀的设备是蟋蟀缸。蛐蛐壶有瓷和陶两种,最好的是清泥的:高约15 cm,径约13 cm,厚近2 cm。需要一个大口,一个深孔,一个厚壁和一个盖子。如今,谁要是有一个100年以上的清浆清泥的蛐蛐坛子,那就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这种锅的优点不是外观,而是保温保湿性能好,适合蛐蛐在里面生存。新罐子不是照原样用,而是先涂底漆:黄土、黑土、白灰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垫在蟋蟀的罐子里。为什么要加白蜡木?因为没有白灰就不会粘。白蜡树不是碱性的吗?混凝土干燥后,要用水浸泡,碱度完全浸透后才能使用。铺好的底既不能掉也不能破。
光有罐子是不够的。必须有两样东西:水槽和笼子。
先说水槽:瓷器,半圆形,直径3厘米左右,高0.7厘米,深0.3厘米。它制作精美,小巧玲珑,挂釉,绘有花卉,图案有金鱼、水生植物和蟋蟀,并写有这样的话:勇敢的三秋,我认为它应该是最小和最精心制作的瓷器。它的目的无需详述:用水喂蟋蟀。
先说笼子:用清泥制成,质地细腻,颜色浅灰色,高不到3厘米,扇形,上面有盖和把手,可以打开。笼子两端都有洞,蟋蟀可以穿过。里面的空间可以容纳两只蟋蟀。这个笼子有什么用?第一,蟋蟀喜欢待在暗处,笼子是蟋蟀的窝;第二,养蛐蛐不能只养一只公的(二尾儿),还要有一只母的(三尾儿)作伴。如果雄蛐蛐不和雌蛐蛐交配——行话叫“过铃”,它就不会和同性打架。穿过笼子就是蛐蛐穿过铃铛的洞房。
要养蟋蟀,就要给它们提供类似野外的生活条件。这里面有很多学问,这里很难描述。以前,有钱的玩家在秋天会雇一个手柄为他养蟋蟀。蟋蟀把戏是服务蟋蟀的专家。等到秋分,天气变冷了再开始。斗蛐蛐时,如果用细软的毛刺激雄蛐蛐的口须,会激励它们扑向对手,拼命干;如果摸它的尾毛,会引起它的厌恶,用后脚胫腓骨关节把它踢回去,以示反抗。
板球也讲究重量级。斗蛐蛐前,将蛐蛐放入特制的“勺”中,用特制的“秤(读平)”称蛐蛐的重量。可能有专门的电子秤。这个“秤”比老中医辅助的小,“秤杆”是象牙的,比筷子还细,固定在一尺见方左右的红木框里。它能使蟋蟀的重量精确到万分之一(二、钱、分、分、分)。一般蟋蟀的体重在6%左右,8%是大蟋蟀。称重的目的是公平竞争,重量没有区别。因为蛐蛐儿的主人不希望自己精心维护的“爱将军”有败绩。好的蟋蟀只要被打败一次,就失去了斗志,对主人来说就没有价值了。所以,如果你让它和一个比自己更重要的对手竞争,你会赢,但你也会吃亏。如果输了,那就更“不义”了。
真正的选手打板球是非常正式的。提前准备好“战场”,发出邀请。玩家带着他们的蟋蟀来赴约。不带一两个的一般会带一两个人帮忙照看蟋蟀。在正式比赛中,有专门的“桶盆”作为战场,有专门的人作为裁判,有专门的人负责核定参赛选手的体重。比赛开始后,球场一片寂静,很多目光都盯在了赛盆里的板球上。蟋蟀的主人紧张得手心冒汗!因为蟋蟀之间的斗争也是非常激烈和观赏性的。和人一样,蟋蟀既勇敢又狡猾。你来我往,有进有退。有时候,两只虫子缠在一起咬在一起,就像摔跤场上的两个勇士!打胜仗的蛐蛐儿,必然带给主人欢乐;打架输了,师傅自然就郁闷了。但队员们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彼此都很有礼貌。运动员打板球是为了娱乐,不是为了赚钱。有时候就是一两盒烟,虽然也是“挂点彩”当然这种方式也不是没有赌,但也要以“玩物不倦”为前提。
在古代,娱乐性的板球比赛通常是在粘土或磁性板球锅里进行的。当两只雄性相遇时,一场激烈的战斗开始了。首先猛烈的扇动翅膀,一是给自己打气,二是摧毁对手的威信,然后咧着嘴开始决斗。头顶,踢腿,滚动长长的触手,不断旋转身体,寻找有利位置,勇敢地扑杀。几个回合下来,弱者垂头丧气,一败涂地,胜利者趾高气扬,向主人索要赏赐。最有战斗力的是蟋蟀的墨琵琶,民间人称之为黑头将军。一只能唱能打的好蟋蟀,不仅会成为蟋蟀斗士的荣耀,还会成为蟋蟀王国的王者。宋朝有两位亡国宰相。一个是北宋末的李邦彦,被称为“浪子宰相”。第二个是南宋末年的贾思道,不妨称之为“蟋蟀宰相”。他一生斗鸡,酗酒,嫖娼。他当上宰相后,经常和嫔妃摔跤斗蛐蛐,还总结了养蛐蛐和斗蛐蛐的经验,写了一本书叫《促织经》。他霸道,忽悠朝廷,最后把半壁江山让给了元军。当时人们称他为“权力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