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自闭症孩子是怎么做认知训练的?
智障儿童的认知训练和正常儿童的认知发展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这个规律,即使孩子学得慢,也永远是在上坡。科学研究表明,中度、中度、轻度智力障碍的儿童,在科学连贯的训练中,可以取得进步,挖掘潜能。从认知训练的角度来说,孩子学习任何题目(项目),都要走“感知-理解-表达-概括(拓展)”的路线。以学习颜色为例,孩子应该把红色作为颜色学习的第一步,先“感知”什么是红色,再“理解”什么是红色,然后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交流“表达出来”。如果你不懂这个学习规律,当你想教颜色的时候,拿出一堆五颜六色的气球,一个一个教孩子“这是红色的气球”、“这是绿色的气球”、“这是蓝色的气球”、“这是黄色的气球”。如果这种教学方法遇到了视觉感知的问题(你分不清红色和其他颜色的区别,也就是说他连红色物体和红色物体的搭配都过不了。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ABA教学法。不得不承认,以前对阿坝是有误解的,认为这是一种死板的教孩子做这个做那个的方式,大概意思就是下达了指令,孩子执行了。后来ABA是一种适合所有智障儿童的训练方法,甚至在与正常儿童的交流中。上周末,我去朋友家和她聪明的四岁儿子玩了三个小时。整个课程使用ABA教学主题,包括记忆积木、动物表演、讲故事、木头游戏和视觉训练。孩子们和大人都非常高兴。比如玩“靠记忆搭积木”的游戏时,我觉得孩子很聪明。他直接放上六块,中间是一张白纸。当我放上六块积木后,我打开空白的纸,让孩子记住十的数字,然后放上空白的纸,并给出“和我一样建造”的指令。孩子的表现让我知道这个题目很难设置,于是我立刻后退一步,去掉了两块,变成了四块。他在背模型的时候说“太简单了”,但真正造出来的时候却忘了一些细节。我立即给他帮助,并迅速看了他一眼。他建好之后,我把两堆木头放在一起,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哇,一样的”,然后我们开心地击掌。等孩子稍微熟悉了游戏规则之后,我就让他当老师。他会搭积木我背,我妈当裁判帮我们数数。这种快乐的三人合作游戏,真的会让我们玩上几个小时也不会觉得无聊。那么ABA是谁?我来大致描述一下。ABA是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的缩写,通过一轮一轮的教学来进行。本质是分解主体,给予辅助,及时强化。第一,题目分解指的是孩子应该学习的一种能力。这样,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习上百个题目。ABA强调每种能力都被分成最小最简单的单元进行教学。这个过程叫做“话题分解”。比如教颜色,先从红色开始(不是先教其他颜色)。第一步应该是配对分类,让孩子“把相同的颜色放在一起”,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学习规则的“感知”阶段。说到这里,可能会有很多人问“为什么不在教颜色的时候直接告诉孩子颜色的名称,比如拿着阿乐巴隆胭脂和一个红色的杯子教‘红’,而是让孩子先配对分类呢?”因为在认知发展的规律中,感知是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人们不能从视觉上区分和理解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的区别,又怎么能理解物体更复杂的命名和功能呢?然后,讨论了“分解项目”中学习颜色的例子。第一步是配对分类。如果儿童能够在有分心事物的情况下,快速正确地将红色和红色物体放在一起,说明儿童已经感知到红色。注:随着教学的深入,老师的指令也从最初的“拼同色”变成了“拼红色”。孩子有了这个能力之后,就会进行第二步训练——理解。就是让孩子“向老师示红”。如果幼儿能在与其他颜色物体的干扰中快速、正确地取出一个或多个红色物体,就说明幼儿有了理解红色的能力,这样幼儿就能在第三步表达红色。比如老师问“是什么颜色?”孩子答“红”。ABA强调无论教给孩子什么能力,比如物体认知、形状、数学、说话、绘画等。,一定要遵循分解题目,循序渐进的原则。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种教学方式很死板,但是教学的执行者是谁呢?是老师。我想问:你手里有个孩子。你设计好了题目,一步一步分解。进入教学后,你发现孩子对这一块的能力超出了你的预期。他学得很快,掌握得很透彻。你会按照写好的教案一步一步教吗?当然不是,水涨船高。第二,智障儿童之所以学东西慢,是因为大脑发育有问题,导致他们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顺利接受外界信息并输出,很难通过观察自然学习。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孩子一个新话题的时候给予协助。刚开始可能是完全用手辅助,随着孩子能力的不断提高,辅助会逐渐减少。这是ABA的一个主题原则。比如教一个孩子画一个苹果,老师需要先教他手绘,然后给他一个视觉提示,而不是手把手教,也就是让他根据苹果图来画。然后老师先示范画一个苹果,拿走,让孩子自己画。最后让孩子直接画一个苹果。仔细想想。其实我们正常人从小就经历过无数别人的“给予援助”,包括父母、老师、同伴。我记得我小时候学过饺子,是我妈教了很多遍,演示了很多遍才学会的。做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一定要掌握辅助的方法和技巧,既不会帮助孩子学习太慢或太晚而失去信心,也不会给孩子太多的帮助而使孩子产生依赖。第三,及时强化上课听到最多的话,即“耶”、“太棒了”、“你真聪明”,这就是强化。强化是指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后,老师给予的反馈。在孩子的反应之后,及时的强化会让孩子愿意合作,更愿意继续学习那些新的好的行为和能力。其实“强化”这个概念我并不陌生。生孩子之前,我在学校当老师的时候,系统学习过教育心理学,有一章专门讲“强化”,这在正常孩子的教育中也是很重要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小时候喜欢学哪门学科,主要是因为喜欢教那门课的老师,为什么喜欢那个老师。当然,那个老师总是夸自己对自己好。虽然特殊儿童在认知发展上有或多或少的障碍,但爱听表扬是人的天性。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对你的要求有正确的回应,而你不去强化他,他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回应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如果他对此没有把握,那他为什么愿意继续追随你的教导呢?分解题目、辅助、适时强化是ABA教学的内涵。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之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智障儿童认知训练可以做哪些题目。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我大致梳理出训练步骤——1,模仿:动作模仿,用物体模仿,然后教听指令;2、视知觉:从配对和分类开始;3、积木(也可以在配对和分类的同时进行):积木属于利用物体的模仿,练习儿童的视觉空间和秩序。如果孩子不会搭积木,就要回归动作模仿。4、自己的理解(五官,名字等。)、日用品、水果蔬菜和动物卡片、人的认知5、功能配对:比如理解牙刷和牙膏是用来刷牙的。6.分类:先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吃、喝、穿、用、玩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分类教学。7.形状(如果孩子对颜色比较敏感,也可以先教颜色)8。颜色9。对比认知:大小、长短、粗细、高低、粗细等。10.方位词:上下,内外,前后,左右,中间,侧面11,正反教12,数的概念。数的分解与合成,加减法,应用题13,时间教学:时钟,一天中的时间,一周中的日子,年和月14,所有题目的组合(概括)。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题目只是特殊教育专家和老师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个通用套路,并不代表孩子一定要学上一个或者天赋。而且孩子可以学习的课题不仅仅是上面提到的几十个,还有无穷无尽的。只要老师和家长愿意努力,就可以从基础题目演化出很多子题目,也就是可以纵向延伸。认知训练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除了用爱绳拉孩子,家长和老师还需要掌握更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的孩子。给爱情注入智慧,才会更有意义。除了对认知训练的步骤和题目有个大概的了解,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确了自己的孩子接下来应该怎么走,再也不会盲目的跟随别人的脚步了。东东是复杂的脑损伤,医学上诊断为“脑瘫加自闭症”,脑瘫为主,脑瘫为辅。这就要求作为母亲的我,既要了解脑瘫康复知识,也要了解自闭症康复知识。这双重的任务要求我保持阳光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进步。了解的越多,对东东的病情就会了解的越多,有助于他康复。现在,我已经明确了东东要做的主要康复项目,包括运动训练(PT)、感觉训练、中医按摩、多曼训练(给予五官大量持续的信息输入)。在和一些患者的交流中,有孩子和东东一样的情况,就是基础能力弱,连拍手这种最简单的模仿都做不到,脑子里没有同一个物体配对的意识,听不懂“拿”和“放”的指令。这样的孩子应该从哪里寻找认知的起点?我想从一些理论知识上分析一下。认知是大脑神经活动的过程,包括感觉、注意、记忆(经验)、感知、分析推理、策略生成、预测调整、表达等。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感觉训练”,即感觉通路的训练,是认知训练的基础,认知训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本体感受和前庭知觉的训练。其实这些都是提高大脑功能的训练。借用一个朋友对认知训练的看法,“要想富,先修路”,这条路就是感官通路。对于感觉通路的训练,多曼方法值得借鉴。在认知训练中,注意力的集中是继基本感觉能力训练之后的另一个重要基础,包括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记忆是基于积累的感官经验,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大脑接收新的感官信息,通过对感官记忆的解读,形成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我们的大脑有了形状、颜色、方位、时间、大小、度量、纹理等概念。现阶段可以说有了一定的认知。所以,要想给孩子进行认知训练,首先要客观分析孩子的情况。说实话,以东东现在的能力,就算能走,那些课程对他来说也很难。这个难度意味着他跳起来很难。既然这样,那就让东东老老实实先打好认知基础吧。这个认知基础就是修复感觉通路。总有患者问我:“我孩子的认知很差。我该怎么办?”?从哪里开始教学?“其实要想给孩子进行认知训练,最基本的前提是你已经对孩子的情况进行了清晰的分析和了解。就像我在文章开头说的,如果你的孩子连颜色和形状这些概念都不懂,学数学是不现实的。所以建议家长多了解认知训练,了解学习一门学科的前提条件(能力),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你的孩子。举几个例子——模仿训练的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视觉专注力和视觉记忆,有基本的交互意识,有基本的本体意识,有基本的欲望表达和动作能力。结对训练的前提是孩子有拿和放的能力,有模仿和听指令的基本能力。认知训练的前提是孩子有基本的配对和分类技能。学习形状和颜色的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合作模仿能力、分类配对能力和一定的认知能力。学习方位词的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有空间概念,有一定的体像感。学习数的概念的前提是孩子具备配对分类的能力和颜色、形状、大小等认知能力。知道了学习每一门学科的前提条件,其实就是知道了认知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基本能力给孩子设计题目,让他们跳起来够得着,是比较科学和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