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时日军总喜欢用刺刀打仗?
二战前夕,随着装甲战车的出现和普及,步兵的作战距离大多发生在400米以内,于是大多数国家采用短管步枪,将原有步枪的枪管缩短,以减轻重量,方便士兵携带。
比如德国毛瑟公司把毛瑟98步枪从1.24米缩短为1.1米,苏联也把莫西纳干步枪从1.3米改为1.2米..只有日式38步枪一点没变,还是1.27米长。装上刺刀后,长度达到了1.66米,是二战中最长的步枪。
日本继续使用38步枪上的长枪管,一方面保证远距离射击精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刺刀战。更变态的是,日军甚至在96式轻机枪和100式冲锋枪上加装了刺刀,以便必要时进行刺刀战。
二战国家中,日本也是最重视刺刀训练的,可见其对刺刀战术的迷恋。
日本如此青睐刺刀战,一方面是因为所谓的武士道精神,更重要的是因为穷到逼不出来。
日本虽然是挑起二战的轴心国之一,但野心很大,国力有限。与美、苏、德、英、法等传统强国相比,日本的工业能力与他们相差甚远。比如七七事变后,日本连子弹都不够用,不得不紧急从国外进口10万支步枪,以满足军事扩张的需要。
为了保证基本的弹药需求,日本的大部分军械预算只能用于生产弹药。到1938,日本生产弹药的费用占全部军械费用的76%,影响了火炮和坦克的生产。但即便如此,日本每年的子弹产量也只有4亿多颗,只有苏联、美国、德国的1/10左右。
当然,抗战时期中国工业基础较弱,子弹产量比日本少。所以抗战整体强度不大,日本的子弹产量勉强够用。但日本野心很大,假想敌有美、英、苏等强国。一旦与这些强国对抗,日本的子弹产量显然远远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不得不强调精确射击和刺刀战,以节省子弹的消耗。这都是太穷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