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音乐活动的教案设计

第一章:大班音乐活动计划

一、活动内容:歌曲《妈妈的眼睛》

二、活动的目的:

1,反复感受三拍子歌曲柔和优美的旋律,知道歌名,理解歌词。

2、想象,体验母亲和“我”相爱。

第三,活动必须准备好:

1,2挂图,录音机,磁带等。

2.课前,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孩子认识妈妈,激发孩子对妈妈的爱。

四、活动流程:

(一)房间节奏:“参观动物园。”

(2)复习歌曲表演:《打爷爷奶奶的背》。

边唱边做动作,在歌曲表演中表现出奶奶对你的关心之情。

(3)感受歌曲

1,听听看。

(1)展示第一张图,引导孩子说出:“美丽的夜空中总有许多明亮的小星星,那么我们的脸、嘴、眼睛或鼻子哪一颗最亮?”“星星和眼睛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关系?”

(2)出示图片2,引导幼儿对照图片1,老师用柔和优美的歌曲演唱。

这首歌真的很美。歌词里的星星好像是什么?告诉孩子们歌曲的名字,让他们再次欣赏。这是一首很美的三拍子歌,这首歌里有一个很美的故事。

2.听和说

老师在歌曲的伴奏下讲故事,引导孩子欣赏。再次欣赏这首歌。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背诵歌词。

3.听和唱

老师示范唱歌,孩子们轻轻地打着曲子。

(1)随着老师的歌声,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表演动作。

(2)引导幼儿为不同节拍节奏的歌曲伴奏,拍摄三拍子强弱的变化。

这孩子轻轻地唱着这首歌。

(4)复习游戏《魔戒》

老师提醒游戏规则,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做戏法。

第二章:音乐活动设计:懒惰和勤奋的人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唱歌,在歌唱中感受和表达弱节奏。

2.借助唱腔、动作表演、人际交往来体验和表达歌曲中的幽默。

3,大胆模仿歌词,产生对“懒虫”的负面情绪,知道自己是勤劳的孩子。

活动准备:歌曲的图集,一些童工的图片,歌曲的标题。

活动重点:可以用幽默的情绪和动作来表达歌曲。

活动难度:根据歌词,可以表达不同情绪和节奏的歌曲。

活动流程:

一、入场节奏“抓鸟”——入座节奏

二、创设情境,引出懒虫形象。(设置一个凌乱的场景)

老师:怎么了?伸出我们勤快的小手,整理一下!

刚才这里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变成这样了?肯定有懒虫,让我找找!

第二,孩子最初感受歌曲。

1,老师唱了两遍,边唱边一个一个的指出小朋友,直到最后一个小朋友问:“你懒吗?”

2.拿出那首歌的图谱。

老师:这个懒虫好像不是你,那是谁呢?她藏在哪里?.....哦,在这里!

第三,看图集,学唱歌

1,出示图集,再唱一遍歌。

问题:歌里唱的是什么?(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回答用歌曲回应)

2.我再唱一遍。仔细听,告诉我你听完这首歌的感受。

(老师用肢体语言唱歌,表演有趣的动作。)

问题:谁来告诉我你听完这首歌的感受?(有点搞笑,搞笑,幽默,有趣)

3.孩子们通过看地图册来学习唱歌。

4.看着音乐慢慢唱(懒虫就是懒,我们唱懒虫应该快一点还是慢一点)

5.一边表演一边唱歌,选择孩子们自己创造的动作来表演(大家一起表演这个懒虫吧!)

四、学会创作歌词:

1,问题:你是懒鬼吗?你在家会为爸爸妈妈做什么?孩子随口回答:

2.试着创造第二段:我是一个勤奋的人。

(老师选择其中一个小朋友的答案并出示地图)

看地图,唱:

老师:刚才,XXX说她会洗手帕。我认为她是一个勤奋的人。我想唱最勤奋的人。

◆××××孩子也会扫地。我们来唱会扫地的勤快人。

边走边唱

让我们一起歌唱,做努力的人。

3.儿童的创作和表演

老师:除了洗衣服和扫地,你还会做什么?让孩子们试着把他们所说的唱成歌曲。

●选一个孩子试试:我会擦桌子,我会擦桌子,我擦桌子。(我可以自己擦桌子)

●你还能做什么?直接唱出来(个别孩子——集体学习——上来表演)。

第五,演唱完整,用不同的情绪和动作表达歌曲。

1,大家真的很有能力。本来这首歌是讲懒人的,我们给它编了第二段“勤劳的人”。那我们就把这首歌命名为《懒人和勤劳的人》(显示标题)。

2.把两段连起来一起唱,用琴声来唱。

懒惰的人和努力的人是完全不同的人。我们该怎么唱才能表现出他们的不同?(懒虫:慢慢唱,要懒,要搞笑;努力的人:唱得更快、更强、更快乐)

3.集体表现:

(1)要求前奏做简单动作,随音乐表演(提示:表现不同的速度和表情,按第二段要求做动作)。

(2)继续游戏:老师用动作告诉孩子第二段唱什么。

(3)邀请家长、嘉宾、老师一起表演。

第三章: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放风筝”公开课教案

◆行动建议:

1,A段,八拍做一个乐句,乐句前四拍是四切的动作,后四拍变成一个形状。

2.B段老师的示范要尽量漂亮。用老师自己的姿势去感染孩子。

3.在老师的B段音乐中,老师做了一个挂线前后左右转弯的提示。老师鼓励孩子理解后尽快按照建议的方向改变自己的体位和姿势。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的氛围,和同伴一起体验扮演“放风筝”角色的快乐。

2.通过观察老师的示范,掌握B节中老爷爷收风筝和放风筝的动作。

3.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全展现放风筝的场景。

要准备的活动

1,音乐《放风筝》和风筝图片的PPT

2.孩子们有过放风筝的经历。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个老人,他喜欢系风筝。他系的风筝栩栩如生,形状各异。

(播放PPT,儿童观看)

老师展示了四张不同种类风筝的图片。“我们来看看爷爷做了什么风筝?”

2.感受A段的音乐,学习改变风筝形状。

过渡:哪些风筝来了?怎么出来的?

(1)老师根据音乐改变风筝形状,孩子们观察发现老师改变形状的规律。

说明:老师的风筝是怎么形成的?

(2)孩子一边听音乐,一边根据节奏变换风筝形状。

3.感受A段和B段的音乐,初步展现放风筝的场景。

(l)继续讲故事:后来你猜到风筝飞上天空了吗?但是没有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呢?可就在这时,爷爷回来了。他不仅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这些风筝非常聪明,爷爷拉风筝线,它们就飞到哪里。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碎了他们的家。

(2)听音乐,孩子当风筝,老师当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小朋友一起玩放风筝游戏,充分展示放风筝的场景。

(1)老师是爷爷,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次。

(2)教师引导幼儿寻找一个按照节奏富有美感地飞翔的“风筝”,并要求幼儿演示。

(3)请一些小朋友来当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做爷爷指挥放风筝。

(5)小朋友两人一组合作,一个是爷爷,一个是风筝做游戏。

指导儿童评价:合作如何?动作是否优美,有没有节奏感,有没有看过师傅的指挥。

5.展示中国龙的图片,并指导孩子们如何集体更换龙风筝。

过渡:爷爷今天系了一个龙风筝。你能把这个大家伙弄出来吗?

(1)引导孩子讨论:如何变成龙,如何飞翔。

(2)教师要做爷爷,让“龙”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