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娃哈哈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娃哈哈1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活动,能够在擀面、包饺子、煮饺子的过程中,用肢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出“饺子”的不同形状。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音乐活动中的乐趣。
关键点:
在对音乐作品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尝试创作擀面、包饺子、煮饺子。
困难:
在有节奏的活动中,身体的所有部分都被用来协调地完成动作。
活动准备:
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图片,快乐的音乐,
活动流程:
一、图片对话引出话题。
“孩子,你看,这是什么?哇!真是好吃,热腾腾的饺子!”
你吃过饺子吗?有人知道做饺子是什么感觉吗?
(擀饺子皮,包馅,煮饺子)。
第二,播放音乐,让孩子充分欣赏“快乐”的歌曲。
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是关于在交子里做事的。
1,听一些段落。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
曲调是ABA的形式。哪一段和第三段一样?
第三,分别学习三首乐曲的动作和作曲。
1,把自己变成一个小面团,把身体各部分做得像饺子一样薄。
请先邀请个别小朋友表演,小朋友集体学习。
2.饺子皮变薄后,打开饺子包馅。
(打开饺子皮包起来)
请先邀请个别小朋友表演,小朋友集体学习。
表扬有创造力、行动与众不同的孩子。
3.饺子包的时候需要。。(沸腾)
饺子在锅里煮的时候好像在做什么?
饺子,邀请单个孩子表演游泳,集体学习。
先请了个别小朋友表演舞蹈的娇子,集体学习。
如果老师往里面倒一碗凉水会怎么样?
第四,播放歌曲,表演编好的舞蹈来玩游戏。
让孩子手拉手,组成一个小锅。
不能粘在一起,饺子会破,(宣布纪律)
碎了的饺子,老师会捡起来放回碗里。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的扩展
回到教室,和其他好朋友分享如何做一个饺子。
大班音乐欣赏:采茶捉蝴蝶
一、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民谣的特点。2.学习茶事的基本动作,愿意用舞蹈的形式表达情感。活动准备:1。音乐:《采茶采蝶》2。能展示采茶场景的图片或视听资料3。活动流程:1。请幼儿欣赏音乐《采茶采蝶》,听后谈感受。2.结合相关图片或视听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和采茶场景。3.演示茶具,鼓励孩子用不同的动作展示采茶、拔树枝、提茶篮回家等场景。4.在老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的场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拍打的场景。(如果蝴蝶飞得很高,停了下来,飞走了,等等。) 5.鼓励孩子们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跳舞。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娃哈哈2一、作品
游戏建议
1,点兵会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游戏中发挥。
2、唱歌:幼儿唱歌并做相应的动作。
3.游戏的形式逐渐增多,以提高儿童的参与兴趣。
二,对教学活动的建议
要准备的活动
1,草帽17,一套爷爷的戏服,两个带绳子的塑料筐。
2.我听过“猴子模仿”这个故事。
活动目标
1,感受黄梅戏的曲调风格,欣赏其幽默风趣。
2.尽量根据剧情和角色塑造来帮助理解和记忆歌词。
3.愿意参加文艺演出,比赛时注意不要拥挤。
活动过程
1.欣赏黄梅戏《新猴仿》,引入话题。
老师:你听说过黄梅戏吗?黄梅戏是安徽的地方戏。
(2)老师表演黄梅戏《新猴仿》完全是给孩子欣赏的。
2.熟悉歌词,了解歌剧内容,了解剧中人物。
(1)老师:歌剧里有什么故事?
(2)老师再完整唱一遍,要求。
老师:戏曲中有哪些角色?他们怎么唱歌?
3.孩子们最初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的对唱部分。
(1)老师:爷爷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在想什么?
小朋友回忆老爷爷在国剧中的角色唱段,学唱歌。
(2)老师:小猴子是怎么学的?老师和学生互动,交换角色来表演。
(3)游戏《草帽在哪里》。
用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递进的方式帮助孩子捏二重奏部分,注意根据孩子对情境的掌握情况调整速度和韵味。
4.小朋友尝试完整地唱黄梅戏《新猴仿》。
5.老师和学生按照完整的角色表演歌剧,鼓励孩子们大胆地按照歌词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小朋友表演黄梅戏。
老师:小猴子是怎么找到草帽的?他们说了什么?
孩子们在黄梅戏里学说白话文,在戏曲里学唱猴子角色的唱段。
(2)用道具完成表演。
(3)延伸游戏内容:启发孩子最后停止学习,改变故事情节,激发孩子对游戏的兴趣。
大班音乐——我的小花园
用途:1。通过图谱教学让孩子理解歌词。
2、唱准唱弱的歌,发展孩子的节奏。
3.感受歌曲清新优美的特点。
二、准备:1,园林场景图一张,节奏图若干张,地图一张;
2.一台录音机,一盒磁带和一架钢琴。
三、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有节奏的新疆舞蹈进房间
2.声乐练习《在公园散步》要求你唱得很开心,唱的是一个准弱拍的乐句。
3、节奏练习:
我的花园里长满了什么?(鲜花)
0/ /0/
——————
0X / X XX X/X0
——————
这个房间里有什么颜色的花?(白色花朵)
0 / / 0
—— ——
0X /XXX /X 0
————
那个房间是什么颜色的?(红花)
0 / / 0/
—— ————
0 X /X X X X/ X0
—— ————
(二)结合地图,理解内容
1,展示图集引导孩子观察。
2.老师带着表情演示了一遍歌曲,呈现出歌曲清新、优美、舒适的特点。
3.问题:刚才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3)学习歌词,掌握节奏。
1,孩子完全照本宣科。
2.分句背诵,根据歌词用肢体节奏表达。
3.孩子们按照地图集的节奏背诵歌词。
(4)熟悉旋律,学会唱歌。
1,根据旋律背歌词。
2、提醒孩子注意休息,唱准弱拍唱乐句。
3.理解图集中“(连贯性)”(放声歌唱)”(弱拍与歌唱)的符号。
4.重点唱出节拍较弱的句子,引导孩子使用节拍法,帮助他们掌握和唱出准确的音符。
5.孩子们练习唱歌,学习合唱、轮唱、小组唱、个人唱等形式的歌曲。
(5)幼儿复习舞蹈《摘豌豆》。
(6)节奏《兔子舞》从房间里走出来。
大班音乐活动教学计划:娃哈哈3活动目标:
1,学习新疆舞蹈基本动作;
2.培养孩子的手脚协调能力;
3.培养孩子对民间舞的理解和热爱。
活动准备:娃哈哈mp3。
活动流程:
(1)放娃哈哈的音乐,孩子们在操场上排队。
(二)动作分解教学:
(1)捧花教学;(2)、瓶盖转动;3.扭脖子;4.动一动,挥挥手;⑤.抬起裙摆位置的手脚。在教学中注意正确手型的规范,纠正孩子错误的手型和动作。
(3)唱音乐,做舞蹈动作,记忆歌词和舞蹈动作的配对。大概做三遍左右,看教学时的情况。
(四)mp3音乐和舞蹈。
断断续续的音乐可以做两个动作:移动,挥舞,举着帽子转圈。
活动扩展:
会学新疆舞蹈回家给父母看。
大班音乐活动教学计划:娃哈哈4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大胆尝试,能初步跳完整个舞蹈,节奏正确。
2.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音乐带
活动预设流程:
首先,回顾歌曲
1,小朋友们,我们学了娃哈哈,先跟着音乐一起唱。
2.当我们唱歌时,我们应该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3.老师今天还带了个舞。让我们看一看。
第二,老师示范舞蹈
1.刚才老师跳了娃哈哈。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
2.谁知道老师跳的时候用了一个台阶?
3.娃哈哈的舞蹈老师用了一个台阶。我们一起学这一步好吗?
第三,孩子学跳舞
1.刚才,孩子们已经看过老师跳的舞了。请找一个空闲的地方,让我们一起学习。
2.我们用慢动作学一下这些动作,转动一下手边的脚垫,看看行不行。
3.现在找一个好朋友练习简单的步骤和手部动作。
4.孩子很有本事,也学了一点。让我们用音乐来试试。
5.孩子跳的时候表情跟上就更完美了。我会请一些孩子来表演。
6.我们跟着老师跳舞,做慢动作,看能不能跟上节奏。
7.原来跳舞是这么快乐的一件事,孩子跳得好。
第四,儿童完成舞蹈
1,小朋友真的很厉害,现在完全跟着音乐来。
2.如果你还学不会,就找一个可以教你的好朋友,慢慢做动作。
3.最后,我们再和老师跳一次。
关于价值分析与调整的思考:
价值分析:通过歌曲的再现,唤起孩子的记忆,让孩子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活动。
观察和调整:
孩子熟悉旋律,却记不清楚两个不同的歌词。复习了两遍,大部分都能正确唱出歌词。
价值分析:老师示范舞蹈,让孩子更直观地看到动作,激发兴趣。
观察和调整:
我一边放带子一边示范动作,几个小朋友开始看着做动作。歌曲节奏感很强,看了我示范之后,孩子们就可以跟着老师唱歌跳舞了。
价值分析:孩子学习舞蹈是最重要的环节。他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同龄人的讨论来学习舞蹈。
观察和调整:
我让孩子围成一个圈,练习踩一些布,主要是脚稍微交叉,前脚完全着地,后脚脚尖尖。几个妹妹和宝宝做的还不错,弟弟和宝宝略缺乏美感。
价值分析:孩子完整的舞蹈表演,可以让老师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进步。
观察和调整:
今天学完了,光是做手的动作是没有问题的,加上脚的踩,会有点手忙脚乱。有的孩子踩步不标准,需要纠正。