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比较现代主义电影和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区别...最好详细一点= =

后现代主义电影

1995年,希腊导演安哲·罗珀罗斯拍摄《尤利西斯之旅》,寻找一位电影导演从影片开头遗留下来的电影故事,回顾电影与希腊的历史。有人把安哲罗奔罗斯视为20世纪最后一位现代主义电影大师,其实是很不准确的。安哲罗帕斯的电影很难一概而论。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来源于希腊神话的原型,漂泊、寻找和个人意志与命运的抗争。他只是不停地“模仿”史诗。《尤利西斯人生旅程》中有一个经典场景:导演A在火车上遇到了童年的母亲,母亲带他回家。他带着90年代的身体,加入了1945,1948,1976的新年舞蹈...每个人都和他记忆中一样年轻,只有他带着衰老的皮肤。安哲·洛佩兹用电影拼贴了他的后现代梦。

由英国导演艾伦·帕克执导的《失落的墙》一上映就风靡全球。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平克·弗洛伊德的音乐魅力,这是一支成立于1966的英国进步摇滚乐队。但《迷墙》首先还是一部电影,一部在视觉上加快节奏,把大众带到MTV时代的电影。现在,MTV已经成为世界上收视率最高的视听艺术,连足球都比不上。艾伦·派克可以被称为“音乐电视之父”。毫不夸张的说,全世界的美术院校都有《迷墙》的粉丝。《迷墙》成为后现代电影的里程碑,同时宣告了“后现代无经典”的谬论弄巧成拙。艺术爱好者谈论它,喜欢它,仿佛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场观念艺术的展览,这部融合了摇滚乐、现代艺术和各种影像形式的电影,是一部充满后现代影像意识的电影。

《发条橙》是一部聚焦社会现实的电影,将青春期的躁动夸大到了极致,将人生这个阶段可能毁灭的画面一览无余地展现给人们。电影的意图很明确,就是颠覆传统正统的道德规范,指向更人性的东西。《发条橙》是根据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在德国,1999青年才俊导演汤姆·蒂克的《奔跑吧罗拉》是一部成功的后现代电影。这部电影在结构上为故事安排了三个结局,体现了导演打破传统叙事规则的努力。在视听风格上,快切、动画、摇滚音乐、动态人物、大色彩对比等等汇成了一个大杂烩,充分展现了剪贴的特点。波兰法国导演希伊斯·洛夫斯基(Khiesz Lofsky)的《误打误撞》,德国电影《奔跑的洛拉》(Run Lola),英国电影《推拉门》(Sliding Door),都设置了两三个结局,都显示了偶然性对个人命运的决定性影响。

20岁的柏林女孩劳拉和她同样20岁的男朋友曼尼遇到了大麻烦。曼尼不小心丢了一个黑社会老大的钱,而且是20万马克。20分钟后,老板会来讨钱,如果他拿不回钱,曼尼的生活就是处于危急关头。曼尼打电话给洛拉求助!20岁的洛拉只有20分钟,她没有时间去想它,所以她跑了...

二十分钟后,洛拉拿到了钱!但曼尼等不及了,跑到对面的超市抢劫,赶到的警察开枪打中了他的胸部...

这是德国青年导演汤姆·提克威拍摄的电影《奔跑吧洛拉》中的故事线。可怜的曼尼死得很惨。别急,还没完呢!

20分钟后,洛拉空手而归,但曼尼却在街上意外身亡...

20分钟后,Lola带着她费尽心机得到的65438+百万马克赶到现场,却看到黑社会老大也准时赶到...

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阿甘正传》在1995第67届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等六项桂冠。这部电影所展现的善良和温暖,触动了我们内心最美好的东西,展现了诚实、守信、认真、勇敢、亲情等美好的情感。

《阿甘正传》以被正常世界视为“低能儿”的阿甘为主角,贯穿了一部被改写的人类历史——它巧妙地安排和重述了美国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大量运用反讽、戏仿、电脑模拟、体裁混合、滑稽模仿和“无叙事”等解构手法,剖析了现代美国的政治、历史、流行文化,等等。它通过调侃,重新诠释历史、战争和英雄,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娱乐性的快感原则,从而构建了后现代文本的叙事模式和造型风格,在破除人文历史谎言的同时,以谎言拼贴的方式复制了一个虚假的寓言故事。当然,如果你熟悉上世纪早期到中期的美国历史,你就能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黑色幽默成分,比如猫王的音乐风格、乒乓外交、水门事件、反越战运动,其中的很多肯定会让大家会心一笑。

运动片的风格,血腥而恰到好处的处理,扣人心弦的故事线,强大的社会警示功能,《搏击俱乐部》简直就是90年代的发条橙。在这个只出过几部震撼片的时代,《搏击俱乐部》当然不会被忽视。令人印象深刻,引发深思。不同于现在95%的恐怖电影,它给观众留下了大量的问题去回忆和争论。《搏击俱乐部》中展示的发人深省、多层次的故事,为数百篇评论、特写和后评文章提供了足够的讨论素材。在拍摄《搏击俱乐部》之前,这部电影的导演大卫·芬奇已经制作了三部令人瞩目的电影:《异形3》、《七宗罪》和《心理游戏》。芬奇决心将《搏击俱乐部》打造成一部视觉杰作。《搏击俱乐部》和前三部一样,黑暗、快节奏,观众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有人称之为“MTV风格”,但与其他同类影片不同的是,芬奇的快速换镜头除了不会让观众感到厌烦之外,还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可否认,《搏击俱乐部》确实是一部暴力电影。有些场景非常残酷,以至于有些观众会把头转开,比如一个男人从嘴里拔出松动的牙齿。当然,所有这些血腥的场景都是为了揭示影片的主题:人的本性是残忍的,但日常的苦工却麻木了人们的心灵,导致了疯狂,产生了不可预知的后果。搏击俱乐部的成员是现代社会非人化和感情的受害者。他们已经成了轮子上的齿轮,他们恢复人格观念的唯一途径就是回归到最原始最野蛮的痛苦和暴力的本能。

导演:丹尼·鲍伊尔

《猜火车》( Trainspotting)又名《迷幻列车》,仅用了49天拍摄,是一部耗资250万美元的小制作电影。这部电影描述了苏格兰爱丁堡一群年轻吸毒者的垃圾生活。其酷炫的反讽基调、真实的叙事态度、贯穿始终的黑色幽默感以及现代的声画处理,使其成为其他影片中的经典。这部电影非常详细地描述了滥用海洛因所带来的快感。与此同时,影片中所表现出的颓废情绪以及价值观和自我意识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和争论,因此影片一上映就成为舆论焦点。耀眼的镜头和卢·里德和伊基·鲍普的摇滚乐无异于一剂迷幻药。我们盯着屏幕,在那里。当马克的针扎进皮下组织时,我们以为白色化学物质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当一群人抢劫后在路上狂奔的时候,我们感觉自己的心在剧烈的跳动。几乎每一个场景都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精致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浓缩短片: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事业,选择家庭。选个他妈的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CD机、电动开罐器。选择健康、低热量、低糖的。选择固定利率抵押贷款。选择一个起点,朋友,运动服,行李箱。选个他妈的三件套。.....选择DIY,在一个周日的早上,我不知道自己是谁。选择在沙发上看无聊的节目,往嘴里塞垃圾食品。可以说,选择腐朽,用你的精子做一个自私的小鬼代替你,是最无耻的事。选择你的未来,你的生活。但是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选择不活,我选择别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理由。只要有海洛因,那是什么原因?”

由让·雷诺主演的《杀手不太冷》以感人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成年杀手和一个未成年少女之间的爱情。因为新片的观众多为年轻人,所以对影片的要求是“一种刺激的快感或者无害的危险”。传统电影中严重的悲剧和沉重的道德在他的作品中没有呈现。那些人物没有负重,没有崇高的使命。他们为自己而存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吕克·贝松被誉为法国新巴洛克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后现代电影的领军人物。喜欢看法国电影的观众都在谈论贝松的电影,比如《地铁》、《碧海情缘》、《尼基塔》、《黑仔不太冷》、《第五元素》、《圣女贞德》等等。

低俗小说包括三个故事:文森特和玛莎的妻子,金表和邦妮的情况,和五个部分:序言和结语。

看《低俗小说》就像在看一场流动的“光谱艺术”,美国的黑帮片、恐怖片、言情片混杂在一起,以戏仿的形式重新拼凑。除了视觉图像拼贴,低俗小说广为人知的“循环结构”叙事策略也是多个学生的拼贴产物。全片由一个序言(一家餐馆的抢劫案)和四个章节(名为朱斯和文森特,文森特和玛莎的妻子,一块金表和邦妮的处境)组成。这完全打破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逻辑,从头到尾都是连在一起的,像一个从随机点开始的圆,最后又回到了起点。暴力是昆汀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本片中频繁出现的暴力场景与其“循环结构”相呼应,明确指出暴力的发生是循环的,从未停止。暴力在这里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是对异化、疏离、默默无闻的反抗——然而导演对暴力的态度从来都不是确定的,这或许可以从朱斯的《金盆洗手》和文森特对爱的渴望中得到说明。他们都在寻找一种无可奈何的暴力出路,虽然这种出路在美国的暴力社会里显得渺茫。作为叙事的功能装置,伟大的英雄、伟大的冒险、伟大的航行、伟大的目标都失去了,这符合利奥塔对后现代主义的定义——不信任元叙事。这种对元叙事不信任的后现代特征,体现在影片中英雄的失落上。不仅作为杀手的文森特和朱斯失败了,作为黑帮老大的玛莎也失败了(被一个变态强奸),作为职业拳击手的布奇(让人想起史泰龙饰演的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拳击手洛基)也失败了(被黑帮追杀,落入一个变态手中)。这位英雄的逝去多少有些尴尬和滑稽,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后现代境遇”——人类历史上的进步人士对信仰的不信任和对所倡导的启蒙理性的不信任,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被无限延迟(观众可能会对昆廷在电影技术上的华而不实的创新感到不解,但兴奋感显然已经从康德的第二次批判转移到第三次批判,渴望奇怪的、意想不到的审美救赎)。既然所有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一切都不像文化精英们说的那样,人们可能有理由满足于对现象的表面占有和消费(同时,这不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反史诗史诗吗?)所以,剩下的就是大众和流行文化,正如这部电影的片名所示——低俗小说。

导演:索德伯格

主要演员:安迪·麦克道尔和彼得·盖勒。

获奖记录:第42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电影金棕榈奖(1989)

第42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1989)

一个看似平静的中产阶级家庭因为一个朋友的意外来访而失去了平衡,暴露了其中充斥着关于性障碍的谎言的真相。安迪·麦克道尔,一个整洁的妹妹,很久以前就和她的丈夫彼得·盖勒没有性生活,但是劳拉·桑·吉亚科莫,一个妹妹,却和她的姐夫有着秘密的亲密关系。她丈夫的同学詹姆斯·斯派德带着录像机来看她,这实际上让两姐妹出于好奇对着镜头谈论了她们的秘密。一鸣惊人的新导演史蒂文·索达伯格(Steven Sodaberg)用冷静而富有创意的手法剖析了现代人脆弱的心理层面,尤其突出了高科技(录像机)的无敌和奇妙魅力。

英国著名导演格林纳维早期拍过很多实验性的短片,后来又为英国电视四台拍过电影,长期标榜另类风格,所以他的电影一直以风格和手法奇特著称。学生时代的绘画经历使他的作品追求画面的精致和视觉冲击。这两点在这部电影《枕边书》中得到了强化和融合。

格林纳维的所有电影都有离奇的情节,这部电影也不例外。诺齐在一个人体上写下《枕草十三章》然后交给出版社的情节真的很不可思议。出版商在看到最后一章《死刑之书》后,甘愿放弃生命。这些极度程式化的剧情和细节让人难以接受,但经过Greenaway更加程式化的画面表现后,却展现出迷人的美感。然而在短暂的视觉美感消失后,影片中的一切在空旷的屏幕面前显得那么扑朔迷离。

电影拍摄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创造性地运用了画中画手法。这些形状、位置、大小多变的小画面,与整个大画面有着多种多样的视觉和结构关系,大部分是与大画面书法对位的小画面描述,很多是回忆的画面,也具有类似于重叠画面的电影语言功能。多功能多层次的嵌套和大小画面的并置,形成了复杂多变的语言风格和画面表达,是格林纳威在影片中进行的一次电影语言的实验。

电影的故事和它所表现的是一部电影必不可少的元素,但绝不是唯一的。格林纳威电影的故事在大量充满东方情调和实验性电影语言的精致画面面前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只是给它们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载体。在众多主流故事电影中,格林纳韦的《枕草》向我们展示了一部精彩而又鼓舞人心的“另类”电影。

《枕边禁书》以两个相隔两地却心照不宣的女人的日记为蓝本,运用大量新的电脑技术,将各个时代、各个时空的时间以“画中画”的形式在同一个电影平面上展开,挖掘出前所未有的电影语法。有时候我们明显觉得可以切换镜头,他就换成了“画中画”,平行蒙太奇在他的电影里变成了“平面蒙太奇”。通过“画中画”,观众、戏剧家和隐藏的电影导演的地位是平等的,观众看到的人和事都是无意中没有通过导演的眼睛看到的。

中文名:巴别塔

英文名:Babel

别名:巴别塔,火线交错。

资源类型:DVDScr

发行日期:2006年10月27日。

电影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的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一世?阿里图

电影演员:布拉德·皮特

凯特·布兰切特

盖尔·加西亚·盖尔·加西亚·贝纳尔十二个人,三个国家,四种不同的命运,一个偶然的事件,都源于那一声无心的枪响...命运交织着不同种族、地域、文化背景的灵魂。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迈尔格伦提出了“六度划分”理论。他认为,只要你有六个人,你就可以和任何一个陌生人建立联系。然而,这种联系的丝线是如此的微弱,以至于即使我们意识到了对方的存在,我们仍然听不到对方挣扎的哭声,即使听到了,我们也仍然无法理解,无法进行有意义的交流。电影结束后,出现了一个字幕:“为了我的孩子。最黑的夜,最亮的光。”显然,这绝不是一部绝望的电影,而是一个在绝望的世界里挣扎的故事,把孩子视为未来的希望。光明的世界将由他们建造,天堂之塔将由他们建造。愿未来的世界没有误会,没有隔阂,没有悲伤。

显然,该片有着强烈的亚历山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托的独特风格。世界上恐怕很难找到哪个导演能将多线索交叉叙事手法运用得如此娴熟,似乎超越了上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撞车》的气势。而且亚历山德罗这次把握的故事和故事种的矛盾冲突更加宏大和人性化。同时,这种多线索的叙事手法在他手中不再仅仅是一种表达的工具,而是一种非常有见地、有见地的表达出口,是他表现故事主题的必由之路。伊纳里托曾说,将一些故事线索编织在一起,已经成为他工作的习惯。“我坐在车里,看到路边有人经过,就开始想,那个人一定比我脑子里的任何东西都有趣。所以,探索别人的内心,是我最大的心愿。同时,我们在现实中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如此有限。希望探索更广阔的外部世界,陌生的外部世界对我个人有什么影响等等。,所有这些都将是我的作品中要探索的目标……”

波兰电影大师Khiesz Lovsky(1941-1996)就是经典。以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命名的三部电影代表了三个主题:博爱、平等和自由。导演用极其细腻的灯光、音频、视频效果为我们分析了这三个主题。红白蓝三部曲是基希洛夫一生中的最后三部作品,两年后大师病逝。蓝色是忧郁和自由,只有脱离世俗的信仰,才能获得人性和情感的自由;“白”是尊严和平等,导演在片中对爱和平等进行了探索和质疑。红色是真诚和博爱,世界充满了各种猜疑和矛盾。只有博爱才能解开束缚灵魂的枷锁。这三部作品是基斯洛夫斯基充满人道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作。他以细致精准的情节讲述故事,从普通人的命运出发,诠释他对生活的尊重和见解。影片中,无论出场时间长短,基思·洛夫斯基都把女主角的位置让给了女性,或许是因为女性更脆弱,更能体现忧郁、尊严和真诚。在这些三部曲中,基斯洛夫斯基仍然发扬了自《十诫》以来的一贯宗旨,用蕴含宗教哲学精神内涵的戏剧性故事情节表达了他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深刻理解。

《蓝色》获得了1993年威尼斯金狮奖和九次凯撒奖提名。

《白》获得1994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红色》获得了纽约影评人协会和洛杉矶影评人协会颁发的最佳外语片,并获得了七项凯撒奖提名。

在这三部电影中,都有痛苦的道德选择。在《红色》中,老法官告诉瓦伦丁,附近的一个家庭看起来很幸福,但丈夫欺骗了他的妻子和女儿。那么,瓦伦丁应该马上揭穿他吗?他们是会看到真相却痛苦不堪,还是依然平静的隐藏着?在《蓝色》中,朱丽叶的邻居在一家夜总会当脱衣舞娘。她认为她很快乐,男人也很快乐。但是有一天她发现爸爸坐在观众席的第一排!在《白》中,商人米格尔事业有成,却厌倦了生活。他要求卡鲁开枪自杀。作为回报,他会帮助卡劳回国,有资本做小生意。除此之外,卡劳似乎也没有其他办法帮助他回国。20世纪70年代,波兰电影大师K·扎努西创作了“道德焦虑电影”,基斯洛夫斯基的作品将“道德焦虑”推向了更深的层次。基斯洛夫斯基认为,在自由主义社会,人们的道德状况更加孤立。因为在一个自由主义的社会里,没有国家道德,没有民族道德,没有阶级道德,也没有虚构的或强制的民族道德。个人的道德承诺及其弱点在一个自由社会中得到更充分的揭示。所谓自由主义伦理首先是对个人道德承诺的脆弱理解。在自由主义社会,个人的道德状况是怎样的?基斯洛夫斯基仍然通过个体性的道德困境来探讨自由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伦理负担。自由社会的意识形态是自由、平等和博爱。蓝、白、红三部曲要探讨这些价值观的私人意义。任何价值观念都不是抽象的,社会系统中的大思想也体现在具体的个体私人生活事件中。如果你想知道生命系统的伦理观念的味道,最恰当的方式是去欣赏生活在这个生命系统中的个体眼中的泪水。

上海黎明的震撼是很大的。米柯·曼彻夫斯基(mirko Micevski,马其顿导演处女作(这是他的第一部故事片)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1994,最佳外语片奖提名1995,独立自由奖1996,绝非侥幸。这部电影分为三个部分。一段不可能的爱情,一个困境,一场手足相杀,把前南斯拉夫上海黎明的社会背景和几个故事联系起来。非理性的民族和宗教仇杀无情地打破了爱情和亲情,让人感到十分痛心。我们可以在影片中强烈感受到导演内心深处的渴望:对人类的爱,对家乡的爱。

第一部分:文字-马其顿的农村地区。

当一个年轻的牧师藏起一个逃跑的女人时,爱就增长了。当他们要去伦敦找摄影师的叔叔时,女方的家人找到了她。女人死在哥哥的枪下,爱情像小鸟一样飞了,我们无能为力!

第二部分:面孔-伦敦城。

安妮是个美丽的女人。她有一个爱她的丈夫,但她还有一个放不下的爱人亚历克斯。亚历克斯是来自马其顿的摄影师,16年前来到伦敦。其实我们很清楚,这个亚历克斯就是第一部里那个年轻牧师要去找的叔叔。有一张照片让我们害怕。马其顿的女人死在她哥哥的枪下,神父看着她。这个女人的丈夫很清楚她的不忠。可悲的是,他竟然死在餐厅的乱枪中,脸被打得模糊不清。

第三部分:图片-农村马其顿

Alex在16回到家乡,那里时有纷争。他被朋友开枪把女孩带走,女孩最终逃脱。回到第一部分的开头,我们终于清楚地知道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女孩逃到了牧师的住处,虽然后来也难逃死亡的命运。干旱的土地终于迎来了倾盆大雨,亚历克斯的尸体躺在雨中。

整个故事因为形式的紊乱,变得有点轮回命运,充满了抑制不住的迷茫。原来一切都是因为猖獗的狭隘民族主义。影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错综复杂。没有正面的子弹,但每一枪都有惊人的震撼力。家庭和爱情都变得不堪一击,原来种族纷争如此残酷。三个故事殊途同归,影片背景是笼罩在内战阴影下的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没有可能的爱情,巨大的个人矛盾,退步和宿命。三个故事在人物的交错中揭示了战争的悲剧,而狭隘的种族主义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1994年,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将昆汀·塔伦蒂诺的戏剧《天生杀人狂》改编成了电影。这部电影因其对暴力的夸张和对美国新闻媒体的讽刺而迅速引起巨大争议。虽然不符合昆汀的初衷,但《天生杀人狂》依然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奥利弗·斯通通过MTV式的拍摄和剪辑手法,肥皂剧和漫画的综合运用,以及大量另类音乐等新颖的视听语言,极大地刺激了观众。这部电影从一个新鲜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疯狂的犯罪行为和同样疯狂的媒体行为。剧中主角是一对喜欢血腥和暴力的夫妻。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杀人。他们的行动引起了一名记者的注意,并在他自己的节目中进行了报道。因此,他们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即使在他们被捕后,记者的报道也没有停止。所有的犯罪在媒体眼中似乎都变得不一样了。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难过吗?

《黑客帝国》的第一部分是关于出生的。一个普通的网络小混混,在父爱与关爱的呵护下,释放了灵魂,成为拯救人类脱离虚拟世界的救世主。第二部分讲述生活。救世主开始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并探讨预言与选择的关系,人是否能掌控自己的命运。第三部分讲述了死亡和新的开始。在以救世主为代表的人类和以先知为代表的机器的齐心协力下,战胜了电脑病毒的破坏,还人类和机器一个阴阳和合。

同时,这三部曲也是一部伟大的人类思想史,从一个善恶对立的世界,到一个善恶关系模糊的世界,直到善恶对立完全消失,走向你我合一,这是人类发展的大趋势,而带有阴阳花纹的先知耳环就说明了这一点。

《黑客帝国》中的“子弹时间”发生在《黑客帝国》的虚拟世界中。在这样一个程序化的世界里,一切都可以改变,包括现实世界中人力资源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所以,无论是Neo躲过子弹,还是玻璃幕墙的波爆,都是虚拟世界中机器模拟的自然规律被暂时破坏或修改的结果。可见“子弹时间”的运用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表现特效,实际上是与电影的故事整体结构融为一体的。如今,“子弹时间”几乎成了一种“视觉虐待”。不管你想拿什么片子来炫耀,在1998的屏幕上还是很有原创性的东西。“子弹时间”特效在《黑客帝国》中的应用是,120个尼康相机环绕拍摄对象,然后这些相机的快门按照电脑预先编程好的顺序和时间间隔开始拍照,然后将各个角度拍摄的照片全部扫描到电脑中,由电脑虚拟修复相邻两张照片之间的差异,从而获得360度镜头下拍摄对象连贯流畅的动作,最后电脑将《黑客帝国》三部曲以奴役和仇恨开始。首先讲述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历史。是善与恶的彻底对立,是上帝与撒旦的生死较量。影片设定的场景是希腊化的,是柏拉图的“洞穴寓言”,告诉人们如何定义真理,如何发现真理。尼欧成为救世主,靠的是基督教最强大的爱的力量,所以那一刻,当尼欧在一个伊拉克人的亲吻中复活,他成为了基督教的救世主。重装上阵是一个存在主义的故事。这是一个“上帝已死”的时代,超人开始怀疑存在的意义。这也是善恶对立的模糊阶段。就像加缪的文学,不是善与恶的对立,而是光明与黑暗的对立,其边界是模糊的。同时,Neo的迷茫也是郭靖的迷茫。什么可以判断好坏?如果自由是好的,那么斯密的破坏性呢?存在主义认为,人的自由是选择的自由,不一定是做什么的选择,也可以是不做什么的选择。不作为比有所为更自由,因为不作为不会得罪别人的所作所为。所以Neo在最后一战没有接受先知的糖果,做出了和第二集相反的决定。

Memento的电影奇特的结构,真的让人有失忆的感觉,有自我认同的神秘感,还有该相信谁,却连自己都无法相信自己。如果你看过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另一部电影《党羽》,那么你就会知道,看这部导演的电影并不是一件无忧无虑的事情。他会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忍不住想象最后的结局。本片采用倒叙的方式,以一场抢劫案开始,以这起案件结束。我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所有的答案都在主角断断续续的回忆里。每次回去都会发现一些新的相关线索或者当事人,由谁带领观众和达芬奇走到最后,也可以说是最初的开始。

可能有很多精彩的所谓后现代电影,我一时想不起来了,可能还有很多没看过,比如黑泽明的《罗生门》和岩井俊二的《情书》,所以有机会去看。

可能后现代电影是你一下子看不懂的电影,然后你好像明白了什么,但你不会什么都明白,但它们总会让你有所感悟。当然,就算不懂,也不要说。假装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