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助教活动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1.父母的疑惑
家长助教,顾名思义,就是希望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在邀请家长助教参与课堂活动时,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不知道该做什么,给孩子带什么。如何组织课堂成了家长们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家长的疑虑,让家长欣然接受邀请,让家长的助教活动轻松有效?
2.我们的行动
家长会阐明助教的意义。为了解决家长的疑惑,我们首先通过家长委员会的会议让各班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家长助教活动的意义,让家长委员会成员先走进教室,体验课堂,让家长委员会家长协助幼儿园,做好其他家长的工作,积极参与活动。
微信班级群宣传邀请激发家长信心。为了更好的激发家长的信心,我们利用微信班级群编辑相关宣传资料,用家长容易理解的语言信息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助教的意义,如何发挥家长资源优势,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如何与孩子互动等。,让家长心中有数,增加信心。真诚的邀请增强了家长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个别交流讨论助教的内容。为了保证教辅内容的质量和意义,帮助家长梳理课堂流程,我们在家长踊跃报名后,根据家长时间及时调整课程,及时跟进家长需求,及时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一天的活动流程,帮助家长做好充分准备。
3.父母的做法
家长的优势不一样,年龄不一样,性格不一样,性别不一样,职业不一样,所以家长助教实习带来的课程自然也大相径庭。根据家长教辅的实践跟踪和素材整理,大致可以分为童谣教学、讲故事、传统游戏、舞蹈节奏、游戏教学、户外运动、手工制作、专业领域等等。
民间传统游戏帮家长教。传统民间游戏一直伴随着大多数家长的快乐成长。不同背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家长,对传统民间游戏有着相同的体验。让家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给孩子玩过的民间游戏,既能给孩子带来新鲜的体验和感受,又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情感满足感。中学二班的薛奶奶根据孩子们小时候的游戏经验,带着孩子们玩“丢手帕”的游戏。在课堂教学中,薛奶奶首先播放歌曲《丢失的手帕》,让孩子们熟悉歌曲的内容,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她教孩子们学唱歌。孩子会唱歌后,激发了他们对游戏的欲望。在明确游戏规则后,他们带领孩子们来到户外场地,开始快乐的游戏时光。整个活动轻松自然,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中学二班的陈阿姨也充分利用传统的民间游戏“捉迷藏”为孩子们开展了一次有趣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陈阿姨用捉迷藏的游戏延伸到玩具捉迷藏的游戏,引导孩子提前找到藏起来的玩具,在探索方位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方位的相对性。孩子们的活动充满了新鲜感,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家长教辅对民间游戏的教学也为我园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资源的开发注入了新元素。
幼儿园游戏的再创造有助于家长教学。“萝卜蹲”是幼儿园老师在组织活动时喜欢玩的有趣游戏。这个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参与热情,开发孩子的思维飞跃,很受孩子的欢迎。张怡然,中学三班的母亲,是一位聪明的母亲。在助教活动中,她通过重现老师平时给孩子玩的游戏,组织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教学“眼蹲”,将孩子分为眉毛、眼睛、嘴巴、鼻子、耳朵五组。在讲哪个五官蹲的时候,对应的五官蹲。游戏不仅能让孩子清晰面部特征,还能让孩子在听指令时注意力集中。张怡然的妈妈还通过孩子们喜欢玩的游戏的再创造,轻松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
Tik Tok儿童歌舞助父母教。很多年轻的父母,在这个短视频的时代,天天刷是常事。许多年轻妈妈在参加家长助教的活动时,会把在Tik Tok上看到的有趣的儿歌或舞蹈发给老师。他们问老师有没有教过,得到老师的回应后再决定教什么。年轻妈妈一般都很有活力,抖音的短视频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动,所以家长教辅选的教材还是孩子能接受的。比如2班的年轻妈妈选的节奏性活动《宝贝宝贝》,活泼有趣,温暖友好,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也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在教学中,由于孩子已经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孩子有认知经验的基础,家长的助教组织教学相对容易一些。虽然家长在反馈中表示有些孩子带不起来,但整体互动还是不错的。Tik Tok儿童歌舞的介入,为家长助教的课堂教学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互动氛围,帮助家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专业知识领域帮助家长教学。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专业知识的家长可以分享一下经验。可以帮助孩子开阔视野,丰富阅历,满足各种兴趣。周子的妈妈来自中学二班,在医院工作。在家长助教的活动中,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带来了关于“病毒接管身体,正确引导宝宝吃药”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周子的妈妈首先告诉孩子我是医生,然后通过交谈改善了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她让孩子们知道我们为什么生病,并通过观看。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缓解了对医生的恐惧,在与医生阿姨的互动中了解了病毒的常识。
父亲徐子森,大一学生,小学老师。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孩子们带来了关于“数学广角”的精彩教学。在教学中,通过设置情境导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打开密码,孩子们热情高涨,充满热情,整个活动在积极主动的互动中有效完成。徐子森爸爸参加了我们的助教活动,也让家长们更加了解了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和孩子在园的日常生活,为更好的连接幼儿注入了新的经验和方向。
幼儿园教材的分配有助于家长教学。在作为教辅的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孩子对家长带来的课程不感兴趣,家长感到无奈和无力。家长欢天喜地准备的故事,以为孩子会喜欢,其实孩子并不买账,教室里一片狼藉。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为了不让父母觉得太沮丧。这个时候,我们就利用幼儿园现有的材料和设备,帮助家长走出困惑。比如,利用户外游戏素材,带领家长玩一个名为“轮胎运球”的有趣游戏,利用素材与孩子的互动,增强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在游戏中增进情感交流,让教辅体验到积极互动的乐趣,从而更愿意参与家长的教辅活动。
在每月一次的家长助教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家长的热情,也发现了家长助教活动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我们的缺点:
1.应进一步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
家长教辅进入幼儿园课堂活动,部分班主任可能应对懈怠,在微信班级群中与家长互动较少,未能建立有效沟通,导致部分班级家长对教辅活动兴趣不大,流于形式。
2.家长助教的课堂活动组织形式单一。
在幼儿园家长教辅的课堂活动中,我们发现家长教辅的组织形式单一,对孩子的影响不大,未能更好地挖掘家长的资源,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等课堂活动缺乏。
3.家长助教未能与班级活动有效衔接。
我们发现家长助教随意进入课堂活动,教育价值不大,未能与班级活动建立有效联系,使活动效果不明显。
改进方向:
1.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加强对家长助教活动的宣传,通过各种渠道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助教活动中来,让家长知道助教的意义,形成有效的沟通。
2.建立家长助教的课程体系。
在充分发挥家长优势和其职业所蕴含的教育资源的同时,建立家长教辅内容与班级课程开发内容的有效衔接,丰富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形成课程体系,让教辅更有价值。
3.做好助教活动的后期工作。
家长教辅进入课堂活动后,我们要及时将家长教辅的活动内容和图片发到班级群里,与班级家长分享,让其他家长也能有所了解,从而激发更多家长支持和参与教辅活动。及时记录家长助教的活动,及时与家长沟通亮点和不足,及时向家长助教表示感谢。及时整理家长活动的反馈,做好信息的积累和活动的反思,让家长教辅活动真正帮助到幼儿园、老师和孩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