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结构游戏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

小班:

1,萌芽期孩子对结构的兴趣。

2、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感知材料的特性,初步掌握材料的操作方法。

3.指导孩子学会使用诸如调平、延伸、封闭、基础高度和拼接等技能来构建简单形状的物体。

4.培养建筑中的感知能力,如尺寸、颜色、形状、长度等。

5、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说出自己构造的物体的名称。

6.引导孩子明确建构目的,发展想象力,锻炼小手肌肉动作,培养手眼协调能力。

7.让孩子和同龄人一起学习和使用建筑材料。

8.为结构化游戏建立简单的规则。

中班:

1,老师要尽量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2.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指导和学习各种施工技巧,如接长、拼接、架设、镶嵌等。,来表达对象的特征和一些细节。

3.引导孩子有目的地选择材料,学会设计主题方案。

4、学会看平面结构图,根据图纸进行施工。

5.组织3-4人的小型集体结构活动,教会讨论分工,友好合作。

6.培养孩子帮助和迁就队员、珍惜物资、不怕困难、有耐心等良好的行为习惯。细致等品质。

7.引导孩子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鼓励孩子独立发表意见,学会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同龄人的作品,分享成功经验。

大类:

1,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分析结构特征,让孩子学会观察物体的细节和特征,体验造型之美。

2.学会运用排列、围合、基高、连接、马赛克等技巧,构建更复杂的建筑主题。

3.进一步培养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感知能力。培养孩子认真,有始有终。想办法解决困难等良好品质。

4.培养合作意识。* * *协商确定主题,学会合作。

5.培养孩子的材料安排。学会有条不紊的整理资料的好习惯。

6.懂得介绍和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建设性作品。

结构化游戏的指导有三个错误:

1.过于注重建筑作品的生动性或造型的美观性,导致孩子在结构游戏中缺乏“创造力”。

2.片面要求幼儿必须完成老师提出的搭建任务或者只能使用老师提供的搭建材料,导致幼儿的结构游戏缺乏“自主性”。

3.认为结构化游戏纯粹是孩子自己玩的,只要提供材料,孩子不吵架,导致幼儿园缺乏“教育性”的结构化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